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滄州明某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于新立,該單位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王淑更,河北通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寧夏建工集團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白耀華,該單位經理。
原告滄州明某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寧夏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加工合同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滄州明某塑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淑更到庭參加了訴訟,被告寧夏建工集團有限公司經本院公告送達開庭傳票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11年8月,原告與被告簽訂工業(yè)品買賣合同,合同約定原告為被告供應不同規(guī)格的PE鋼帶增強波紋管和不同規(guī)格的HDPE雙壁波紋管,合同總價款為2765780.80元。供貨期限為15天。質保期為一年。貨款支付方式為:全部貨物到達工地驗收合格后,被告支付85%的貨款,剩余10%貨款待土建工程交工驗收合格結算后支付,留5%作為質保金,在保質期滿后付清(無息)。雙方對貨物的質量、檢驗標準及方法、包裝方法、提貨方式、運輸方式都作了具體約定。合同簽訂后,原告自2011年8月7日至8月21日,按照合同約定為被告供貨,供貨金額為2765694.78元。被告收到貨后經過檢驗并未對貨物質量提出任何異議,但未按約定及時付款,延遲至2012年9月26日付款1500000元,2013年2月9日付款1000000元,共計付款2500000元?,F(xiàn)質量保證期已滿,被告仍欠原告貨款款265694.78元。該款經原告多次催要,被告未能給付。
本院認為,原告滄州明某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與被告寧夏建工集團有限公司訂立的工業(yè)品買賣合同系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本院予以確認。合同簽訂后雙方均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原告按照合同約定給被告供貨后,被告應按照合同約定支付貨款。被告不按合同約定給付貨款的行為屬于違約行為,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原告要求被告給付貨款265694.78元,證據(jù)充分,本院予以支持。被告因不按約定給付貨款,原告要求被告賠償違約金的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其數(shù)額應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參照逾期罰息的利率標準計算。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買賣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寧夏建工集團有限公司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滄州明某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貨款265694.78元及違約金(違約金計算:自2012年9月26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止,利率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參照逾期罰息利率標準計算)。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857元,保全費307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此頁無正文)
審 判 長 劉文貴 人民陪審員 白金君 人民陪審員 齊雪華
書記員:韓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