原告:潘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金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杜艷,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占兵,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潘惠富,男,1961年7月31日,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北艾路XXX弄XXX號XXX室。
被告:戴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劍棟,上海劍棟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金沁,上海劍棟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潘某某與被告潘惠富、戴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8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潘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杜艷,被告戴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顧劍棟、金沁到庭參加訴訟,被告潘惠富經(jīng)本院公告?zhèn)鲉?,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潘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兩被告共同歸還借款365,50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潘惠富系兄妹關系,兩被告原來系夫妻關系,于2016年8月18日登記離婚。2012年5月11日至2016年8月12日間,被告潘惠富陸續(xù)共向原告借款515,500元。2015年9月29日,被告戴某代被告潘惠富歸還原告15萬元。因被告至今未歸還剩余借款,故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如訴請。
被告戴某辯稱,兩被告離婚后,訴訟不斷,原告是為了配合被告潘惠富,進行本案的虛假訴訟。被告戴某轉賬原告的15萬元不是還款,而是被告戴某公、婆的賣房款,在另外一個案件中的筆錄中已記明。原告所稱的借款,被告戴某均不知曉。要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2年5月11日,被告潘惠富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的XXXXXXXXXXXXXXXXXXX賬戶現(xiàn)存3萬元,當日轉支12,000元;2013年1月8日,現(xiàn)存3萬元;2014年3月3日,現(xiàn)存1萬元、1萬元,次日現(xiàn)支2萬元;2014年11月27日,共現(xiàn)存35,000元,當日轉支35,000元;2015年3月23日,現(xiàn)存15,000元,之后該款被陸續(xù)轉支和現(xiàn)支;2015年4月8日,現(xiàn)存19,400元;2015年4月14日,現(xiàn)存50,600元;2015年4月27日,原告作為代理人現(xiàn)金存款165,000元,當日,被告潘惠富消費支出167,600元;2015年9月6日和7日,分別現(xiàn)存1,000元和9,000元;
2015年9月,被告出具了借條三份:“今借潘某某人民幣壹拾叁萬元整,借款人:潘惠富,2014.12.1?!?,“今借潘某某人民幣柒萬元整,借款人:潘惠富,2015.4.1?!焙汀敖窠枧四衬橙嗣駧乓际瓣懭f元伍仟元整,借款人:潘惠富,2015.4.20?!?015年9月29日,被告戴某向原告轉賬15萬元,備注為“家用”。2015年10月5日、10月13日、10月27日,原告又分別向被告潘惠富上述賬戶分別轉賬5萬元、3萬元、2萬元。2015年10月5日轉支5萬元,2015年10月13日分別轉支案外人王超、宋潔1萬元和2萬元,2015年10月27日轉支案外人張其芳2萬元。2015年12月28日,被告潘惠富上述賬戶現(xiàn)存500元。上述被告潘惠富的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賬戶現(xiàn)存的交易地點為091024(行名:農(nóng)行上海海鷗大廈支行,行址:上海市金山區(qū)衛(wèi)清西路XXX號)和091025(行名:農(nóng)行上海蒙山路支行,行址:上海市金山區(qū)石化蒙山路XXX號)?,F(xiàn)原告起訴來院要求判如訴請。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短信記錄、中國農(nóng)業(yè)銀行銀行卡交易明細清單、借條、中國銀行結算業(yè)務申請書、浦發(fā)銀行交易對手查詢報表、《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職工家庭購買公有住房協(xié)議書》、《購買公有住房職工連續(xù)工齡證明》、《本戶人員情況表》、《聲明》、《上海市不動產(chǎn)登記申請書》、《配套商品房供應單》、《契稅已申報辦理證明》、上海市城市居住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被告戴某提供的證明、離婚證、談話筆錄、(2017)滬01民終12790號民事判決書及原告潘某某、被告戴某的陳述所證實,并均經(jīng)庭審質證。
本院認為,我國合同法規(guī)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本案中原告提供的借條、銀行交易明細證明了原告出借被告潘惠富錢款的事實,故原告要求被告潘惠富歸還借款,本院予以支持。結合被告潘惠富出具的借條及銀行交易明細,借款金額為365,000元,被告潘惠富經(jīng)本院公告?zhèn)鲉?,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應訴,視為其放棄了抗辯、質證的權利,由此產(chǎn)生的法律后果由其自行承擔。
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夫妻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以個人名義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負的債務,債權人以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由主張權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債權人能夠證明該債務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原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被告潘惠富的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共同意思表示,故原告要求被告戴某對被告潘惠富的債務共同承擔清償責任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二百零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二條、第一百四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潘惠富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歸還原告潘某某借款365,000元;
二、駁回原告潘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6,782元,由被告潘惠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戚慧英
書記員:宣志鴻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