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石家莊市友誼北大街***號。法定代表人:李云霄,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于宏偉,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海強,該公司員工。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衡水市桃城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馬鐵城,衡水市金盾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上訴人(原審被告):李艷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石家莊市長安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孫玲,衡水市桃城區(qū)經(jīng)緯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原審被告:劉玉奇,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石家莊市橋西區(qū)。
上訴人張某的上訴請求:依法判令被上訴人河北建工集團、劉玉奇同時對(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第一項也承擔擔保責任。上訴理由:一、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一審判決的第一項也承擔擔保責任。本案中的借款是李艷飛和劉玉奇的共同借款,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但一審判決卻將全部債務分成“李艷飛的個人借款”和“李艷飛和劉玉奇的共同借款”兩部分,并判令河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僅僅對“李艷飛和劉玉奇的共同借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這在一定程度上免除了河北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的法律責任,這對上訴人是極為不公平的。所以一審法院對該部分的認定是存在嚴重錯誤的。二、一審判決應將本案的利息按2%的月利率計算至全部借款付清之日止,依法應當在判項中釋明。建工集團對張某的上訴請求的答辯意見:一審判決書中認定的第一部分即便是真實的,也和擔保書沒有關(guān)系,建工集團不應承擔擔保責任,張某要求按2%支付利息沒有依據(jù)。李艷飛對張某的上訴請求的答辯意見:一審判決第一項錯誤,本息合計應是323774元,已經(jīng)計算利息,再按2%計算利息沒有依據(jù)。上訴人李艷飛的上訴請求:撤銷(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將一審判決第一項改判為:上訴人李艷飛償還被上訴人張某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計323774元。事實與理由: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于2014年4月15日向被上訴人實際借款573000元,至今未償還借款本金,也未支付利息與事實不符。事實是,李艷飛于2014年4月15日向被上訴人實際借款本金人民幣573000元,約定了超過法定的高利息。上訴人曾自借款之后至2015年3月份共償還被上訴人借款本金及利息225000元;2016年9月份又還被上訴人8萬元;2016年10月份,上訴人又還被上訴人288000元。另,上訴人用被上訴人占用衡水市開發(fā)區(qū)雙興建筑機械租賃站的樓房兩年(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租金共11萬元抵頂借款本金及利息11萬元。綜上,截止到2017年3月23日,上訴人實際已經(jīng)償還被上訴人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計703000元。所以,一審判決上訴人應償還被上訴人借款本金及利息共計703000元。請二審查明事實,依法改判。張某對李艷飛的上訴請求的答辯意見:李艷飛的上訴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李艷飛應當支付的本息是一審判決第一項數(shù)據(jù)的基礎(chǔ)上再加上46986元,一審判決時間是2017年7月26日,但是判決中計算利息截止時間為2017.323日,中間少計算46986元。建工集團對李艷飛的上訴請求的答辯意見:請求依法查明事實,確認李艷飛欠款數(shù)額,無論李艷飛欠款數(shù)額多少,均與建工集團無關(guān)。河北建工集團不應承擔任何責任。上訴人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訴請求:一、撤銷(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第三項,依法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張某對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二、撤銷(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中要求被上訴人對案件受理費、保全費12754元承擔連帶責任的部分。三、上訴費用由三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一、一審法院判令上訴人承擔連帶責任完全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1、一審法院認定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張某出具擔保書屬于認定事實錯誤。上訴人從未出具過涉案的2016年6月21日的擔保書,該擔保書上加蓋的“河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公章及“李云霄”個人印章根本不是上訴人所使用的印章,一審法院也認可擔保書中的公章與上訴人備案的印章不一致。但一審判決卻仍然認定上訴人對李艷飛、劉玉奇的借款承擔保證責任,顯然錯誤。A、沒有證據(jù)證明該擔保書是河北建工集團十分公司出具的。B、沒有證據(jù)證明在擔保書上簽字的劉江海是上訴人的工作人員。C、一審判決采信被上訴人張某提交的證據(jù)18純屬違法。該證據(jù)被上訴人張某提交的是復印件,不應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jù),一審判決再一次用全部不能確認真實性的證據(jù)去相互印證。沒有法律依據(jù)。事實上,上訴人根本沒有簽訂過證據(jù)18這樣一份協(xié)議。一審法院是在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的情況下,認定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張某出具了擔保書,對上訴人明顯不公。二、即便依據(jù)擔保書的內(nèi)容,也不能認定上訴人應對98900元的借款本金及利息承擔連帶責任。三、一審判決認定劉玉奇已向張某償還12萬元,但認為首先應按月利率3%給付利息109000元,剩余的11000元才視為償還借款本金。一審判決按月利率3%計算利息沒有依據(jù)。雙方當事人沒有約定3%的月利率,且該利率已經(jīng)超過了法律允許的利率范圍。一審判決在此也認定錯誤。張某對建工集團的上訴請求的答辯意見:建工集團應對李艷飛、劉玉奇借款承擔連帶責任。李艷飛沒有答辯意見。張某在一審法院的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李艷飛、劉玉奇立即給付投資款及回報共計3000000元,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被告李艷飛辯稱,涉案借款與我無關(guān),完全是被告劉玉奇所借,借款也僅500000元。建工集團公司是否擔保不知道。被告劉玉奇借的錢被告李艷飛也沒有使用。被告建工集團公司辯稱,被告建工集團公司不會為個人借款提供擔保,對原告提交的擔保書真實性、合法性均有異議。原告要求2000000元的回報沒有法律依據(jù)。被告劉玉奇辯稱,原告主張投資款及回報共計3000000元與事實不符,本案實際為民間借貸。原告實際提供給被告劉玉奇的借款為500000元,被告劉玉奇已經(jīng)償還了310000元,原告主張3000000元無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一審法院審理查明:2014年4月14日被告李艷飛因做生意需要資金向原告借款681000元,雙方簽訂了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期限自2014年4月14日至2014年7月14日,借款月利率為4%。雙方對其他事項亦進行了約定。借款合同簽訂后,原告于2014年4月15日實際給付被告李艷飛借款本金573000元。借款到期后,被告李艷飛至今未償還借款本金,也未支付利息。2014年10月11日,被告李艷飛因做生意需要資金向原告借款50000元,雙方達成口頭借款合同后,原告履行了給付借款的義務,但雙方未約定借款期限及借款利率,被告李艷飛至今未償還該筆借款。2016年6月21日,原告與被告李艷飛、劉玉奇簽訂協(xié)議一份,雙方約定:二被告向原告融資3000000元,融資回報為2000000元,該融資款及回報自二被告與銀旺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第一次撥款時結(jié)清。如未撥款,二被告保證自該協(xié)議簽訂之日起5個月內(nèi)向原告付清本金和回報。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對該筆融資及合理回報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協(xié)議簽訂后,原告于2016年6月23日給付被告劉玉奇500000元,于2016年9月19日給付被告劉玉奇500000元。被告劉玉奇自2016年9月15日至2016年11月22日期間分四次共給付原告120000元。一審法院認為,原告與被告張某、劉玉奇簽訂的融資協(xié)議實為民間借貸,雙方約定的融資回報應視為利息約定。本案的借款應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被告李艷飛的個人借款,第二部分為被告李艷飛、劉玉奇的共同借款。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3可以認定被告李艷飛2014年4月15日實際收到了原告給付的借款573000元,但雙方在借款合同中約定的利率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本院依法調(diào)整為月利率為2%。該筆借款自2014年4月15日至原告主張的2017年3月23日,被告李艷飛應給付原告借款本金573000元,利息403774元。2014年10月11日的借款50000元,原告未舉證證明雙方約定了借款期限及利息。因此,對原告要求被告李艷飛給付該筆借款利息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李剛雖然在法庭審理的過程中將對被告李艷飛享有的債權(quán)轉(zhuǎn)讓給了原告,但未盡到通知債務人的義務,該債權(quán)轉(zhuǎn)讓不發(fā)生效力。此筆借款,李剛可另行主張權(quán)利。綜上所述,被告李艷飛個人自2014年4月15日至2017年3月23日應償還原告借款本金623000元,應給付原告利息403774元,共計1026774元。2016年6月21日原告與被告李艷飛、劉玉奇簽訂的融資協(xié)議系被告李艷飛、劉玉奇共同向原告借款,雖然借款由被告劉玉奇接收,但被告李艷飛作為共同借款人,應與被告劉玉奇承擔共同償還責任。被告李艷飛、劉玉奇對原告2016年6月23日給付被告劉玉奇的借款500000元均沒有異議,本院對該筆借款予以確認。根據(jù)原告提供的證據(jù)5中的視頻資料及取款記錄,能夠認定2016年9月19日原告給付被告劉玉奇借款500000元的事實,本院對該筆借款予以確認。原告分兩次給付被告劉玉奇借款后,被告劉玉奇自2016年9月15日至2016年11月22日分四次給付原告的120000元,首先應視為被告劉玉奇按月利率3%給付原告的利息,即109000元。剩余的11000元應視為償還的借款本金,即截至2016年11月23日,被告劉玉奇應償還原告的借款本金應為989000元。2016年11月23日至2017年3月23日期間的利息應以989000元為基數(shù),按月利率2%計算為79779元,共計1068779元。被告劉玉奇未舉證證明2016年10月25日、2016年10月16日給付李靜、白秋玲銀行賬戶的兩筆款項系原告指定的還款賬戶,且原告對該兩筆款項也不予認可,本院對被告劉玉奇所述的該兩筆款項系償還原告借款的主張不予采信。如被告劉玉奇與上述兩筆款項的接收人確實不存在債權(quán)債務關(guān)系,可另行向兩人主張權(quán)利。本院認定被告建工集團公司承擔保證責任有以下兩點理由。第一、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向原告出具的擔保書是在該公司第十分公司出具并由其工作人員劉江海在擔保書中簽字確認,根據(jù)該擔保書的出具地點及出具人,原告有理由相信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對被告李艷飛、劉玉奇的借款承擔保證責任的事實。雖然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對擔保書中的公章不予認可,但根據(jù)該擔保書的出具地點及出具人可以認定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對該公章的存在及使用是明知的,但其并未采取措施防止相對人的利益損害,使用該公章簽訂的合同應認定為被告建工集團公司的行為。雖然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對擔保書的出具人劉江海的身份也予以否認,但對于原告而言審查劉江海的身份并不是原告在與被告建工集團公司簽訂擔保合同過程中的義務,被告建工集團公司應對劉江海的身份承擔舉證責任。第二、雖然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8系復印件,但結(jié)合原告提供的證據(jù)1中被告李艷飛、劉玉奇對借款用途的表述及證據(jù)2中對簽訂合同主體的說明能夠佐證該證據(jù)的真實性,也說明了被告建工集團公司的公章不具有唯一性,其使用非工商部門備案的公章簽訂合同的行為也應認定為自己的行為。證據(jù)18中的公章與擔保書中的公章具有一致性。因此,被告建工集團公司應該為使用該公章的行為承擔民事責任。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款、第八十條第一款、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李艷飛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償還原告張某借款本金623000元并給付利息403774元,共計1026774元;二、被告李艷飛、劉玉奇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共同償還原告張某借款本金989000元并給付利息79779元,共計1068779元;三、被告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上述第二項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四、駁回原告張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0800元,保全費5000元,原告張某負擔10793元,被告李艷飛個人負擔12253元,被告李艷飛、劉玉奇共同負擔12754元,被告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對被告李艷飛、劉玉奇共同負擔的部分承擔連帶責任。本院二審期間,上訴人李艷飛圍繞上訴請求,提交了支付給張某款的網(wǎng)上銀行電子回單4份、中國工商銀行匯款憑證三份、中國建設(shè)銀行自助終端客戶憑條一份,用于證明支付給張某款(打到其母親杜鎖會賬戶):2014.06.17給付30000元,2014.07.15給付26000元,2014.08.14給付20000元,2014.08.25給付8000元,2014.09.15給付27000元,2014.10.27給付27000元,2014.11.27給付27000元,2014.12.19給付20000元,2015.03.26給付40000元,合計225000元.張某的質(zhì)證意見:以上付款,付款人不是李艷飛,與本案無關(guān),對真實性有異議,但認可杜鎖會是其母親.對杜鎖會是否收到以上款項不清楚.
上訴人李艷飛、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工集團)、張某,原審被告劉玉奇之間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桃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張某委托訴訟代理人馬鐵城,李艷飛委托訴訟代理人孫玲,被告建工集團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于宏偉、胡海強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劉玉奇經(jīng)本院依法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關(guān)于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否承擔擔保責任問題。本案張某提交的現(xiàn)有證據(jù),不能認定《擔保書》上的公章是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曾使用過的印章,也不能證明加蓋公章并在《擔保書》中簽字的人“劉江?!?,是河北建工集團工作人員,也沒有證據(jù)證明,公章是在河北建工集團第十分公司加蓋上去的,因此,上訴人張某提交法庭的證據(jù),不能證明《擔保書》是河北建工集團出具的,故其要求河北建工集團對案涉借款承擔保證責任,證據(jù)不足。一審法院對該事實認定有誤,本院給予糾正。關(guān)于李艷飛欠款數(shù)額問題:因杜鎖會是張某的母親,張某曾用其母親銀行卡收取、支付過款項,李艷飛主張的8次匯款給杜鎖會225000元,是償還的張某欠款,張某對此予以否認,其有義務對其母收到以上款項作出合理解釋,張某僅僅以不是李艷飛支付的款項為由,否認李艷飛的該項主張,本院不予采信。因此,李艷飛尚欠張某借款本息應為:1026774元-225000元=801774元。李艷飛的其他上訴請求,張某予以否認,李艷飛也不能向本院提交相應證據(jù)予以支持其主張,故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上訴人河北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上訴請求和上訴人李艷飛的部分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上訴人張某的上訴請求和李艷飛的部分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本院予以駁回。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桃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第四項;二,變更桃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為:李艷飛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償還原告張某借款本金息共計801774元;三,撤銷桃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1102民初6045號民事判決第三項。一審案件受理費共計35800元,張某負擔12000元,被告李艷飛、劉玉奇共同負擔12754元,李艷飛負擔11046元。二審案件受理費張某負擔14041元,李艷飛負擔7363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