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湖北澳錦出入境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江漢區(qū)解放大道358號武漢廣場寫字樓31層8室。
法定代表人柳冬梅,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王煜,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代理。
被告許繽戈。
委托代理人張翥,湖北忠三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湖北澳錦出入境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原告)與被告許繽戈(以下簡稱被告)勞動爭議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范正霜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的委托代理人王煜、被告的委托代理人張翥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被告2012年2月1日入職原告處從事咨詢顧問工作,雙方簽訂了兩份書面勞動合同,其中后一次份勞動合同約定的合同期限自2013年2月1日起至2015年1月30日止,被告在原告處擔任咨詢客服工作,月工資為2400元。原告為被告繳納了2012年2月至2014年4月期間的各項社會保險,2014年3月24日原告口頭通知被告解除勞動合同。2014年5月13日、6月9日和7月9日原告通過本單位員工覃靜的個人銀行卡分三次向被告支付10500元(每次3500元),同年8月20日原告向被告出具離職證明。2014年9月9日被告向武漢市江漢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仲裁申請,請求:1、判令被申請人(即本案原告,下同)支付經濟補償金11550元;2、判令被申請人支付經濟賠償金23100元;3、判令被申請人支付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4550元。同年10月30日該委以江勞人仲裁字(2014)第0993號仲裁裁決書裁決被申請人支付申請人(即本案被告,下同)經濟賠償金16695.5元并駁回申請人其他仲裁請求。仲裁裁決書送達后原告不服向本院起訴。
另查明,被告離職前12個月平均工資含社會保險個人繳費部分為3439.9元。審理中,原告堅持訴訟請求并稱與被告已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向被告支付的10500元為經濟補償金,但未提供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及所支付的款項為經濟補償金的證據。被告否認已與原告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并稱原告支付的10500元為績效工資。因各持己見,調解未成。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勞動合同》、社會保險繳費記錄、中國農業(yè)銀行交易記錄、《證明》、江勞人仲裁字(2014)第0993號仲裁裁決書等證據經質證后證實。
本院認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1)14號)第十三條規(guī)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fā)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本案原告稱與被告協商解除勞動合同,但未提交雙方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證據,且被告否認雙方曾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系與被告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意見不予采納。原告沒有法定事由解除與被告的勞動合同屬于違法解除,應按經濟補償金標準的二倍向被告支付經濟賠償金,即3439.9元×2.5個月×2倍=17199.7元,武漢市江漢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原告支付被告經濟賠償金16695.5元后,被告未就此裁決提起訴訟,視為接受該裁決,原告要求不予支付經濟賠償金16695.5元的請求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因未提供證據,原告所主張向被告支付的10500元為經濟補償金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八條、第八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湖北澳錦出入境服務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被告許繽戈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賠償金16695.5元;
二、駁回原告湖北澳錦出入境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的訴訟請求。
減半后案件受理費5元由原告湖北澳錦出入境服務有限責任公司承擔(已付)。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范正霜
書記員:蔡高蘭 速錄員鄭賡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