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湖北盤古環(huán)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心區(qū)1-15號地塊綠島大廈第二層。組織機構代碼:72832945-8。
法定代表人:李秀東,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秦仁芝,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該公司會計,住武漢市武昌區(qū)。代理權限: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竹溪縣水某某人民政府。住所地:湖北省竹溪縣水某某水坪街村五組。組織機構代碼:72832997-6。
法定代表人:陳圣明,該鎮(zhèn)鎮(zhèn)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龔孝江,湖北君迪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承認、反駁上訴請求,進行和解,簽收法律文書。
上訴人湖北盤古環(huán)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古公司)因與被上訴人竹溪縣水某某人民政府(以下簡稱水某某政府)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竹溪縣人民法院(2015)鄂竹溪民初字第0068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7月1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經(jīng)過閱卷和調查,詢問當事人,合議庭認為事實已核對清楚,決定不開庭審理。經(jīng)合議庭評議,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盤古公司上訴請求:撤銷湖北省竹溪縣人民法院(2015)鄂竹溪民初字第00689號民事判決,改判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雖然公司給秦仁芝的代理權限為全權代理,但沒有授權其放棄債權。
水某某政府答辯稱,一審判決正確,請予維持。
盤古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判令水某某政府支付工程設計費9.56萬元。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1年初,盤古公司與水某某政府簽訂《建設工程設計合同》一份,約定盤古公司為水某某政府在竹溪縣水某某連片村莊環(huán)境綜合整治項目提供工程設計,總設計款為34.56萬元(含合同設計、技術指導、監(jiān)理驗收)。合同簽訂后,雙方在履約中,水某某政府向盤古公司支付設計費15萬元,2015年2月6日,盤古公司授權委托本公司的會計秦仁芝前往竹溪縣水某某,辦理水某某政府工程設計合同結算收款事項。授權委托書明確記載秦仁芝的代理權限為:“全權代理,即有權代為辦理收款手續(xù)、接收款項、有權決定接收款項的賬戶(個人或公司賬戶)等所有有關事項”。雙方在結算中,秦仁芝在授權委托書上簽署承諾,內(nèi)容為“我公司與水某某的合同,原合同價款為34.56萬元,之前已支付15萬元,余款經(jīng)我公司與水某某協(xié)商同意一次性再支付10萬元整便視為雙方合同價款履行到位”。2015年2月12日,水某某政府向盤古公司支付設計款10萬元。盤古公司認為其依約履行了合同的工程設計義務,水某某政府未按約定向其支付剩余設計款9.56萬元,侵害了其合法權益,故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nèi),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所產(chǎn)生的法律效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盤古公司授權秦仁芝到水某某政府收取本案的工程設計款,有盤古公司出具的書面委托書為證。秦仁芝持該授權委托書到水某某政府收款,雙方在結算中達成了一致意見,其放棄9.56萬元工程設計費并向水某某政府作出書面承諾的行為,沒有超越代理權限,其行為后果應由盤古公司承擔,即盤古公司自愿放棄了工程設計款9.56萬元,該民事法律行為合法有效。水某某政府依照承諾支付了欠款,雙方合同價款已全部履行完畢,現(xiàn)盤古公司要求水某某政府支付尚欠設計款9.56萬元,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對該訴請一審法院依法不予支持。判決駁回湖北盤古環(huán)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190元,由湖北盤古環(huán)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擔。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查明的事實基本一致。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的證據(jù)。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代理人在代理權限內(nèi),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民事法律行為。被代理人對代理人的代理行為,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秦仁芝持盤古公司的授權委托書到水某某政府收款,雙方在結算中達成了一致意見,其放棄9.56萬元工程設計費并向水某某政府作出書面承諾的行為,沒有超越代理權限,其行為后果應由盤古公司承擔,即盤古公司自愿放棄了工程設計款9.56萬元,該民事法律行為合法有效。水某某政府依照承諾支付了欠款,雙方合同價款已全部履行完畢,現(xiàn)盤古公司要求水某某政府支付尚欠設計款9.56萬元,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
綜上所述,盤古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190元,由湖北盤古環(huán)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袁 昆 審判員 王 海 審判員 徐恩田
書記員:劉亞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