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沈劍鋒,男,1984年1月20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保忠,上海知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戴漢誠,上海知誠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劉自勇,男,1971年10月22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崇明區(qū)。
原告沈劍鋒訴被告劉自勇不當?shù)美m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2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2月2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沈劍鋒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孫保忠,被告劉自勇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沈劍鋒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判決被告歸還原告為其墊付的醫(yī)療費用等款項共計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177,037.65元。審理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歸還158,692.37元。事實和理由:原、被告原為同在復旦大學工作的同事。原告系復旦大學專用材料與裝備技術研究院中實驗項目的部門負責人,被告系由上海匯聚創(chuàng)智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聚創(chuàng)智公司)派遣到該研究院工作的勞務工,配合原告做材料實驗。2017年10月28日,被告因故受傷,原告前后為被告墊付醫(yī)療費等款項達177,037.65元。嗣后,被告所受之傷被認定為因工致殘八級,并獲得了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醫(yī)療費用、傷殘補助金。但被告僅歸還了原告20,000元,剩余款項至今未還,遂涉訟。
原告為證明其主張,提供如下證據(jù):簽購單及交易明細、被告出具的收條、工傷人員待遇核定表。
被告劉自勇辯稱:被告確實與匯聚創(chuàng)智公司存在勞動關系,并由該公司外派至復旦大學工作。被告與匯聚創(chuàng)智公司之間的工傷理賠尚未處理完畢,被告僅獲得了部分理賠款,且原告已從中拿走了20,000元。被告住院期間確實沒有支付過醫(yī)療費,但相關費用是誰墊付的,被告并不清楚。被告確實出具了收據(jù)給原告,但收據(jù)所涉金額均系被告出院后看病時自行支付的費用,之后被告將醫(yī)療費發(fā)票給原告,再由原告支付相應的現(xiàn)金給被告。被告受傷致殘后無法工作,沒有經(jīng)濟來源,只能分期歸還原告墊付的費用。
被告未提供證據(jù)。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被告與匯聚創(chuàng)智公司建立勞動關系后,由該公司派遣至復旦大學工作。2017年10月28日,被告在工作時受傷,后被送往第二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長海醫(yī)院治療。被告住院期間,根據(jù)原告提供的簽購單及交易明細等證據(jù),原告為被告墊付醫(yī)療費用等款項共計154,216.97元。被告出院后,根據(jù)被告出具的收條,原告于2018年3月5日至2018年7月9日期間分七次現(xiàn)金支付給被告醫(yī)療費用等相關款項共計24,475.40元。嗣后,被告僅返還原告20,000元,其余158,692.37元至今未還。
另查明,被告之傷被認定為因工致殘程度八級,由匯聚創(chuàng)智公司負責為被告辦理工傷保險理賠。
本院認為,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本案中,原告并無為被告支付因工傷所造成損失的法定義務,故對于原告已為被告墊付的醫(yī)療費用等相關款項,被告理應返還。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劉自勇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返還原告沈劍鋒墊付的醫(yī)療費用等款項共計人民幣158,692.37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3,474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1,737元,由被告劉自勇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龔利民
書記員:陸??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