蝌蚪窝视频Por|午夜精品视频偷拍|网站升级狼友美日韩蜜|国产成人av按摩|天天干天天爽AV|97fuli日韩|亚洲免费一区婷婷日韩亚洲综合一区|加勒比久久综合色|日韩av免费高清不卡一级|国产成人在线资源

歡迎訪問中國律師網!

咨詢熱線 023-8825-6629

河北原源種植有限公司與秦某某宇億電子有限公司加工合同糾紛一審民事判決書

2021-06-09 塵埃 評論0

原告:河北原源種植有限公司,住所地河北省沽源縣平定堡鎮(zhèn)蘇魯灘村。法定代表人:王金山,該公司總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成亮,河北金源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秦某某宇億電子有限公司,住所地秦某某市海港區(qū)北路85號9號樓603號2樓。法定代表人:劉茹華,該公司總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古秀榮,河北高俊霞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原源種植公司訴稱,2011年12月25日,原被告簽訂《勞務加工協(xié)議》,甲方為本案被告宇億電子公司,乙方為原告原源種植公司,協(xié)議內容為:1、甲方向乙方提供生產加工設備、檢測設備、訂單、生產技術及技術文件、原輔材料及運費、勞務費;2、乙方提供生產車間、電、暖等附屬設施及勞動力;3、勞務費實行保底加計件工資;4、保底勞務費隨著社會平均工資和同行業(yè)工資變動情況而變化,雙方協(xié)商調整,如協(xié)商不成,可終止合同;5、合同期限為2011年12月26日至2014年12月25日。合同簽訂后,原、被告雙方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均依照協(xié)議履行,第一年勞務費的計算按照月人均800元支付,第二年勞務費按照月人均864元支付,但是第三年勞務費被告按照月人均1200元僅僅支付了7個月就停止支付。截止到合同期滿,被告共欠原告勞務費739000元。后經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被告一直不予理會。被告的行為嚴重損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支付勞務費739000元及利息50000元(詳見計算清單),并負擔訴訟費用。被告辯稱,一、被告未與原告協(xié)商一致變更加工費數(shù)額,是原告私自增加加工費用。2011年12月25日,原、被告簽訂《勞務加工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履行期間為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還約定了加工費計算的標準及相關條款。2012年,被告按照協(xié)議約定的每人每月800元向原告支付了加工費用。2013年6月之前,原告一直沒有給被告開具相關費用的發(fā)票,從2013年7月,原告開始可以開具加工費發(fā)票。2013年8月原告一次性給被告開具了2013年前6個月的加工費發(fā)票共計77萬元。因原告給被告開具發(fā)票,故要求被告給付稅點,經雙方協(xié)商,被告同意按照發(fā)票數(shù)額的8%返給原告稅點,所以2013年7月被告向原告支付的122688元中包括加工費113600元、返稅點9088元。原告要求被告返還2013年1月至6月按照發(fā)票數(shù)額8%的稅點。從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被告給原告補稅點(2013年8月補2013年6月、2013年9月補2013年5月、2013年10月補2013年4月、2013年12月和2014年2月分別補了2013年1月、2月、3月的稅點)。被告一直是按每人每月800元支付加工費,原告主張第二年是按照每人每月864元支付加工費不屬實,雙方沒有變更加工費,多出的64元是返還給原告的稅點,不是增加的加工費。二、被告按原告開具的發(fā)票數(shù)額支付加工費是長時間形成的合作習慣,不能據此認定雙方達成了變更加工費數(shù)額的協(xié)議。原、被告在2012至2013長達兩年的合作期間均是被告按照原告開具的發(fā)票數(shù)額支付加工費。2014年3月被告發(fā)現(xiàn)原告開具的加工費數(shù)額明顯超出了每人每月800元的標準,詢問后原告答復是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計算的加工費,被告當時就向原告提出異議并表示不同意,但原告安撫被告不會加錢,所以被告才繼續(xù)履行合同。2014年11月,被告根據原告提供的2014年前11個月的加工人數(shù)計算出已經支付的加工費,并向原告支付了前11個月剩余的加工費184400元。三、被告不拖欠原告加工費,原告不交貨和留存被告加工材料的行為給被告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原被告之間屬于來料加工合同關系,2012至2014年期間,因原告交付不合格產品、超領資材、客戶代修不良品,客戶對被告的罰款及扣除款項大概77萬元(雙方未進行核算)。2014年12月,原、被告間的合同即將期滿,雙方在沒有進行清算的情況下,原告留存了被告大量加工材料,價值大約15萬元。2014年12月中旬,因原告不能按照正常規(guī)律交付產品,造成被告也不能及時向客戶交付成品,被告因此遭到客戶罰款大約16萬元。綜上,原、被告未曾達成新的加工費用協(xié)議,被告也沒有拖欠原告的加工費用,原告給被告造成巨大經濟損失,故請求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為支持自己的訴訟請求,向法庭舉證如下:1、《勞務加工協(xié)議》1份,主張該協(xié)議是原、被告雙方真實意思表示,雙方之間形成勞務加工法律關系;雙方約定了勞務費的結算方式,且該勞務費實行保底加計件工資制,保底勞務費隨著社會平均工資和同行業(yè)工資變動而變化;2、2013年被告繳納勞務加工費明細表、大額支付入賬通知書、警察值班日志(1月-12月)、河北省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主張按照合同約定的結算方式計算出2013年平均每人每月勞務費864元。3、被告拖欠勞務加工費明細表(2014年)、2014年電子元件加工出庫明細表、大額支付入賬通知書7張、警察值班日志(1月-12月)、河北省增值稅專用發(fā)票(22張),主張按照合同約定的結算方式計算出2014年平均每人每月勞務費1200元,被告拖欠原告勞務費713039元。被告質證意見如下:1、對《勞務加工協(xié)議》的真實性無異議,但原告主張不完整,不予認可,合同約定內容為“保底勞務費隨著社會平均工資和同行業(yè)工資變動而變化,雙方協(xié)商調整,如協(xié)商不成可終止合同。”原告主張每人每月加工費調整為1200元是雙方協(xié)商一致認可的應當提供相應的證據予以證明,否則就是原告單方私自增加的加工費用。2、對大額支付入賬通知單予以認可,該通知單是被告向原告支付的2013年每人每月800元加工費以及按照發(fā)票數(shù)額8%返給原告的稅點之和。警察值班日志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不能作為本案證據,因為本案是公司之間的加工合同,原告應提供其在加工過程中的工人勞作人數(shù)的證據,警察值班日志不能證明原告提供了工人給被告進行加工勞作,其提供的人數(shù)也不能作為加工人數(shù)的確認依據。對增值稅發(fā)票及出庫單,原告應當提供全面的出庫單,而不是僅提供對其有利的出庫單。在2012至2013年6月原告都沒有開具過發(fā)票,增值稅發(fā)票是2013年8月開始開具的,原告主張2013年勞務費是按照每人每月864元支付的不成立,理由是,2013年1月至6月,原告要求被告支付的加工費都是按人均每人每月800元計算的,從2013年8月開始,原告就要求被告按發(fā)票數(shù)額的8%返稅點,所以發(fā)票上的數(shù)額才是864元,這是加工費800元加上64元的稅點。3、對2014年勞務費加工明細表不予認可,該明細表沒有被告公司加蓋的公章,是原告單方的計算方式,雙方并沒有達成每人每月1200元的加工費標準,不能根據原告開具的發(fā)票數(shù)額而支付加工費,也不能據此認定雙方關于加工費調整達成了一致意見。對2014年電子元件加工出庫明細表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均有異議,該明細表既沒有出具單位加蓋的單位公章,也沒有被告派駐人員的簽字確認,故其真實性無法核實,不能作為本案證據使用。對大額支付入賬通知書予以認可,該通知單是被告按原告口頭告知的加工人數(shù)每人每月800元的加工費的總額向原告支付的2014年11月之前(含11月)的加工費,該通知單也能證明被告不拖欠原告加工費。警察值班日志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不能作為本案證據,因為本案是公司之間的加工合同,原告應提供其在加工過程中的工人勞作人數(shù)的證據,警察值班日志不能證明原告提供了工人給被告進行加工勞作,其提供的人數(shù)也不能作為加工人數(shù)的確認依據。對原告提供的22張增值稅發(fā)票及部分出庫單,被告認為出庫單是原告單方按照每人每月1200元加工費制作,沒有經過被告駐廠人員的確認,且原告應提供全部出庫單,2014年前三個月,原告開多少價款的發(fā)票,通知被告后,被告就支付多少款項,這是原、被告長期以來的交易習慣。但2014年3月份被告發(fā)現(xiàn)支付的加工費數(shù)額遠遠超出每人每月800元,所以向原告提出異議,但原告答復繼續(xù)合作,不會加錢。以上證據不能證明原、被告之間達成了每人每月1200元加工費的協(xié)議,只能證明每人每月1200元加工費是原告單方要求并制作了相關手續(xù),超出被告應支付的部分,與被告無關。原告當庭提交出庫單、入庫單12本,證明為被告加工的產品的出庫情況,被告認為原告當庭提交的出庫單、入庫單12本超過舉證期限,即便出庫單有駐派人員的簽字,也僅僅證明當時的出入庫情況,該證據與本案原告以每人1200元加工費計算沒有任何關聯(lián)性,只是加工生產過程的記錄。被告向法庭提交河北省農村信用社電匯憑證回單復印件2份,證明被告是按照每人每月800元勞務費的標準進行支付,2013年7月以后被告打款的數(shù)額是每人每月800元加上原告開具相應發(fā)票數(shù)額的8%支付的,還有部分是按照每人每月800元勞務費加上原告開具相應發(fā)票數(shù)額的8%再加上2013年1-6月的所返的稅點,所以發(fā)票的數(shù)額少,支付的費用多,這部分費用的構成,不是加工費的變更,而是計算方式的問題,被告仍然按每人每月800元支付加工費,多出的部分都是稅點。2014年的電匯憑證回單,也是證明按照每人每月800元支付了前11個月的加工費,因為12月沒有進行清算,12月的加工費是不確定的。原告對被告提交的河北省農村信用社電匯憑證回單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均無異議,但對其主張有異議,該回單不能證明2013年、2014年每人每月800元的勞務費,并且被告主張支付的價款是加工費800元加所返稅點是不存在的。原審經審理查明,2011年12月25日,原、被告簽訂《勞務加工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甲方為本案被告秦某某宇億電子有限公司,乙方為原告河北原源種植有限公司,協(xié)議內容為:一、甲方的權利和義務:1、負責提供生產加工設備、下達訂單、保證及時供應原輔材料。2、負責提供必要的產品檢測設備,在產品出庫前會同乙方共同進行產品合格檢測,根據不同的產品類型,科學、合理的確定損耗率,經雙方確認后執(zhí)行?!?、在每批新產品生產之前,甲方應先行提供產品訂單,并注明產品難易程度、協(xié)商單價、損耗率等重要指標,會同乙方共同簽字確認,以此作為安排生產和費用結算的依據?!?、乙方的權利和義務:1、負責提供生產車間、設備、電、暖及各類附屬設施;2、負責提供甲方技術人員的住宿;……7、交付的產品應當滿足甲方的質量要求,生產所造成的不良品按甲方要求由乙方無償返修,由此造成的浪費由乙方自行承擔。如遇甲方緊急發(fā)貨需甲方代修,需扣除部分返修費用并及時通知乙方?!⒔Y算方式:1、甲乙雙方實行保底加計件工資制。即甲方按乙方加工出的合格產品數(shù)量乘以合格產品加工費單價支付乙方勞務費,月人均超過800元的,按實際數(shù)額支付,月人均不足800元的,按人均800元支付勞務費。每月人數(shù)按月初和月末實有人數(shù)的平均數(shù)計算。加工費單價及日人均定額根據產品的難易程度雙方協(xié)商確定,參照2011年12月份初次加工產品的難易程度和單價確定。2、每月的二十五日對賬,甲方十個工作日內支付乙方加工費(乙方開具發(fā)票或人員工資證明)3、保底勞務費隨著社會平均工資和同行業(yè)工資變動情況而變化,雙方協(xié)商調整,如協(xié)商不成,可終止合同。四、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3、本協(xié)議有效期為三年,自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起至二〇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止。合同簽訂后,原、被告雙方均認可第一年即2012年被告按照月人均800元向原告支付加工費。原告主張第二年即2013年按照雙方口頭協(xié)議月人均864元向原告支付加工費,對此被告不予認可,認為其中的64元是原告要求返還的稅點。第三年即2014年按照雙方口頭協(xié)議月人均1200元向原告支付了7個月勞務費就停止支付,對此,被告不予認可,被告提交2014年的電匯憑證回單,回單內容為:2014年1月24日被告向原告支付2013年12月份加工費111162元。被告向原告支付2014年的款項有如下六筆:2014年3月5日向原告支付147600元、2014年4月3日向原告支付161566元、2014年4月30日向原告支付160800元、2014年9月3日向原告支付168600元、2014年10月9日向原告支付158400元、2014年11月28日向原告支付184400元。該回單證明按照每人每月800元支付了前11個月的加工費,因為12月雙方沒有進行清算,所以12月的加工費是不確定的,也沒有支付。被告主張從2013年7月,原告開始可以開具加工費發(fā)票。2013年8月原告一次性給被告開具了2013年前6個月的加工費發(fā)票共計77萬元。因原告給被告開具發(fā)票,故要求被告返還稅點,經雙方協(xié)商,被告同意按照發(fā)票數(shù)額的8%返給原告稅點,所以2013年7月被告向原告支付的122688元中包括加工費113600元、返稅點9088元。原告要求被告返還2013年1月至6月按照發(fā)票數(shù)額8%的稅點。從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被告給原告補稅點(2013年8月補2013年6月、2013年9月補2013年5月、2013年10月補2013年4月、2013年12月和2014年2月分別補了2013年1月、2月、3月的稅點)。原告對此不予認可,主張開具的發(fā)票就是勞務費,不包括稅點,稅費原告已經交了,且稅票開據法律有明文規(guī)定,應是先付款后開票。納稅是原告應盡的義務。重審查明事實與原審一致,另查明,按月人工合同價800元勞務費及返稅點款8%2012年至2013年部分已經結清,雙方認可無異,雙方爭議的焦點,原告主張,從2014年開始月工勞務加工費應按1200元計算,據此標準計算,被告結欠勞務費739000元。被告辯駁,按合同價及合同約定,經對賬結算原告結欠789329.93元,提交應付明細23項,除與尾欠加工費201618元抵銷后,原告尚欠被告方587711.93元,其中2014年延誤交貨,未交貨被上游合同訂單供料產品回收商(霸洲東興)扣罰54437.35元,被(山東寶巖)扣罰43181.25元,已結加工費及不可修復品耗料,被訂單貨商(東興)返工扣款8800.92元,廢品耗損扣款14551.65元,被訂單貨商(寶巖)返工扣款16900.72元、廢品耗損扣款49871.88元,6項共計187743.77元,附有材料入庫、產品出庫單、返品原始憑證,有原告方負責收料發(fā)貨庫管人簽名。另外主張,車間不良扣款、超領料、剩余材料,三年累計360958.16元,扣留設備合價款39010元。原告主張從2014年1月開始,按月人工1200元計價,并按此價款出具發(fā)票1882200元。原告對賬質證意見:一、宇億公司提供的賬目清單所涉及到的產品、材料、款項金額均來源于山東寶巖、霸州東興、威海日光。我公司從未與以上三家公司有過任何合作和業(yè)務往來。所以宇億公司提供的與我公司合作期間的賬目來源于第三方,其真實性與有效性我公司不予承認。二、關于宇億公司提供的2012-2014年期間的賬目情況。其中,2012、2013年的所有賬目雙方已在本年度結算完畢,我公司認為不存在爭議。三、關于宇億公司提出的超領材料的情況,按照合同約定宇億公司提供原材料,我公司按其提供的原材料及技術要求進行產品加工。對于材料的入庫都經過雙方核實簽字(見我公司提供的材料入庫單),我公司根據雙方核定的入庫材料數(shù)量進行產品加工,對于加工出的產品宇億公司提供的產品現(xiàn)場檢測設備檢驗合格后進行產品出庫(見我公司提供的出庫單)。按照合同約定,需根據不同產品類型,科學合理的確定損耗率,備損標準根據同行業(yè)一般標準,結合實際生產情況由雙方進行協(xié)商確定,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宇億公司并未書面提出備損標準,雙方也從未行協(xié)商和確定,因此,宇億公司提出造成的損失我方不予承擔。(1)我公司的材料均屬正常范圍入庫且我公司材料入庫單并未體現(xiàn)有超領材料的情況;(2)材料入庫單上均有宇億公司現(xiàn)場技術員的簽字。以上幾點說明宇億公司提供的超領材料的情況與事實不符。四、關于宇億公司提供的2014年11月-2015年1月不良品扣款情況,我公司不予承認,理由如下:(一)宇億公司提供的扣款來源均來自于第三方,我公司在此前已經說明情況。我公司與宇億公司簽訂合同,并未涉及第三方;(二)對于宇億公司提出不良品數(shù)量及扣款金額,屬于宇億公司單方面行為,并未按照合同約定與我公司商議,我公司不予認可;(三)宇億公司未提供相應的不良品實物證據。五、我公司對于宇億公司返回的不良品均已修復完成,不存在未修復情況(見我公司提供的出庫單)。六、關于宇億公司提出的2014年12月未交付的產品和剩余材料造成的延期扣款情況。首先,我公司認為合同中并沒有明確約定具體的交貨時間,因此并不存在延期交貨情況;其次,這仍屬于宇億公司的單方行為,且情況的提出來源于第三方,我公司不予承認;第三,宇億公司在2014年一直未按合同約定時間(每月5日之前)向我公司賬戶匯入勞務加工費,導致拖欠我公司勞務加工費。因此我公司扣留少量的產品和剩余材料(附宇億公司庫存資材及成品明細表);最后,我公司承認產品加工完畢后剩余了部分材料,但宇億公司提供的數(shù)量和金額并未經過雙方核實,且數(shù)據來源于第三方,我公司不承認其有效性。七、我公司根據實際加工產品的數(shù)量及金額,2014年共開具增值稅發(fā)票金額為180.168萬元(發(fā)票已向法院提供),而宇億公司2014年向我公司匯入的金額為114.32萬元(雙方均已向法院提供匯款單)。以上情況說明宇億公司實際拖欠我公司款項金額為65.848萬元。對此,被告并不認可,認為原告單方違約漲價,雙方并未達成書面協(xié)議,從2014年12月14日以后,原告未按約正常發(fā)貨,于2014年12月24日合同到期,被告向原告方辭行,撤離了駐場技術人員及所有員工,之后被告曾提出應當先行對賬盤庫清算,并發(fā)送已下定單的成品,原告一再推拖,要求被告結付加工費,且留置部分成品,未能發(fā)貨,導致被告與上游客戶合同訂單履行不能,未交貨被扣罰款97618.60元。原、被告互不認可對方清算結果,經征詢雙方意見,不愿再作專業(yè)審計鑒定。原審認為,2011年12月25日,原、被告簽訂《勞務加工協(xié)議》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其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嚴格遵守履行。按照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原告按照協(xié)議為被告提供加工服務,被告實際應當支付的勞務費用的計算方式為:原告方加工的合格產品數(shù)量×單價,根據該計算公式,每月計算得出的勞務費用÷該月平均出勤人數(shù),若所得數(shù)額小于800元,則該月的勞務費用按照800元/人計算為:800元/人×月平均出勤人數(shù),反之,該月的勞務費用則為:實際數(shù)額×月平均出勤人數(shù)。本案中,2013年被告是按照864元/人/月向原告支付2013年整年的勞務費用,應當視為雙方對勞務費用的實際履行過程中變更為864元/人/月,但原告方就2014年度如何支付勞務費用,是否變更為1200元/人/月,其未能提供任何形式的書面補充合同,也不能證實雙方達成了口頭協(xié)議。另外被告對原告支付的2014年的第一筆費用是在2014年3月5日,之后分別于2014年4月3日、2014年4月30日、2014年9月3日、2014年10月9日、2014年11月28日又分6次向原告支付了勞務費用,此種支付方式并沒有按照“每月25日對賬,10個工作日內支付原告加工費”的約定嚴格履行,期間有數(shù)筆費用是在2個加工月或4個加工月之后才支付的,本院據此也無法斷定雙方一致變更勞務費為1200元/人/月。綜上,本院對原告主張1200元/人/月的勞務費用標準不能確認,應當參照雙方在2013年的實際履行費用情況,按照864元/人/月,按照被告向本院提供的,被告認可的2014年1-12月出工人數(shù)1568.5人做乘法運算,延續(xù)對2014年的費用進行結算,并扣除被告已經支付過的費用,即:864元/人/月×1568.5人-1153566元(147600元+161566元+160800元+172200元+168600元+158400元+184400元)=201618元。關于原告主張的利息損失,雙方并未在合同中進行書面約定,本院不予支持。另原告方應當辦理2014年9月(含9月份)以后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并交付給被告方。重審認為,就被告所欠加工勞務部分費應按201618元,與原審確認數(shù)一致。依中院發(fā)還重審意見,“雙方應對合作期間的賬目、原材料進行對賬交接,組織雙方對賬等涉案事項,查明事實后作出裁決”。合作期滿,原告方本應主動提出盤點庫存,完善財物確認交接,依據合同約定,進行必要的對賬清算。但原告卻在被告要求對賬清算的情況下,未行對賬清算,選擇了訴訟解決。根據現(xiàn)有可查明的案件事實,原告負責來料及成品出庫的管理,應當建有材料、產品明細專門核算賬戶,因材料費、成品價格明顯高于加工勞務費,應當對庫存原料、半成品、成品、返修品情況進行盤點。原材料合理損耗,按同行標準為千分之五,來料時就已按比率配夠,超耗部分、返工費依據合同約定,應由原告(乙方)負擔。但雙方之前并無原料損耗、廢品率及返工費結算情況的統(tǒng)計,據此,憑現(xiàn)有涉案事實證據酌情認定:一、被告欠原告:合同價月工800元,加64元返稅補,月人工勞務成本864元×1568.5人(2014全年用工),共合價款1355184元,該部分除已結付1153566元,被告(甲方)應結欠原告(乙方)勞務費201618元;二、原告欠被告:其中2014年延誤交貨,未交貨被上游合同訂單客商(霸洲東興)扣罰54437.35元,被(山東寶巖)扣罰43181.25元,已結加工費及不可修復品耗料,被訂單貨商(東興)返工扣款8800.92元,廢品耗損扣款14551.65元,被訂單貨商(寶巖)返工扣款16900.72元、廢品損耗扣款49871.88元,6項共計187743.77元,附有材料入庫、產品出庫單、返修品傳票等原始記賬憑證,且憑證上有原告方負責收料發(fā)貨庫管人簽名也可印證,應認定該部分損失已實際產生,依據合同約定應由原告負擔;三、不予認定部分:被告主張,車間不良扣款、超領料、剩余材料等12項,三年累計360958.16元,應由原告方承擔不當。因為,來料加工的生產定單計劃均由甲方及其上游客商分配,乙方只負責來料加工,原材料配送計劃應由被告方的派駐技術人員負責,既然并非實報實銷,就該多退少補,按月核銷清算。合同期滿被告(甲方)以累計倒算方式,將三年來車間不良扣款、超領料、廢品、剩料等一并算至原告一方負擔,顯然有違合同中按月對賬結算的約定。況且,前二年部分雙方已經結清,所以,不宜舊賬重算;四、可認定庫存情況。重審原告提交庫存被告(宇億庫存資材未作價部分)膠帶1693卷、邊帶7272卷、銅線157公斤、錫條、不同規(guī)格套管10749米、花線、絲包線30.43米。殘次半成品材料18545付,成品44901個,返修品2622個(參照雙方結算價)合價款30565.26元,設備錫鍋2個、檢測儀1臺、剪鉗、紗剪、線車10臺(被告方計價39010元原告對線車價并不認可);五、清算認定意見。因雙方均不要求進行賬務審計鑒定,依據合同約定及雙方提交證據,確認被告欠原告201618元加工費,抵減原告欠被告187743.77元,(2014年虧貨、返工費用損失)后,被告尚欠原告13874.23元。原告方提供實際盤點庫存與被告賬面庫存價相差近30多萬,虧庫責任憑現(xiàn)有證據已無法甄別確認。經庭下調解,被告意見:合作三年,末了官司打了三年,公司已停產歇業(yè),被扣剩料、存貨、庫存物品材料及設備已無法銷退和利用,原告公司若再生產尚有利用價值,按對賬結果,原告應當賠付我方,現(xiàn)自愿放棄,所有庫存及設備留歸原告用以抵賬,同意按雙方互不相欠處理,以尋精神解脫并盡快結束訴訟訴累。本案屬來料加工合同糾紛,原材料損耗單位計價高于工時價近倍,原告將加工價變更為1200元,被告拒絕接受,原告無明確回復意見,當斷不斷,埋下糾紛隱患。合同中明確約定,超耗料損、返工及代加工費均由乙方負擔,原告本應按月隨工一并報送與被告及時核銷結算,但雙方卻只注重了工錢結算,是否含稅也不明確,且至2014年產生糾紛前,一直是按月實報實銷。被告方不計原料損耗成本,直至糾紛發(fā)生后采取了新賬老賬累計算的方式,其結果讓原告難以置信,原告起訴73.9萬元(原審78.9萬元),被告抗辯78.9萬元,原告被動回應被告的清算結果。雙方合作期間對原材料損耗、返工費及庫存貨虧損情況,一直忽略不計,存在對財物管理和監(jiān)管不善,往來賬務未能及時對賬核算的過錯。依照雙方合同就該條款約定的雙務性,故認定原、被告均應承擔相應的過錯責任。
原告河北原源種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原源種植公司)訴被告秦某某宇億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宇億電子公司)加工合同糾紛重審一案,本院經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原源種植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成亮,被告宇億電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茹華、委托訴訟代理人古秀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綜上所述,因本案經調解未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六十一條、第二百六十二、第二百六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河北原源種植有限公司與被告秦某某宇億電子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確認被告尚欠原告13874.23元,限判決生效后10日內給付,如愈期未履行,以原告方現(xiàn)存被告方的全部財物(含貨及設備)予以抵償,雙方合作期賬務自此結清,今后互不相欠;駁回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1646元,由原告負擔5653元,被告負擔5993元;財產保全費4193元,由原告負擔3116元,被告負擔1077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張家口市中級人民法院。

Related posts

評論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

發(fā)表評論

評論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