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湖北通城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通城農商銀行),住所地湖北省通城縣雋水鎮(zhèn)雋水大道262號1幢。法定代表人:譚曉彬,董事長。委托代理人:黎少云,湖北泰元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代理人:童愛保,女,1970年5月21日生,漢族,湖北省通城縣人,通城農商銀行職工。被告:鄭美平,男,1960年3月26日生,漢族,湖北省通城縣人,務工。委托代理人:鄭后生,男,1948年10月29日生,漢族,湖北省通城縣人,退休職工。
原告通城農商銀行訴稱,被告是一位農民,1987年原告為解決本縣關刀信用社職工吃飯問題,請被告幫關刀信用做飯,約定給予一定報酬,但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也沒有為被告辦理招工手續(xù)。通城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2017)裁字第6號裁決書是錯誤的。請求貴院迅速審查此案,依法認定原告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依法認定原告沒有為被告辦理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義務;由被告承擔訴訟費。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在舉證期限內,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通城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書。證明目的:證明被告鄭美平在我單位上班的經過;我方與被告是勞務關系,不是勞動合同關系。經庭審質證,被告鄭美平對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向本院提交證據(jù)1有異議,被告鄭美平于1987年3月,被原告招到其單位做事,只是臨時工,不是正式工。被告鄭美平與原告是勞動合同關系,不是原告所述的勞務關系。本院認為,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向本院提交證據(jù),該證據(jù)證明目的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钡姆梢?guī)定相沖突,本院不予以采信,證據(jù)本身與事實相符,本院可以采信。被告鄭美平辯稱,原告通城農商銀行的訴訟請求是違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社會保險法》的,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1987年3月,被告鄭美平被通城縣農業(yè)銀行招聘到關刀鎮(zhèn)里港信用社為臨時工當炊事員,當時承辦填表的人員是縣農行人事股長吳農根同志和合作股長鄭育才同志,由于機構人事的變動,分離改制變遷,辦公場所的搬遷,現(xiàn)無法找到當時的招工表。從當時的工資發(fā)放表中(每月工資為42.5元)可以看出,被告已視為農行信用社的臨時工,這是鐵一樣的事實。詳見證明材料和有關證人證詞(1-4號)。原告訴稱:“原告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备鶕?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章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北桓鎻?7年3月招聘為臨時工起,本職工作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服從領導,聽從管理,并能完成領導下達的攬儲任務、收貸收息工作。不僅能為本站職工的吃飯服好務,而且還經常接待上級行來客的吃飯招待。多年來,一直受到領導和同志們的好評。從里港到關刀,一干就是三十年,從未間斷,這樣的臨時工實在難找到。由此可見,原告與被告符合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的主體資格,原告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使用于被告,被告所從事的炊事工作是原告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是原告必不可少的后勤保障工作。原、被告之間這樣的關系不是勞動關系,請問是一種什么關系。原告訴稱:“原告沒有為被告辦理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義務”。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之規(guī)定,原告必須依法為被告辦理社會養(yǎng)老保險,這不僅是被告養(yǎng)老的利益所在,更是國家法律、法規(guī)必須遵守的根本所在,任何單位、任何個人都不得以借口來否認法律、法規(guī)。不得以任何借口不為臨時工辦理社會養(yǎng)老保險。被告鄭美平在舉證期限內,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證據(jù)1、證明四份,證明目的:證明被告鄭美平與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存在勞動關系。證據(jù)2、原告為被告鄭美平發(fā)放的工資表11張。證明目的:證明原告通城農商銀行一直到現(xiàn)在,都有發(fā)放工資給被告鄭美平。經庭審質證,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對被告鄭美平向本院提交證據(jù)1合法性、真實性有異議。根據(jù)民訴法的規(guī)定,證人應當出庭質證,接受雙方當事人質詢。僅靠書寫的材料,人民法院不應予以采納。對證據(jù)2要求出示原件,沒有原件我方不予質證。本院認為,被告鄭美平向本院提交證據(jù)1、2與本案事實相符合,加之被告鄭美平一直在湖北通城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刀支行處務工至今,證據(jù)1、2予以采信,根據(jù)原告通城農商銀行的起訴、被告鄭美平的答辯、舉證和質證、庭審調查、本院可以確認以下事實:1987年3月1日,被告鄭美平被原告通城農商銀行的分立前原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通城縣支行的人事股長吳農根、合作股長鄭育才招聘到關刀鎮(zhèn)里港信用社當炊事員,當時簽訂了臨時工勞動合同,主要負責早中晚三餐,做飯時所需的原材料均是由原告下屬單位關刀鎮(zhèn)里港信用社購買,雙方當時約定工資為42.5元/月,是以造表的形式發(fā)放。1996年被告通城農商銀行與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通城縣支行分立,直至1998年里港信用社撤銷合并到湖北通城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刀支行,被告鄭美平繼續(xù)擔任炊事員工作至今,但目前只負責中晚餐的制作,被告鄭美平的工資逐年進行了上浮調整至現(xiàn)在的1200元。2010年至2013年,原、被告雙方簽訂了三次鐘點工合同,被告鄭美平曾向原告通城農商銀行提出過辦理養(yǎng)老保險的事宜,但原告通城農商銀行未做出任何回復,2014年后原、被告之間沒有簽訂鐘點工合同,2017年6月,被告鄭美平向通城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勞動仲裁申請,請求通城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定原告通城農商銀行為被告鄭美平辦理繳納1987年3月至今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的職工養(yǎng)老保險金。2017年9月11日,通城縣勞動人事仲裁委員會以被告的工作時間相對穩(wěn)定,原告并為其發(fā)放了工資,根據(jù)勞社部發(fā)[2015]12號《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原、被告雙方構成形成勞動關系的條件要素為由,下達雋勞人仲[2017]裁字第6號裁決書,同月21日,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向人民法院起訴。
原告通城農商銀行與被告鄭美平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及委托代理人黎少云、童愛保,被告鄭美平及委托代理人鄭后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被告鄭美平自1987年3月份被原告通城農商銀行聘請本單位臨時用工至今,被告所從事的工作雖不是原告單位基本的主要業(yè)務工作,但是屬于后勤保障服務工作范疇,并由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向其發(fā)放工資,前后時間長達30年,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被告鄭美平與原告通城農商銀行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有權查詢繳費記錄、個人權益記錄,要求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供社會保險咨詢等相關服務。個人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有權監(jiān)督本單位為其繳費情況”。第十條“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無雇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yè)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yè)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yǎng)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guī)定”。應由原告通城農商銀行向有關職能部門為被告鄭美平繳納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故原告通城農商銀行訴稱與被告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認定原告沒有為被告辦理社會養(yǎng)老保險義務的理由,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條、第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通城農商銀行的訴訟請求。本案收取案件受理費10元,由原告通城農商銀行承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jù)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名稱: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銀行:農行咸寧市金穗支行;帳號:17×××50。上訴人在上訴期滿次日起七日內仍未交納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