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汪某某,女。委托訴訟代理人:汪余平(系汪某某之子),住武漢市。委托訴訟代理人:方密,湖北博觀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住所地:武漢市江岸區(qū)。法定代表人:周玲玲,院長。委托訴訟代理人:賀紅春,湖北首義律師事務所律師。第三人: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武漢市江岸區(qū)。法定代表人:唐竹。
原告汪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向原告支付終止勞動合同補償金26,250元;2、被告向原告支付2010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15日休息日加班工資162,206.80元;3、被告向原告支付2010年至2017年的年休假工資11,264.30元;4、被告向原告支付2010年3月至2017年3月的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37,172.40元;5、被告協助原告辦理失業(yè)保險領取手續(xù),不能辦理則賠償原告失業(yè)保險損失16,275元。事實和理由:原告于2010年3月5日入職被告處從事護理工工作,每月僅休息兩天,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被告均未支付原告加班工資,原告也未享受相應的年休假待遇。原告月均工資3,500元,以現金形式發(fā)放。工作期間多次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最后一次勞動合同在合同類型與期限中載明“固定期限,自2016年3月15日至2017年3月15日止,共一年”。被告從原告入職時起就為其繳納了各項社會保險,但是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間系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代繳,2014年10月變更為被告繳納。原告從2003年7月開始繳納社保,依照規(guī)定要繳納至2018年7月才能享受退休待遇。原告向被告主張辦理失業(yè)保險領取手續(xù),被告直接拒絕協助。2017年3月15日,被告以勞動合同到期不續(xù)簽為由,終止了與原告的勞動合同。由于被告的行為嚴重違反了相關法律規(guī)定,為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特訴至法院。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辯稱,1、原告入職時已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故原、被告之間不可能構成勞動關系。本案不屬于勞動法調整范圍,原告基于勞動法起訴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2、原告訴稱均不屬實。原告每周休息兩天,法定節(jié)假日都在休息,年休假已休;3、周玲玲于2016年3月份接手這家養(yǎng)某某后,實行的是計件薪酬,根據員工的工作量計算勞動報酬。2017年3月14日,雙方勞動合同到期,被告要求原告繼續(xù)工作,但被告不同意;4、原告已達到退休年齡是不可能辦理失業(yè)保險的,也無法繳納失業(yè)保險,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第三人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亦未向本院提交證據材料,本庭依法視其放棄答辯及舉證、質證的權利。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原告提交的《不予受理通知書》、原告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2016年3月15至2017年3月14日)一份、武漢市江岸區(qū)慨念新老年公寓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2013年2月27日至2016年2月28日)一份、原告社保繳費記錄以及被告提交的2016年6月、9月員工工資表復印件,本院認可其證明力。對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被告對原告生活困難證明的關聯性有異議,對原告及原告兒子汪余平與他人電話錄音的內容真實性有異議,對原告在網絡下載的新聞報道內容的證明力有異議。原告對被告提交的四名證人(孫某、梁某、江某、廖某1)的證言的真實性部分認可,但對其擬證明合同到期后被告要求原告繼續(xù)工作,而原告不愿意繼續(xù)工作的證明目的不予認可。原告生活困難證明、網絡下載的2017年延遲退休新規(guī)定、中老年維權案例與本案中原、被告之間的勞動爭議事實并無關聯,故本院對上述證據不予采信。原告稱錄音中的談話對象為王妙珍,但對此并未提供佐證證明其身份,故本院對該證據的證明力不予認可。作為被告院長、員工、常住被告處老人的家屬的四名證人均出庭作證,且各自陳述的內容均能相互印證,故本院對四名證人的證言真實性予以認可。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武漢市江岸區(qū)民政局于2010年5月24日向武漢市江岸區(qū)慨念新老年公寓發(fā)放的《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登記證書》,該單位住所為武漢市江岸區(qū)銘新街93號,業(yè)務范圍為老年人養(yǎng)護,法定代表人為唐昌明。2014年12月17日,武漢市江岸區(qū)民政局作出《關于車站路老年公寓等6所老年公寓名稱變更為社區(qū)養(yǎng)某某的通知》,稱根據上級部門文件精神,經檢查組驗收,該區(qū)共有6所老年公寓提檔升級并自通知下達之日統(tǒng)一更名為社區(qū)養(yǎng)某某,其中江岸區(qū)慨念新老年公寓更名為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2016年2月29日,經武漢市江岸區(qū)民政局批準,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的法定代表人從唐昌明變更為周玲玲。2010年春節(jié)之后,原告入職原武漢市江岸區(qū)慨念新老年公寓,從事護理工作。2013年2月27日,原告與原武漢市江岸區(qū)慨念新老年公寓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2016年3月15日,原告與更名之后的被告簽訂《勞動合同書》,雙方約定該合同為固定期限合同(自2016年3月15日起至2017年3月14日止);被告聘請原告從事護理工作;按月計發(fā)工資,標準按工資管理制度執(zhí)行。關于原告離職前的工資數額,被告提供的由原告簽字確認的2016年6月、2016年9月《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員工工資表》顯示原告在上述兩個月份的工資數額分別為3,265元、3,180元(包含社保的個人應繳部分300元/月)。廖某1自認被告保存有自2016年3月開始至今的員工工資表,但經本院釋明,被告仍未提交,對此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故本院采信原告主張的3,500元的月均工資。另查明:原告系xxxx年xx月xx日出生,2009年12月26年滿50周歲。被告自2014年10月開始為原告繳納各項社會保險直至2017年2月。2010年4月至2014年9月期間,原告的社會保險由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繳納。工商部門的企業(yè)信息咨詢報告顯示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的住所地與被告相同,即武漢市江岸區(qū)銘新街93號;法定代表人為唐竹;唐昌明系該公司股東,職務為經理;公司現為吊銷狀態(tài)。原告至今尚未開始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社會保險繳費記錄顯示原告自2010年4月至2017年3月系連續(xù)就業(yè)狀態(tài)。證人與原告均證實為方便照顧老人,原告系住在被告經營場所,作為護理工,原告主要工作內容為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包括一日三餐及洗漱等;2015年3月份,周玲玲等人一起從王妙珍、唐昌明處接手了這家養(yǎng)某某,并施行了新的薪酬制度,以工作量確定每月工資,多勞多得,原告的工資也增加至3,000元左右;如在法定節(jié)假日未休息,則多支付50元工資作為補償。此外,被告現任院長廖某1稱在雙方勞動合同到期前,鑒于原告存在向老人家屬索要小費及經常在工作途中無故離開等不良行為,遂向原告提出今后每月從原告工資中拿出幾百元給其他護工,雙方即可續(xù)簽勞動合同,原告當場答應,但事后反悔,故雙方最終未能續(xù)簽勞動合同。原告于2017年3月24日向武漢市江岸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仲裁,請求裁決被告支付終止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休息日加班工資、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年休假工資、協助辦理失業(yè)保險領取手續(xù),否則賠償失業(yè)保險損失。該委于2017年3月27日作出岸勞人仲不字【2017】第319號《不予受理通知書》,以原告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為由決定不予受理。原告不服,訴至本院。
原告汪某某訴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4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因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與本案審理結果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本院依法追加其為本案第三人參加訴訟。因案情復雜,本案轉為普通程序組成由審判員程春擔任審判長、人民陪審員劉建梅、吳俊杰參加的合議庭繼續(xù)審理。因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下落不明,本院依法以公告方式向其送達了應訴通知書、起訴狀副本、舉證通知書及開庭傳票。原告汪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汪余平、方密、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委托訴訟代理人賀紅春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武漢慨念新大藥房有限責任公司經合法傳喚,拒不到庭,本院依法予以缺席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結合原告陳述、證人證言的內容以及原告提交的兩份書面勞動合同,本院認定自被告成立之日(2010年5月24日)雙方即建立勞動關系。至2017年3月14日雙方勞動關系解除,原告在被告處工作超過6年半,不足7年。被告辯稱因原告超過法定退休年齡故雙方不構成勞動關系,但原告雖年滿50周歲,卻尚未享受養(yǎng)老保險待遇。原告在職期間接受被告管理,從事被告安排的工作并從被告處領取工資,且雙方曾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被告也為原告繳納了社會保險,上述情形均符合形成勞動關系的實質要件,且法律并未禁止超過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故對被告的上述抗辯意見,本院不予采納。故本院認定2010年5月24日至2017年3月14日期間原、被告雙方存在勞動關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一)勞動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二)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向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勞動合同的;(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的;(四)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條第一款規(guī)定解除勞動合同的;(五)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guī)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四項、第五項規(guī)定終止勞動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情形。本案中,被告稱原告存在向老人家屬索要小費等行為,但并未以此為由解除雙方勞動關系,而是以此要求降低原告的工資與之續(xù)簽勞動合同,雙方為此未能協商一致,勞動關系終止,因此原告有權依據上述第五項規(guī)定向被告主張經濟補償金。數額為24,500元(3,500元/月×7個月)?!堵毠侥晷菁贄l例》第三條規(guī)定:職工累計工作已滿1年不滿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滿10年不滿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滿20年的,年休假15天。國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計入年休假的假期。原告工作年限不足10年,每年可享受5天年休假,其中,2011年至2016年每年可享受5天、2017年1月1日至3月15日可享受1天(74天÷365天×5天=1.01天,不足一天部分不享受年休假),共計31天?,F被告未舉證證明原告曾休年休假,或已向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的事實,故對于原告主張未休年休假工資差額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數額為9,977.01元(3,500元/月÷21.75天×31天×200%)。被告否認原告在2016年3月之后存在雙休日加班行為,原告也并未提交證據證明其在職期間存在休息日加班的情形,故對原告主張的雙休日加班工資,本院不予支持。證人廖某2、孫某均證實2016年3月份周玲玲接手這家養(yǎng)某某后實行新的薪酬制度,若在法定節(jié)假日上班則多支付50元作為補償,但被告卻拒絕提供其保存的2016年3月份之后的工資發(fā)放記錄,對此應承擔不利后果,故本院對原告主張的2016年3月份至2017年3月14日期間的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差額予以支持,數額為2,990.23元【3,500元/月÷21.75天×11天×(300%-100%)-50元/天×11天】(已扣除正常工作期間的工資以及已發(fā)放的50元/天的加班補償)。原告主張的2016年3月份之前的雙休日加班工資以及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因原告未對此舉證證實,也無證據證明被告掌握原告該期間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而拒不提供,故對原告主張的2016年3月份之前休息日加班及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因被告已為原告繳納了社會保險,原告可要求被告協助其辦理失業(yè)保險申領手續(xù),原告主張失業(yè)保險損失,于法無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五項、第四十七條、《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汪某某支付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24,500元;二、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汪某某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資差額9,977.01元;三、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汪某某支付法定節(jié)假日工資差額2,990.23元;四、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協助原告汪某某辦理失業(yè)保險金申領手續(xù),是否符合領取條件由社會保險經辦部門審核認定;五、駁回原告汪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0元,免予收取。公告費260元,由被告江岸區(qū)銘新社區(qū)養(yǎng)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人民審判員 劉建梅
人民審判員 吳俊杰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