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陶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司機。
委托代理人王高賢(代理權限:一般代理),湖北神農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第三人)隨州市至成客運代理服務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石志明,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朱輝宏(代理權限:一般代理),湖北五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吳志杰,董事長。
上訴人陶某、隨州市至成客運代理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成公司)為與被上訴人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通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2)鄂曾都民初字第0195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劉瑩擔任審判長,代理審判員周鑫、張歡參加的合議庭,于2013年1月2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陶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高賢、上訴人至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朱輝宏到庭參加了訴訟。被上訴人恒通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原告恒通公司訴稱,被告陶某不是我公司職員,我公司既沒向其發(fā)放工資,也未對其進行管理,因此我公司與陶某未形成勞動關系。陶某自己主動提出辭職,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我公司不應支付賠償金。陶某主張的養(yǎng)老保險金,根據《社會保險征繳暫行條例》第五條、第十三條的規(guī)定,應通過行政途徑解決,不屬勞動仲裁范疇。
原審被告陶某辯稱,我與原告恒通公司存在勞動關系。我于2006年1月1日上班起就駕駛鄂S-×××××號客車,該車系恒通公司所有,所跑的線路經營權也屬該公司。我從未向恒通公司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只是要求更換客運路線。養(yǎng)老保險金由仲裁機關裁決符合法律規(guī)定,請求維持隨勞仲案字(2010)38號裁決書,駁回恒通公司的訴訟請求。
原審第三人至成公司未進行答辯。
原審查明,陶某于2006年1月1日被至成公司聘為長途司機,在交付了30000元風險金后,被派遣到恒通公司從事隨州至上??蛙嚨鸟{駛員工作。陶某駕駛鄂S-×××××號二級大型臥鋪客車,工資待遇按趟加生活補助方式計算,平均每月10趟以上。恒通公司將營運收入中的部分作為工資轉交給至成公司,月底至成公司將工資發(fā)放給陶某。因恒通公司擁有多條線路的經營權,陶某被調換開過不同線路的大客車,期間恒通公司和至成公司既沒有與陶某簽訂勞動合同,也沒有為其辦理社會保險。2011年5月14日,陶某等三人向至成公司提出辭職、換線申請,同年5月15日,至成公司批準陶某的辭職申請。因社會保險、經濟補償、工資等問題發(fā)生爭議,陶某申請勞動仲裁,隨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隨勞仲案字(2012)38號仲裁裁決書,裁決:一、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支付陶某賠償金36000元;二、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為陶某補繳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費。其繳納的標準和雙方各自應承擔的數額由隨州市社會保險局核定。恒通公司不服,提起訴訟。
原審法院認為,至成公司聘用陶某為長途司機,雖然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但形成了事實上的勞動關系。至成公司將陶某派遣到恒通公司,受恒通公司的管理,被安排駕駛不同線路的大客車,雙方形成了勞務派遣用工關系。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二條的規(guī)定,在勞務派遣期間,至成公司作為用人單位未履行依法為陶某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義務,作為用工單位的恒通公司應承擔連帶責任。陶某雖然是主動向至成公司提出辭職,但在長達幾年的時間里,恒通公司或者至成公司均未依法為其購買養(yǎng)老保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因工資舉證責任屬用人單位,而至成公司沒有提供陶某辭職前一年的工資表,原審法院對陶某在仲裁委員會提出的月平均工資3000元的標準予以認可,故恒通公司、至成公司應連帶支付陶某的經濟補償金18000元(6年×1個月×3000元/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七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十八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十六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一、第三人隨州市至成客運代理服務有限公司支付被告陶某經濟補償金18000元;二、第三人隨州市至成客運代理服務有限公司為被告陶某補繳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費,其繳納的標準和各自應承擔的數額由隨州市社會保險局核定;三、原告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對上述義務承擔連帶責任,自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執(zhí)行。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50元,由第三人至成公司負擔。
經審理查明,2006年1月1日至2007年4月,石志明承包恒通公司的客運班線并掛靠在恒通公司名下從事經營期間,其雇請上訴人陶某到恒通公司從事長途客運駕駛工作,陶某向石志明交納了30000元風險金。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13日,石志明安排陶某到上海新世紀運輸有公司從事長途客運駕駛工作。2007年9月14日,經工商部門批準,石志明成立了隨州市至成客運代理服務有限公司,公司類型為: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經營范圍:汽車客運、貨運代理服務;大中型客車維修(限分支機構經營);配件銷售。爾后,石志明以至成公司名義從事經營活動。2007年9月14日至2008年1月,至成公司安排陶某到上海新世紀運輸有公司從事長途客運駕駛工作。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至成公司承包恒通公司的客運班線并掛靠在恒通公司名下從事營運期間,該公司安排陶某在恒通公司從事駕駛員工作。2011年1月至同年5月15日,至成公司安排陶某到廣西超大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從事駕駛員工作。2011年5月14日,陶某與鄒中明、黎長貴向至成公司提出辭職、換線申請。同年5月15日,至成公司批準了陶某的辭職申請,并隨后退還陶某的風險金30000元。
另查明,至成公司成立前,陶某的工資由石志明發(fā)放。至成公司成立后至2011年5月,陶某的工資一直由該公司發(fā)放。陶某在原審中提供的證人證言證明其月平均工資為2800元。
又查明,恒通公司于2004年8月26日經工商部門批準成立,經營范圍為:省際班車、省際包車客運;一類客運班線(許可證有效期至2014年7月31日止);客運站經營等。
還查明,恒通公司和至成公司均未與陶某簽訂勞動合同,也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因社會保險、經濟補償、工資等問題存在爭議,陶某遂于2012年5月申請勞動仲裁。2012年7月5日,隨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隨勞仲案字(2012)38號仲裁裁決書,裁決:一、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支付陶某賠償金36000元;二、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為陶某補繳自2006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間的養(yǎng)老保險費。其繳納的標準和雙方各自應承擔的數額由隨州市社會保險局核定。恒通公司不服,提起訴訟。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據此,陶某于2011年5月15日經至成公司批準其辭職申請后,雙方因社會保險待遇、經濟補償等問題協(xié)商未果,陶某遂申請勞動仲裁,并未超出法定的仲裁時效期間,故上訴人至成公司關于陶某的申請超出仲裁時效的主張,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支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五條規(guī)定:“未辦理營業(yè)執(zhí)照、營業(yè)執(zhí)照被吊銷或者營業(yè)期限屆滿仍繼續(xù)經營的用人單位,以掛靠等方式借用他人營業(yè)執(zhí)照經營的,應當將用人單位和營業(yè)執(zhí)照出借方列為當事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十三條規(guī)定:“對不具備合法經營資格的用人單位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勞動者已經付出勞動的,該單位或者其出資人應當依照本法有關規(guī)定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經濟補償、賠償金;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據此結合本案事實,不論是石志明還是至成公司均不具備客運線路營運資格,即不具備聘用陶某從事長途客運駕駛的用工主體資格,其與陶某之間不成立勞動關系。因至成公司在成立后承接了石志明與陶某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故至成公司應依法承擔用人單位責任,即依法向陶某支付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恒通公司雖具備營運資格,但其作為被掛靠方依法應承擔連帶責任。因陶某受石志明或至成公司安排調換到上海新世紀運輸有公司、廣西超大運輸有限責任公司從事客運駕駛期間,未與恒通公司發(fā)生法律關系,對此期間的經濟補償金和賠償金,恒通公司不應承擔連帶責任。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緱l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第八十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據此,至成公司應支付陶某46200元[(2800×5+2800÷2)+(2800×5+2800÷2)×2=46200元],恒通公司應在33600元(46200元-(2800元+2800元÷2)×3=33600元]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因石志明、至成公司與陶某之間不構成勞動關系,原審判決至成公司為陶某交納養(yǎng)老保險金,沒有法律依據。綜上所述,原判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八十七條、第九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第(三)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撤銷隨州市曾都區(qū)人民法院(2012)鄂曾都民初字第01955號民事判決;
二、上訴人隨州市至成客運代理服務有限公司支付上訴人陶某經濟補償金、賠償金共計46200元;
三、被上訴人湖北捷龍恒通運業(yè)有限公司在33600元范圍內承擔連帶責任;
四、駁回上訴人陶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述第二項、第三項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5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0元,合計70元,由上訴人隨州市至成客運代理服務有限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劉 瑩 代理審判員 周 鑫 代理審判員 張 歡
書記員:詹學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