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行政判決書
(2005)渝一中行終字第57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潘怡多,男,1991年10月3日出生,漢族,學生,住重慶市黨校渝州路160號1—1號。
法定代理人潘慶生,男,1957年9月24日出生,漢族,重慶市黨校職工,住重慶市黨校渝州路160號1—1號。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支隊,住所地渝中區(qū)大黃路34號。
法定代表人任躍剛,隊長。
第三人郭小川,男,1956年3月10日出生,漢族,住重慶市九龍坡區(qū)陳家坪朝田村43號10—1號。
上訴人潘怡多因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一案,不服重慶市渝中區(qū)人民法院(2004)中區(qū)行初字第103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人民法院根據庭審質證認定如下基本事實:2004年7月3日20時30分左右,潘怡多駕駛捷佳牌自行車由市黨校往奧體大道方向行駛,當行至科園六路路口時,正遇亞洲杯熱身賽,此時奧體大道路段禁止車輛駛入,但潘怡多未聽執(zhí)勤民警口頭警告,仍繼續(xù)騎車行至奧體路網球場附近公路上,與正在由奧體中心往科園六路路口方向行走的行人郭小川相撞,造成郭小川左眼、右鎖骨受傷及潘怡多本人頭皮裂傷、多處軟組織受傷的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后,市交警四隊立即對事故現場進行了勘查、隨后向潘怡多、郭小川、陳思謀、楊曉琪等人進行了調查。市交警四隊根據查明的事實,依照《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四十五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于2004年7月27日作出200407015號《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當事人潘怡多負此事故全部責任,當事人郭小川不負此事故責任。
原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guī)定,“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造成交通事故的,有違章行為的一方應當負全部責任,其他方不負交通事故責任?!痹媾蒜辔绰犆窬陬^警告,駛入禁止車輛通行路段,其行為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規(guī)定,屬違章行為,而第三人郭小川在禁止車輛通行路段行走無違章行為。原告潘怡多認為事發(fā)時比賽正在進行,此時段應屬奧體大道禁行管制時段之外;另原告從市黨校出發(fā)到事發(fā)地,在此過程中未見執(zhí)勤民警,更沒有執(zhí)勤民警口頭警告,故原告沒有違法行為的觀點,因與客觀事實不符,且原告也未提交相應證據,故對原告無違法行為的觀點不予支持。被告市交警四隊在此次交通事故認定中,對事故發(fā)生的準確時間與事故發(fā)生地點的表述上雖有瑕疵,但并不影響該交通事故責任的判定。據此,原審法院判決維持被告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支隊于2004年7月27日作出的《交通事故認定書》。
上訴人潘怡多上訴稱,《交通事故認定書》所確認的事發(fā)時間和事發(fā)地點存在嚴重錯誤,認定上訴人系在管制時間段內在管制地段騎自行車行進缺乏依據;上訴人在案發(fā)時沒有見到禁行標志、執(zhí)勤民警,更沒有執(zhí)勤民警對其進行口頭警告;第三人郭小川在奧體大道兩旁有寬闊的人行道的情況下違法在公路中行進,對事故發(fā)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據此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
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支隊答辯稱,上訴人所稱的時間是2004年7月3日晚8時30分,該時段屬于管制時段;事發(fā)地點應為奧體二支路口附近,該路段屬球賽管制路段;上訴人潘怡多騎車不聽從民警口頭警告,違反禁令標志,導致事故發(fā)生,請求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
訴訟中,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支隊向原審人民法院提交的證據有:1、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和事故照片;2、市交警四隊民警對潘怡多、郭小川、陳思謀、楊曉琪詢問筆錄四份,市交警四隊民警張靜、桂耀宇情況說明二份;3、交通事故車輛技術檢驗鑒定書一份;4、交警四支隊一級警衛(wèi)警力安排;5、中國亞洲杯足球賽中國隊熱身賽交通安全保衛(wèi)工作方案;6、2004年6月20日交警四支隊關于明確奧體路管轄權的請示;7、交通事故受案登記表、交通事故立案登記表;8、《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
上訴人潘怡多向原審法院提交的證據有:1、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門診病歷;2、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書;3、重慶坤源律師事務所律師對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救護車駕駛員鄒平調查筆錄一份;4、現場照片八張;5、2004年8月6日潘怡多事實經過說明一份。
上述證據均隨案移送本院,經審查,原審人民法院對上訴人、被上訴人提交證據進行分析認證正確,本院所認定的事實與原判無異。
本院認為,依照《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六條的規(guī)定,縣級以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負責處理所管轄的區(qū)域或者道路內發(fā)生的交通事故。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支隊對其轄區(qū)內發(fā)生的交通事故進行處理是其職權。上訴人潘怡多在管制時段內,未聽民警口頭警告,駛入禁止車輛通行路段,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條、第五十七條的規(guī)定,屬于違章行為;第三人郭小川在禁止車輛通行路段行走無違章行為。被上訴人重慶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第四支隊依照《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guī)定》第四十五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作出上訴人潘怡多應承擔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第三人郭小川不負此事故的責任的認定是正確的。上訴人提出《交通事故認定書》所確認的事發(fā)時間和事發(fā)地點存在錯誤系該行政行為的瑕疵,不影響對交通事故責任的判定;上訴人認為第三人有違章行為無事實依據,原審人民法院判決正確,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受理費100元,其它訴訟費320元,合計420元,由上訴人潘怡多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楊興云
代理審判員 周 琦
代理審判員 文林華
二○○五 年三 月 十五 日
書 記 員 陳小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