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渤海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營業(yè)場所上海市閔行區(qū)。
負責人:朱勇,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顧海挺。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美娟,女,1950年11月19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青浦區(q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馬春陽,男,1978年11月8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青浦區(qū)。
兩被上訴人共同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吳云,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律師。
原審被告:宣靈鋼,男,1967年2月14日出生,漢族,住山東省。
原審被告:上海志志物流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寶山區(qū)。
法定代表人:廖紅輝,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本建。
上訴人渤海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以下簡稱保險公司)因與被上訴人張美娟、馬春陽、原審被告宣靈鋼、上海志志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志志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青浦區(qū)人民法院(2019)滬0118民初1005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12月9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經(jīng)詢問當事人因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與理由,不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保險公司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保險公司不承擔精神損害撫慰金。事實與理由:宣靈鋼已受到刑事處罰,根據(jù)相關(guān)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或者單獨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賠償精神損失的,不應予以支持。
張美娟、馬春陽辯稱,司法解釋中規(guī)定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精神損失賠償?shù)那樾?,一是被害人提起附帶民事訴訟,二是刑事案件審結(jié)后,被害人另行提起單獨精神損害賠償?shù)拿袷略V訟。本案不屬于上述兩種情形,故其精神損害撫慰金應予支持。不同意保險公司的上訴請求。
宣靈鋼、志志公司述稱,服從法院判決。
張美娟、馬春陽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宣靈鋼、志志公司及保險公司賠償張美娟、馬春陽醫(yī)療費14,960.86元、喪葬費46,992元、死亡賠償金884,442元、誤工費7,260元、交通費3,000元、車輛損失費1,736元、車輛評估鑒定費28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0元、律師費30,000元;2.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范圍與商業(yè)三者險責任限額內(nèi)先行賠付,超出保險限額的損失由宣靈鋼、志志公司承擔,精神損害撫慰金在交強險限額內(nèi)優(yōu)先使用。
鑒于本案糾紛爭議明確,且一審判決書已送達雙方當事人,故對于一審判決書中“法院查明”及“法院認為”部分,本院不再重復表述。
一審法院判決:一、保險公司應當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在交強險范圍內(nèi)賠償張美娟、馬春陽121,736元(含精神損害撫慰金);二、保險公司應當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在商業(yè)三者險范圍內(nèi)賠付張美娟、馬春陽879,074.86元;三、宣靈鋼應當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賠償張美娟、馬春陽律師代理費10,000元;四、志志公司對宣靈鋼的上述賠償義務承擔連帶責任;五、張美娟、馬春陽應當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宣靈鋼墊付款40,000元。如果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本院對一審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quán)責任法》第二十二條規(guī)定,侵害他人人身權(quán)益,造成他人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quán)人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本案中,宣靈鋼的不當駕駛行為致使馬永裕死亡,張美娟、馬春陽系馬永裕近親屬,有權(quán)請求精神損害撫慰金。宣靈鋼被判處刑事責任,承擔的是公法責任,不能因此排除其所應承擔的民事賠償責任。張美娟、馬春陽在本案中就精神損害撫慰金、死亡賠償金及喪葬費等一并提出主張,保險公司上訴所援引的司法解釋并不適用于本案情形,本院對此不予采納。
綜上所述,保險公司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50元,由上訴人渤海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陶??靜
書記員:張志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