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湖北金磚擔保有限公司,住所地荊門市東寶區(qū)象山二路3路,組織機構代碼67038160-7。
法定代表人:葉鋒,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建生,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荊門市辛某裝飾有限公司,住所地荊門市掇刀區(qū)宏城路D棟,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800753446146D。
法定代表人:何小芬。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秦關山,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荊門市人,荊門市辛某裝飾有限公司股東,住荊門市掇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鄭林,湖北新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湖北金磚擔保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磚公司)因與被上訴人荊門市辛某裝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辛某公司)、秦關山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荊門市掇刀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804民初9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7月27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8月3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金磚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建生,被上訴人辛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何小芬,被上訴人秦關山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鄭林到庭參加了訴訟。經(jīng)合議庭評議,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二審中,事實方面,各方爭議:本案借款本金應為多少。
金磚公司主張,借款本金應認定為280萬元,并稱其于一審提交的荊門市公安局經(jīng)偵支隊對葉鋒的訊問筆錄及對秦關山的兩份詢問筆錄,可予以證明。
辛某公司稱,其未收到過葉鋒出借的款項,本案借款與其無關。
秦關山則認為,1、公安機關對葉鋒、秦關山所作的三份筆錄是在刑事偵查中形成的證據(jù),不屬于民事訴訟中的證據(jù)。2、秦關山在筆錄中陳述,280萬元借款中有240萬元支付給李剛,余40萬元用于秦關山個人家庭開支,但據(jù)一審證據(jù)中的銀行交易流水顯示,有90萬元借款匯至羅桂菊賬上。由此,秦關山在公安機關的陳述與事實不相符,其陳述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3、金磚公司主張在一審法院認定的248.4萬元之外,還存在31.6萬元借款,其應提交銀行轉賬憑證予以證明。
對該項爭議,本院認為,1、一審法院認定辛某公司因經(jīng)營所需向葉鋒借款,雙方間成立民間借貸關系。辛某公司雖不服提起上訴,但其未預交上訴費用,本院因此裁定按撤回上訴處理?!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的解釋》第三百二十三條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圍繞當事人的上訴請求進行審理?!痹趯π聊彻镜纳显V按撤回上訴處理的情形下,辛某公司已非本案上訴人,其對一審判決所提出的異議,依法不應再予以審查。2、辛某公司為經(jīng)營所需向葉鋒借款,雙方間成立民間借貸關系?!睹耖g借貸規(guī)定》第九條規(guī)定,以銀行轉賬支付的,自資金到達借款人賬戶時,可以視為具備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關于自然人之間借款合同的生效要件。這一規(guī)定表明:民間借貸合同的生效要件與自然人之間借貸相同,均以貸款人實際提供借款為準。由此,對借款本金數(shù)額的認定,也應以貸款人實際提供的借款數(shù)額為準。3、金磚公司主張借款本金為280萬元,依據(jù)為葉鋒在公安機關的供述及秦關山在公安機關的陳述。經(jīng)查閱訊(詢)問筆錄,葉鋒及秦關山均稱借款280萬元,但葉鋒對借款交付的具體情況陳述不明確,秦關山陳述的借款支付情況則與現(xiàn)有證據(jù)不相符。故二人的陳述不可作為認定借款本金數(shù)額的依據(jù)。對借款本金,仍應依據(jù)金磚公司提交的轉款記錄,認定為248.4萬元。
二審查明,原判認定事實屬實。
本院認為,據(jù)本案現(xiàn)有證據(jù),僅能認定葉鋒向辛某公司出借本金248.4萬元,一審法院因此判令辛某公司、秦關山償還金磚公司借款本金248.4萬元,并無不當。
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王小云
審判員 馬晶晶
審判員 魯瓊麗
書記員: 劉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