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湖北圓通置業(yè)有限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506793283978P),住所地宜昌市夷陵區(qū)松湖路17號。
法定代表人:章云鶴,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邢誠,湖北三立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迪艷,湖北三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李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宜昌市夷陵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順,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鄭鵬,湖北楚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湖北圓通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通置業(yè)公司)與被告李某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2016年11月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圓通置業(yè)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邢誠、劉迪艷,被告李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順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解除原被告簽訂的《宜昌市商品房買賣合同》,判令被告賠償原告違約金67671.2元、利息和罰息損失4561.56元及稅金損失51768.47元。事實和理由:2013年8月15日,原被告簽訂《宜昌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約定被告購買原告開發(fā)的位于宜昌市××區(qū)××小區(qū)××樓××單元××號房屋一套,該房總價款676712元。其后,被告支付了首付款206712元,余下房款47萬元被告向中國建設銀行辦理按揭貸款。因被告李某未按時向銀行還款,2016年9月27日,中國建設銀行從原告賬戶上扣繳了被告李某的貸款本息共457017.25元,其中本金452455.69元、利息4520.33元、罰息41.23元。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是有效合同。雙方應按照合同約定全面、及時地履行義務。被告李某在銀行按揭貸款逾期后,未及時向銀行償還貸款,致使中國建設銀行夷陵支行于2016年9月27日從原告處將貸款本息全部扣回,導致原告出售房屋獲取房款的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且原告向本院提起訴訟后,被告李某在明知銀行已將購房貸款收回的情況下至今未與原告協(xié)商剩余購房款支付事宜,應視為李某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義務。故原告要求解除雙方簽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合同解除后雙方應相互返還,因本案訴爭的房屋現(xiàn)尚未交付給被告,原告應退還被告購房款224256.31元。被告李某未支付剩余房款452455.69元,依照《宜昌市商品房買賣合同》第七條“買受人逾期付款的違約責任:逾期超過30日后,出賣人有權解除合同。出賣人解除合同的,買受人按累計應付款的10%向出賣人支付違約金,出賣人應向買受人退還累計已付款”之約定,被告應向原告支付違約金45245.57元(452455.69×10%)。原告代被告償還了貸款利息及罰息4561.56元,被告應賠償給原告。原告為積極履行合同支付了稅費51768.47元,根據(jù)合同約定,該稅費應由被告予以賠償。原告要求被告承擔稅費損失51768.47元的訴訟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綜上所述,原告圓通置業(yè)公司請求解除合同的主張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合同解除后原告應向被告返還購房款224256.31元。被告應向原告支付違約金45245.57元,并賠償利息罰息4561.56元、稅費損失51768.47元,共計101575.60元。兩項相抵后,原告還應向被告返還房款122680.71元。經(jīng)本院主持調(diào)解,雙方當事人不能達成一致意見。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條、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九十四條、第九十七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湖北圓通置業(yè)有限公司與被告李某于2013年8月15日簽訂的《宜昌市商品房買賣合同》。
二、由原告湖北圓通置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10日內(nèi)返還被告李某購房款122680.71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780元,由被告李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李清平 審 判 員 陳紅玲 人民陪審員 李先伸
書記員:李斌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