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住所地:沂南縣大莊鎮(zhèn)駐地。
法定代表人林秀霖,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李家升,山東陽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住所地:沂南縣祥和路34號。
法定代表人寇廷祿,局長。
委托代理人李寧,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工傷科科員。
委托代理人鄭立芝,山東界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住所地:沂南縣人民路42號。
法定代表人孫德士,縣長。
委托代理人鄭立芝,山東界湖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李鳳治。
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不服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于2016年1月25日向沂南縣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該院受理后,移交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同年3月16日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6)魯13行轄44號行政裁定書,裁定該案由臨沭縣人民法院管轄。本院于2016年7月1日立案后,向兩被告和第三人送達了起訴狀副本及應訴通知書。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8月1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李家升、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委托代理人李寧、鄭立芝、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委托代理人鄭立芝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李鳳治經(jīng)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5年5月8日作出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經(jīng)查,2011年9月19日19時許,李鳳治駕駛普通二輪摩托車上班,行至省道227線沂南縣大莊鎮(zhèn)駐地處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其受到的事故傷害,符合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之規(guī)定,屬于工傷認定范圍,予以認定為工傷。
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訴稱,本案第一被告在未查明事實的情況下,僅憑第三人的片面申請即認定第三人系申請人單位職工且其傷為工傷,明顯的認定錯誤。第一被告認定第三人是2011年9月19日19時19分許駕駛兩輪摩托車到原告單位上班,行駛至省道227線沂南縣大莊鎮(zhèn)駐地處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從而認定第三人為工傷,與事實不符。因為從時間和地點看均無法證明第三人是在上班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原告單位根本沒有在19點19分左右交接班的班次,本案雖經(jīng)人民法院認定第三人與原告存在勞動關系,但是是依據(jù)的一個“沂南縣不銹鋼廠”印章作出的,時至今日原告也不知道這個廠是哪里的,人民法院也沒查明白第三人更不能證明是申請人單位職工,其傷害根本不能認定為工傷,更與我單位無關。第一被告因認定事實錯誤,導致作出的工傷認定與事實不符,經(jīng)原告提出行政復議后,第二被告經(jīng)審查維持了第一被告的工傷認定,對此原告仍不能服從,特依法起訴。請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銷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認定。
原告提供以下證據(jù):1、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工傷決定書》、沂政復決字【2015】第16號《沂南縣人民政府行政復議決定書》、行政復議送達回證復印件,證明原告起訴的依據(jù)。2、(2013)沂南民初字第2944號山東省沂南縣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證明人民法院確認第三人與原告存在勞動關系,系依據(jù)一個沂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人事部的證明認定的,而本案第三人與仲裁機構和人民法院均未列舉出沂南不銹鋼有限公司與本案原告系同一單位的證據(jù),工傷認定是依據(jù)勞動關系確認的判決書等作出的,原告認為證據(jù)不足。
兩被告對原告提供的上述證據(jù)質(zhì)證意見如下:對證據(jù)1無異議。對證據(jù)2真實性無異議,對原告的證明目的有異議,認為原告提供的民事判決書足以認定原告與第三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原告未按照沂南縣人民法院要求提供考勤材料,理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
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辯稱,一、答辯人作出的沂人社工傷認【2015】24號工傷認定書,程序合法。第三人李鳳治于2012年2月28日提出申請,要求對其本人在2011年9月19日19時許上班途中發(fā)生的交通事故認定為工傷,在第三人提供的材料清單中,缺少與原告存在勞動關系及原告公司設立登記信息的證據(jù)材料,答辯人依據(jù)《工傷認定辦法》第8條的規(guī)定于當日出具了《工傷認定申請補正材料告知書》,為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第三人向沂南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確認勞動關系的存在,仲裁委員會裁決支持了第三人的請求。原告對裁決不服向沂南縣人民法院起訴,法院判決原告與第三人存在勞動關系。原告對判決不服提起上訴后又撤訴。第三人于2015年3月9日將補正材料提供完畢。答辯人依據(jù)《工傷認定辦法》第8條的規(guī)定于2015年3月13日受理此案,并向第三人下達了《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答辯人受理此案后,依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第19條第2款,《山東省工傷認定工作規(guī)程》第18條第1款的規(guī)定于2015年4月2日向原告下達了《工傷認定限期舉證通知書》,原告向答辯人提交了《關于李鳳治申報工傷的意見》。答辯人根據(jù)第三人和被答辯人提供的證據(jù)依法作出了工傷認定。答辯人從2015年3月13日受理,到2015年5月8日作出工傷認定,認定第三人此次發(fā)生的交通事故為工傷,符合《工傷認定辦法》第18條的規(guī)定。以上事實充分說明了答辯人作出工傷認定程序合法。二、答辯人作出的工傷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正確。從第三人提供的證據(jù)能夠證實:原告是依法成立的法人,第三人于原告存在勞動關系,2011年9月19日19時許第三人在上班途中發(fā)生了負次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工傷保險條例第14條第(六)項規(guī)定:“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傷害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因此,本案中答辯人認定第三人為工傷是正確的。綜上所述,原告起訴的事實與理由不能成立,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維持答辯人作出的工傷決定書。
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1、第三人工傷認定申請表,證明第三人李鳳治于2012年2月28日向答辯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2、第三人身份證復印件,證明第三人身份信息。3、工傷認定申請送交材料清單、補正材料清單,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收到第三人材料。4、工傷認定申請補正材料告知書(存根),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告知第三人補正材料。5、工傷認定申請受理決定書(存根),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5年3月13日受理第三人工傷認定申請。6、工傷認定限期舉證通知書及送達回證,證明原告收到限期舉證通知書的事實。7、舉證材料收到憑據(jù)(存根),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收到原告證據(jù)材料。8、原告提交的《關于李鳳治申報工傷的意見》,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收到原告證據(jù)材料。9、原告設立登記情況,證明原告是有限責任公司,能獨立承擔法律責任。10、第三人住院病歷,證明第三人因交通事故所受傷情并且在沂南縣骨科醫(yī)院住院治療情況。11、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證明第三人在上班途中發(fā)生了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12、沂南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裁定書、沂南縣人民法院判決書、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書,證明第三人與原告存在勞動關系。13、證明一份,證明第三人系原告職工。14、夏長來、王玉軍證人證言,證明第三人是原告職工,在上班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事實。15、認定工傷決定書及送達回證,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5年5月8日作出工傷認定決定并向原告及第三人進行送達。證據(jù)1-6以及15能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工傷認定程序合法,證據(jù)9-14能證明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所做出的工傷認定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
原告對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上述證據(jù)質(zhì)證意見如下,對證據(jù)1有異議,該證據(jù)中第三人在填寫工作單位時先是填寫了沂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后來才改為原告單位,由此可以看出,第三人并不是原告單位的職工,只是為了認定工傷才填寫為原告單位職工。對證據(jù)10有異議,該住院病歷復印件未加蓋復印單位的公章不能證明其真實性。對證據(jù)11有異議,該交通事故認定書不能夠證明第三人是上班途中發(fā)生的交通事故。對證據(jù)12有異議,勞動仲裁裁定書和法院判決書所作出結論的依據(jù)均是因原告未提交考勤表等資料應承擔不利后果得出的,但是所有的仲裁及審理程序過程中,第三人未能提交與原告存在勞動關系的依據(jù),僅提交了與沂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有關系的證據(jù),而第三人不能證明沂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與原告系同一單位。因此我們認為裁決和判決所做出的依據(jù)不充分、認定事實不清。對證據(jù)13有異議,這份證明加蓋的是沂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人事部專用章,不能證明是原告單位出具。對證據(jù)14有異議,第三人提供的兩位證人首先不能夠自證證人系原告單位職工且該兩位證人不是第三人發(fā)生事故時的目擊證人,不能夠證實第三人主張的證明事項。對證據(jù)15有異議,工傷認定書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充分,對送達回證無異議,其他證據(jù)無異議。
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辯稱,一、答辯人作出的關于“維持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的行政復議決定程序合法。2015年9月10日被答辯人向答辯人遞交了《行政復議申請書》,經(jīng)審查符合行政復議受理條件,答辯人于當日予以受理,并向被答辯人下達了《行政復議受理通知書》。次日答辯人向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送達了《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及復議申請書副本。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5年9月18日向答辯人遞交了《行政復議答復意見書》及作出工傷認定決定依據(jù)的證據(jù)材料。經(jīng)審查,答辯人認為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做出的沂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合法,依法予以維持。答辯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第二十八條第(一)款規(guī)定,做出了沂政復決字(2015)第15號《行政復議決定書》。二、答辯人關于“維持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的行政復議決定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正確。從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沂南縣人民法院(2013)沂南民初字第2944號判決書和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臨民三終字第53號民事裁定書能證明被答辯人與第三人存在勞動關系,從其他證據(jù)材料能證明第三人是去被答辯人處上班路上發(fā)生了負次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據(jù)此作出的工傷認定決定是正確的。答辯人作出的“維持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的行政復議決定是正確的。綜上所述,答辯人作出的行政復議決定程序合法,事實清楚,證據(jù)確鑿,適用法律正確。請法院依法駁回被答辯人的訴訟請求,維持答辯人的行政復議決定。
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向本院提交了以下證據(jù):1、行政復議案件受理審批表及行政復議申請書,證明原告于2016年9月10日向被告遞交復議申請書,經(jīng)審查符合受理條件,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于當日2016年9月10日予以受理并下達受理通知書。2、送達回證,證明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于2015年9月11日向原告、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送達了行政復議答復通知書。3、送達回證,證明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于2015年9月28日向第三人送達了參加行政復議通知書。4、行政復議決定書,證明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于2015年11月9日作出了維持沂南縣人社局工傷認定決定的行政復議決定并向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被告沂南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及第三人李鳳治進行了送達。這些程序方面的證據(jù),能夠證明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作出復議程序合法。關于實體方面證據(jù)同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證據(jù),不再提供。
原告對被告沂南縣人民政府提供的上述證據(jù)質(zhì)證意見如下,對證據(jù)1、2、3均無異議,對證據(jù)4原告是因為不服沂南縣人民政府的行政復議決定才提起訴訟的,認為該復議決定同工傷認定同樣存在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充分的現(xiàn)象。
經(jīng)審理查明,2011年9月19日19時許,第三人李鳳治駕駛普通二輪摩托車上班,行至省道227線沂南縣大莊鎮(zhèn)駐地處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經(jīng)醫(yī)院診斷為:右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右脛腓骨近端骨折。
2013年7月5日,經(jīng)第三人李鳳治申請,沂南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沂人勞仲案字[2013]第035號裁定書,裁定第三人李鳳治與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原告不服向沂南縣人民法院起訴,該院于2013年10月30日作出(2013)沂南民初字第2944號民事判決書,判決原告與第三人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原告不服提起上訴,后因其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被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按撤回上訴處理。
2015年5月8日,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第三人李鳳治系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電焊工,其受到的事故傷害,符合第十四條第一款第(六)項之規(guī)定,屬于工傷認定范圍,予以認定為工傷。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不服申請行政復議,沂南縣人民政府作出沂政復決字[2015]第16號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為此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
本院認為,原告雖然對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工作證、證人證言等證據(jù)有異議,主張其與第三人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但其未提供職工工資發(fā)放表、考勤表、職工花名冊、與職工簽訂的勞動合同等證據(jù)支持其訴訟主張,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從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提供的原告的工商登記注冊信息及證明、證人證言等證據(jù),能夠證明沂南不銹鋼制品有限公司并未經(jīng)工商注冊登記,而該公司即是后來登記注冊的原告,第三人是原告的職工。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認定第三人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為工傷程序合法。第三人李鳳治與原告之間就勞動關系的存在與否,歷經(jīng)仲裁與民事訴訟而致本案行政訴訟,程序上亦無不當。
《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四條規(guī)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為工傷:…(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責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軌道交通、客運輪渡、火車事故傷害的;…2011年9月19日19時許,第三人李鳳治駕駛普通二輪摩托車上班途中,行至省道227線沂南縣大莊鎮(zhèn)駐地處發(fā)生交通事故受傷,承擔事故的次要責任。第三人李鳳治在交通事故中的受傷符合上述條例規(guī)定的情形。因此,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第三人作出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原告以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為第三人李鳳治作出的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認定第三人系原告單位職工且系工傷,屬認定錯誤,與事實不符,要求撤銷上述決定書的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要求撤銷被告沂南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沂南人社工傷認[2015]24號認定工傷決定書的訴訟請求。
訴訟費50元,由原告沂南壺井特鋼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山東省臨沂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楊化芝
審判員 禚洪陽
人民陪審員 劉龍
書記員: 田會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