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溫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穆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叢培均,黑龍江牡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艾淑華,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林口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袁紹偉,黑龍江國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林口縣。
原審被告:王國運,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林口縣龍爪鎮(zhèn)興隆村中**號。
原審被告:胡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林口縣。
原審原告溫某某與原審被告胡某某、原審被告王國運、原審被告齊某某、原審被告艾淑華民間借貸擔保糾紛一案,黑龍江省林口縣人民法院作出(2012)林商初字第95號民事判決,宣判后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原審被告艾淑華、齊某某不服林口縣人民法院(2012)林商初字第95號民事判決,向林口縣人民檢察院申訴。林口縣人民檢察院作出林檢民再建(2013)1號民事再審檢察建議書向林口縣人民法院提出再審檢察建議。林口縣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作出(2014)林民商再字第7號民事裁定,裁定再審本案。林口縣人民法院作出(2014)林商再字第7號民事判決。宣判后,原審原告溫某某不服,上訴至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6)黑10民終392號民事裁定,裁定撤銷黑龍江省林口縣人民法院(2014)林商再字第7號民事判決,發(fā)回林口縣人民法院重新審理。林口縣人民法院作出(2017)黑1025民再1號民事判決。宣判后,原審原告溫某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9月1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溫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叢培均、被上訴人艾淑華的委托訴訟代理人袁紹偉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齊某某經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王國運、原審被告胡廣杰經本院公告?zhèn)鲉疚吹酵⒓釉V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原審認定事實:2010年12月9日,債務人胡某某向原告溫某某借款35萬元,約定還款期限為2011年1月9日,由被告王國運、齊某某、艾淑華擔保,當時約定被告艾淑華以其私有平房一棟作為抵押,被告王國運以得月旅館作為抵押,以上抵押行為沒有辦理抵押登記。此后胡某某于2011年1月中旬左右還了15萬元,剩余20萬元沒有償還。原審認為,原告溫某某與被告王國運、齊某某、艾淑華之間的民間借貸擔保關系合法有效,依法應予保護。被告王國運、齊某某、艾淑華無正當理由既不答辯,又不在舉證期限內提供證據,并缺席法庭審理,視為被告放棄舉證并放棄對原告所舉證據進行質證的權利。由于被告王國運、齊某某、艾淑華提供保證擔保時,沒有約定何種保證責任,也沒有約定保證份額,依法應認定為連帶保證責任。被告王國運、齊某某、艾淑華在各自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債務人胡某某和其他為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追償。由于借據上沒有標明利息,原告沒有充分證據證明雙方約定利息是三分利,因此只能給付原告逾期利息,參照同期銀行貸款標準。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二條、第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百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王國運、齊某某、艾淑華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償還給原告溫某某借款本金20萬元,逾期利息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從2011年1月10日到判決確定的自動履行期的最后一日,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二、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再審認定事實:原審原告溫某某與原審被告王國運、齊某某是朋友關系。被告胡某某和王國運、齊某某也是朋友。2010年12月9日,胡某某向溫某某借款35萬元,約定還款期限為2011年1月9日,胡某某為溫某某出具借據,借據中除記載借款數額、借款日期、還款期限外,還寫有“此款用父樹華房照119平方米”字樣,王國運在上述內容后書寫“此款用得月旅館作為抵押,如還不上款無條件給溫某某”,王國運、齊某某、艾淑華作為擔保人在借據上簽名并按手印,未到相關部門辦理抵押登記。到期后,經溫某某索要齊某某于2011年1月12日償還溫某某15萬元。本案在原審中向艾淑華、齊某某送達起訴狀副本、開庭傳票等相關法律文書時,二人同時在家,艾淑華因此事哭泣,送達回證由齊某某代簽。王國運當年所經營的得月旅館是租賃于寶生的房屋,房屋現由于寶生使用。一審法院再審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原審原告溫某某在原審中要求王國運、艾淑華、齊某某對胡某某的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的訴訟請求是否應予以支持。溫某某與胡某某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合法有效,在艾淑華、王國運、齊某某為債務提供擔保所形成的借據中,王國運明確用得月旅館抵押,艾淑華、齊某某為擔保人,由于王國運對得月旅館的房屋并沒有所有權,在約定中未明確具體抵押內容,因此應認定為王國運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保證。本案債務的還款日期為2011年1月9日,在保證期間內齊某某承擔了保證責任給付溫某某15萬,應視為溫某某向齊某某主張了保證責任。齊某某無正當理由缺席法庭審理,視為其放棄舉證及對原審原告所舉證據進行質證的權利。本案再審中艾淑華對溫某某要求其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就連帶保證責任的事實未反駁。原審判決確認王國運、艾淑華、齊某某為胡某某向溫某某借款提供連帶保證擔保并無不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王國運、艾淑華、齊某某對債務的保證期間屆滿日為2011年7月9日。本案中原審原告溫某某未提供證據證明在保證期間屆滿內向艾淑華、王國運主張其承擔保證責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溫某某于2012年3月26日起訴時王國運、艾淑華保證責任已免除,故原審原告溫某某的訴訟請求依法不應支持。原審判決王國運、艾淑華承擔連帶保證責任,適用法律錯誤,應予以糾正。本案再審中為查清案件事實,依職權追加債務人胡某某為被告,但原審原告并不要求向胡某某主張權利,因此,對該部分事實不作裁判。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一、變更本院(2012)林商初字第95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原審被告齊某某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償還原審原告溫某某借款20萬元,逾期利息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計算,從2011年1月10日至判決確定的自動履行期的最后一日,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二、駁回原審原告溫某某對原審被告艾淑華、王國運訴訟請求;三、維持本院(2012)林商初字第95號判決第二項。原審案件受理費5800元由原審被告齊某某負擔,訴訟保全費1020元由原審原告溫某某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上訴人申請證人郭海濤出庭作證,意在證明2011年元旦后春節(jié)前證人與上訴人溫某某去林口新華村一隊去找艾淑華要款。本院認為,上訴人陳述到艾淑華家里后證人郭海濤在艾淑華家門外等候沒進屋,而證人陳述到艾淑華家里后其與上訴人一同進到艾淑華家里要款,證人與上訴人陳述不一致且無其他證據佐證其證言,本院對證人證言不予采信。上訴人另申請證人張鴻成出庭作證,意在證明2011年春節(jié)后證人與上訴人共同去找艾淑華要款。本院認為,因證人出庭時不能準確辯認艾淑華的身份證復印件且為單一證言,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二審采納一審法院再審認定的證據并對一審法院再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焦點是被上訴人艾淑華是否應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上訴人溫某某訴請三名保證人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其已放棄對債務人胡某某的訴請,本案案由應為保證合同糾紛,一審法院認定案由為民間借貸擔保糾紛不當,本院予以更正。原審被告胡某某向上訴人溫某某借款并出具借據,溫某某已交付借款,溫某某與胡某某之間形成民間借貸關系。被上訴人齊某某、艾淑華在借據上以擔保人身份簽名,齊某某、艾淑華系保證人。因齊某某、艾淑華與溫某某未約定保證方式,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當事人對保證方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的規(guī)定,艾淑華、齊某某系連帶責任保證人。連帶責任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人溫某某有權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債權人溫某某自借據約定的還款日期2011年1月9日到期后,在六個月保證期間內已向保證人之一齊某某主張權利(齊某某于同年同月12日已償還溫某某借款本金15萬元)。債權人溫某某在保證期間內向保證人之一齊某某主張權利的效力及于另一保證人艾淑華。一審法院以溫某某無證據證明在保證期間屆滿前向艾淑華主張保證責任,判決駁回溫某某訴請艾淑華承擔連帶保證責任屬適用法律不當,本院予以糾正。
上訴人溫某某訴請保證人給付自2011年1月10日至起訴時2012年3月26日止的利息。一審法院判決保證人從2011年1月10日給付利息至判決確定的自動履行期的最后一日已超出溫某某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糾正。保證人齊某某、艾淑華應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承擔自2011年1月10日至2012年3月26日期間的逾期利息。
綜上所述,上訴人溫某某的上訴請求成立,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六條、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王凡
審判員 柳冬梅
審判員 郭艷輝
書記員: 張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