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湖北景某安全技術有限公司,住所地宜昌市西陵經濟開發(fā)區(qū)發(fā)展大道97號。
法定代表人:黃兆云,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飛,湖北三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陳某某(曾用名陳婷婷),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宜昌市伍家崗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郭小川,宜昌市利民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委托訴訟代理人:覃瑞,宜昌市利民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湖北景某安全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景某公司)因與被上訴人陳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宜昌市西陵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502民初120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1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景某公司上訴請求:1、撤銷一審判決,改判支持景某公司的訴訟請求;2、上訴費用由陳某某承擔。事實和理由:1、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有誤。陳某某無充分證據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及勞動關系起止時間,工資標準也有誤。2、景某公司不應支付雙倍工資。景某公司向陳某某按時發(fā)放工資,依法繳納社會統籌,履行了用人單位的職責,只是因為所謂的未簽訂勞動合同,景某公司承擔如此不利的法律后果,不能令上訴人信服。景某公司認為勞動法規(guī)太過苛刻。
陳某某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景某公司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景某公司不應向陳某某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23331元;2、本案的訴訟費用由陳某某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4年5月,陳某某到景某公司工作,雙方沒有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景某公司為陳某某繳納了社會保險。2015年9月,陳某某因婚假期限與景某公司發(fā)生爭議后離開了該公司。2014年6月至2015年4月,陳某某月平均工資約為2322元。
2015年9月,陳某某向宜昌市西陵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1、景某公司與陳某某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2、景某公司支付陳某某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26400元。2015年11月13日,宜昌市西陵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宜西勞人仲決字(2015)第42號裁決書,并裁決:1、景某公司在本裁決書生效之日起15日內支付陳某某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23331元。2、駁回陳某某的其他仲裁請求。景某公司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根據陳某某提交的員工培訓/教育協議、銀行交易明細等證據,可以認定陳某某與景某公司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景某公司未與陳某某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應向陳某某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景某公司訴稱仲裁裁決認定的工資標準有誤,用人單位無需支付二倍工資,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景某公司應向陳某某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25542元(11個月×2322元/月)。因陳某某對宜西勞人仲決字(2015)第42號裁決書未提起訴訟,可視為其認可該裁決,對仲裁裁決的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23331元予以認定。基于前述理由,一審法院遂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景某公司向陳某某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23331元。
本院二審期間,各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的證據。
經審理查明,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景某公司對其與陳某某存在勞動關系以及勞動關系起止時間(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一審庭審時予以認可,陳某某亦提交了相應證據予以證實。二審中,景某公司對前述事實予以否認,但不能提交有效的證據予以證實,且與之前陳述相悖,本院對其該上訴理由不予采信。對于雙方之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事實,雙方亦不持異議,依法應當由景某公司向陳某某支付兩倍工資。
綜上所述,景某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湖北景某安全技術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 燦 審判員 劉 俊 審判員 聶麗華
書記員:袁昌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