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沈紅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安徽省。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郭祺,上海市現(xiàn)代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俊輝,上海市現(xiàn)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濃,上海市白玉蘭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徐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寶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汪俊,上海創(chuàng)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沈紅軍與被告王某某、被告徐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9月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沈紅軍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周郭祺、被告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沈濃,被告徐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汪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王某某歸還原告借款人民幣(以下幣種同)500,000元;2、判令被告王某某支付原告借款利息,本金以500,000元為基數(shù),自2016年12月起算,至本息清償之日,按月利率2%計算;3、判令被告徐某某對上述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事實與理由:原告與被告徐某某的父母原系鄰居,兩被告原系夫妻關(guān)系,原告曾多次借款給被告王某某,2016年7月17日,被告王某某以資金周轉(zhuǎn)為由向原告借款500,000元,被告徐某某自愿保證,被告出具借條,雙方口頭約定借款利息每月15,000元,此后原告于當日通過光大銀行轉(zhuǎn)賬500,000元給被告王某某,雙方未約定債務履行期限。被告王某某未就本案借款歸還本金或支付利息,因原告與被告王某某另有數(shù)筆借款,被告王某某歸還的款項都作為另案資金處理,為維護原告合法權(quán)益,現(xiàn)起訴。
被告王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全部訴訟請求,被告王某某自2016年7月19日起陸續(xù)向原告轉(zhuǎn)賬合計500,000元,借款已全部償還完畢。雙方針對該筆借款未約定利息,從實際情況看,也不符合原告陳述,只有2016年8月27日被告王某某支付原告15,000元,后面沒有形成相關(guān)規(guī)律,原告另案訴訟被告王某某民間借貸金額為2,800,000元,每季度利息37,500元,與本案中原告所稱的利息加起來應該是52,500元,與被告王某某向原告實際支付情況不符。
被告徐某某辯稱,不同意原告全部訴訟請求,無論從借條還是原告提供的其他證據(jù),都不能證明雙方約定了利息,被告王某某已全部償還借款本金,主債務已經(jīng)清償,被告徐某某保證責任也已經(jīng)消滅。原告曾于2017年4月向被告王某某主張償還該筆借款,但并未向被告徐某某主張保證責任,起訴時已超過6個月的保證期間,保證期間是除斥期間,不因任何事由發(fā)生中斷、中止,被告徐某某的保證責任已經(jīng)免除。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包括原告提供的借條、光大銀行轉(zhuǎn)付回單、光大銀行對賬單、錄音光盤及文字整理、公證書、另案處理的借條及付款憑證復印件、農(nóng)業(yè)銀行貸記憑證、中國聯(lián)通業(yè)務憑據(jù),被告王某某提供的浙江泰隆商業(yè)銀行交易明細,被告徐某某提供的離婚證復印件,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jīng)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被告王某某自2014年12月起曾多次向原告借款,2016年7月17日,被告王某某出具借條的主要內(nèi)容為,今本人王某某因生意周轉(zhuǎn)向沈紅軍借款500,000元,此據(jù)王某某。被告徐某某作為擔保人在借條上簽字。原告于當日向被告王某某轉(zhuǎn)賬支付500,000元。
被告王某某曾陸續(xù)向原告多次轉(zhuǎn)賬,自2016年7月19日至2016年12月13日合計轉(zhuǎn)賬金額為500,000元。
審理中,原告表示,被告王某某向原告轉(zhuǎn)賬支付的款項均系借款利息,雙方在先的2,800,000元借款均約定過利息,并優(yōu)先到期。
另經(jīng)(2018)滬0113民初21107號案件查明,被告王某某分別于2014年12月12日向原告借款1,000,000元(2015年12月12日續(xù)簽借條);于2015年1月6日向原告借款500,000元(2016年1月6日續(xù)簽借條);于2015年2月10日向原告借款500,000元(2016年2月10日續(xù)簽借條);于2015年7月30日向原告借款800,000元。上述原告和被告王某某之間的2,800,000元借款事實成立。被告王某某認為其于2016年7月17日之后累計歸還的500,000元系歸還2016年7月17日500,000元借款的抗辯意見,法院認為,2016年7月17日500,000元借款未約定到期日,原告主張歸還該筆借款時間遲于2,800,000元借款的還款到期日。因雙方當事人對上述五筆借款(合計2,800,000元)的還款未約定歸還先后順序,故被告王某某轉(zhuǎn)賬給原告的的錢應優(yōu)先抵充先到期債務的利息及本金,并已在21107號案件中抵充清結(jié),故對于被告王某某的上述抗辯意見不予采信。
本院認為:原、被告均認可借款500,000元,本院予以確認。本案爭議焦點在于,被告王某某向原告轉(zhuǎn)賬錢款是否為歸還本案中的借款本金,以及原告向被告徐某某主張連帶保證責任是否已超過保證期間。針對爭議焦點一,被告王某某提供的浙江泰隆商業(yè)銀行交易明細與原告提供的光大銀行賬戶明細基本吻合(其中部分款項性質(zhì)存在爭議,但與本案中還款無涉),原、被告對于被告王某某向原告支付款項系償還借款利息還是歸還本案中借款意見不一。原告僅依據(jù)借據(jù)、收據(jù)、欠條等債權(quán)憑證提起民間借貸訴訟,被告抗辯已經(jīng)償還借款,被告應當對其主張?zhí)峁┳C據(jù)證明。債務人的給付不足以清償其對同一債權(quán)人所負的數(shù)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優(yōu)先抵充已到期的債務。本案中,借條未約定還款期限。經(jīng)另案生效判決確認,截至本案借條出具(2016年7月17日)之前,被告王某某累計向原告借款2,800,000元成立。被告王某某支付原告的金額應優(yōu)先抵充2,800,000元借款本息,并已抵充清結(jié)。在約定不明的情況下,被告王某某給付原告的錢款又不足以清償其對原告所負的數(shù)筆相同種類的全部債務,應當按照法定順序,優(yōu)先償還先到期借款利息以及借款本金,被告王某某辯稱其于2016年7月19日至2016年12月13日期間向原告支付款項均系歸還本案系爭借款本金,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難以采信。針對本案系爭借款利息問題,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視為不支付利息。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借款利息的訴請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針對爭議焦點二,當事人對保證方式?jīng)]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連帶責任保證的保證人與債權(quán)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債權(quán)人有權(quán)自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內(nèi)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主合同對主債務履行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保證期間自債權(quán)人要求債務人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本案中,原、被告未就保證責任方式進行約定,被告徐某某應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同時原、被告未就主債務履行期限進行書面約定,亦未約定寬限期,保證期間應當自原告要求被告方履行義務的寬限期屆滿之日起計算。故被告徐某某辯稱原告主張其承擔保證責任已超過保證期間,缺乏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采信。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第二十六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六條第一款、第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歸還原告沈紅軍借款500,000元。
二、被告徐某某對被告王某某上述債務承擔連帶還款責任。
三、原告沈紅軍的其他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計10,800元,由被告王某某負擔8,800元,原告沈紅軍負擔2,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及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韓??杰
書記員:湯宇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