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沈陽市管道技術研究所。住所地:沈陽市于洪區(qū)于洪街道洪泊路永康街(五金工業(yè)園)。
訴訟委托代理人:潘廣禮,男,沈陽市管道技術研究所職工。
被告:楊世彬,男,1970年3月27日出生,漢族,棗強縣眾信玻璃鋼加工廠經營者。
訴訟委托代理人:張洪滿,河北晨虹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沈陽市管道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研究所)與被告楊世彬因定作合同糾紛一案,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16年4月2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潘廣禮、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洪滿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研究所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賠償因管道質量造成損失200萬元及利息;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2年6月14日原、被告簽訂《玻璃鋼管道生產加工合同》,合同約定被告為原告生產加工玻璃鋼夾砂管道,型號DN2200,合同金額889920元(合同簽訂者棗強縣眾信玻璃鋼加工廠現已在工商部門注銷登記)。2012年10月工程完工后,發(fā)現7根管道存在不同程度的塌陷及裂紋現象,無法保證管道正常使用。2013年8月原告曾訴至法院,雙方自行達成協議由被告進行維修,隨后原告撤訴。2014年12月原告書面通知被告維修,被告派員到場于2015年4月9日針對出現的問題制訂了維修方案,但一直未修,致原告再次起訴。原告當庭申請,要求對管道質量、塌陷和裂紋原因進行鑒定。
本院認為:原、被告簽訂的定作合同不違背國家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一、針對管道出現的問題,雙方經勘查、協商曾達成協議,并且被告已作出具體維修方案。此情形下原告又提出申請鑒定,且申請鑒定的事項與原告的訴求即要求賠償損失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二、賠償損失也稱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減少的財產或所喪失的利益的責任形式。包括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本案中,原告既沒有提供其現實財產損失(即已實際發(fā)生的損失)證據,也沒有提供合同適當履行后可得利益損失的相關證據,原告請求被告賠償損失200萬元及利息,證據不足,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沈陽市管道技術研究所對被告楊世彬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2800元,由原告沈陽市管道技術研究所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宋寶青 審 判 員 李金光 人民陪審員 于文寧
書記員:梁飛 附錄: 原告提交證據: 證據1、加工合同一份。主要內容:甲方(定作方)沈陽市管道技術研究所,乙方(承攬方)棗強縣眾信玻璃鋼加工廠,簽訂日期2012年6月14日。產品名稱玻璃鋼夾砂管道,型號DN2200,產品應符合國家、企業(yè)等有關技術及質量標準的要求。證明合同約定了雙方權利義務。 證據2、證據一組。⑴協議書一份。主要內容是原、被告雙方就管道出現的問題達成維修意見,雙方簽字,時間2014年10月28日。⑵民事裁定書一份。主要內容是原告曾于2014年訴至法院,雙方達成協議后原告撤訴。 證據2⑴⑵共同證明了被告認可7根管道出現質量問題,且在訴訟中雙方曾達成一致意見,但被告沒有實際維修。 證據3、通知一份。主要內容:時間2014年12月3日,原告督促被告盡快到場維修。證明原告盡到通知義務。 證據4、纏繞管道損壞維修方案一份。主要內容是管道部分塌陷后,原、被告經過現場考察確定維修方案,被告方人員簽字,時間2015年4月9日。證明被告方制訂了具體的維修方案。 被告提交證據: 證據1、檢驗報告一份,時間2013年5月2日,檢驗部門山東省玻璃鋼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中心,產品名稱玻璃纖維增強塑料夾砂管,產品型號DN2200,檢驗要求初始環(huán)鋼度、軸向拉伸強力、環(huán)向拉伸強力,結論為所檢項目合格。備注僅對來樣負責。證明被告產品合格。 證據2、證明復印件一份。主要內容是:直徑2200玻璃鋼總管道頂部破損,原因有重型車輛過往,沒有采取保護措施,沒有質量問題和施工問題。時間2013年4月12日,由被告方梁永星、原告員工王貴和簽字。證明管道塌陷原因與產品質量無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