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某某
陳官衡(湖北施南律師事務所)
田鳳(湖北施南律師事務所)
胡某某
麻某某
潘某千
李璐(湖北聯(lián)信律師事務所)
原告湯某某,居民。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陳官衡、田鳳,湖北施南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胡某某,居民。系湯某某之夫。
被告麻某某,個體工商戶。
被告潘某千,個體工商戶。
二
被告
委托代理人(特別授權)李璐,湖北聯(lián)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湯某某、胡某某訴被告麻某某、潘某千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5月2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楊昌慧擔任審判長,審判員郭韶華、審判員張勇組成合議庭于2013年12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湯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陳官衡和田鳳、原告胡某某、被告麻某某、潘某千及其委托代理人李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告湯某某、胡某某為向恩施州恒嘉現(xiàn)代城項目工程投資而向被告麻某某、潘某千籌資160萬元(含麻建妙的5萬元)的事實清楚,但該款究竟是二原告向二被告的個人借款還是二被告的投資款,是本案的焦點之一。根據(jù)原告湯某某與被告麻某某于2012年8月23日簽訂的《還款協(xié)議書》之表述,即“2006年2月,湯某某從潘某千、麻某某等人處借人民幣壹佰陸拾萬元投資恩施恒嘉現(xiàn)代城項目”,結合原告胡某某向麻建妙償還50000元時,麻建妙向原告胡某某出具的收條收取其利息等情形分析,表明了原告借錢投資的事實,故該款應認定為原告湯某某向二被告借款,并非二被告的投資款。二被告抗辯稱該款屬其投資款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原告湯某某與被告麻某某于2012年8月23日簽訂的《還款協(xié)議書》,在該協(xié)議中,原告對還款本金145萬元是否存在重大誤解以及該協(xié)議中“雙方確認湯某某支付潘某千、麻某某投資款壹佰肆拾伍萬元整,具體按湯某某和湯光達股權轉讓協(xié)議執(zhí)行”和“湯某某同意該款項由麻某某直接和湯光達結算支付(參照湯某某、湯光達股權轉讓協(xié)議)”之約定是否存在顯失公平,是本案的焦點之二。首先,原告湯某某與被告潘某千系親戚關系,在2006年3月30日和2007年10月31日,原告胡某某向被告潘某千兩次匯款各10萬元,但該款均在雙方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之前,是否均屬償還借款還是支付的其他款項,原告并沒有提供證據(jù)證實。但在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時,并有見證人金某在場,雙方均認可已償還借款10萬元,該還款協(xié)議應是在雙方結算的基礎上形成的,金額145萬元和金額135萬元之間相差10萬元,具有非常明顯的差別,并非常人不能理解,原告湯某某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應該具有認知該數(shù)的能力,故《還款協(xié)議書》中確定的還款本金145萬元應認定為原告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原告無充足的證據(jù)證明存在重大誤解,要求變更《還款協(xié)議書》中還款金額“145萬元”為“135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其次,原告湯某某向二被告所借的160萬元是投資在恩施州恒嘉現(xiàn)代城項目工程,原告是在將向該工程所有的投資以投資款三倍的價格轉讓給湯光達的基礎上與被告達成的《還款協(xié)議書》,并單獨作出承諾給被告435萬元,即亦按下欠本金的三倍支付二被告的借款,并要求被告直接與湯光達結算,表明原告自愿將所借二被告145萬元而獲得的利益290萬元(435萬元-145萬元)支付給被告,雙方已按約定履行完畢,這并不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恰恰能說明原告公平處理借款事宜。即使雙方對借款的利息有約定,且實際支付的利息也超過了法律的規(guī)定,只要雙方能充分自愿的履行,不損害國家和他人利益,法律并不干涉;只有在約定不能實現(xiàn)而尋求法律保護的情況下,且約定利息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前提下,法律才進行干涉加以調(diào)整。因此,原告以《還款協(xié)議書》約定內(nèi)容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被告退還多收30萬元及利息712436元,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合同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湯某某、胡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1758.50元,由原告湯某某、胡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及其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按照不服本判決部分的上訴請求數(shù)額交納案件受理費,款郵匯至恩施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上訴人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nèi)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本院認為,原告湯某某、胡某某為向恩施州恒嘉現(xiàn)代城項目工程投資而向被告麻某某、潘某千籌資160萬元(含麻建妙的5萬元)的事實清楚,但該款究竟是二原告向二被告的個人借款還是二被告的投資款,是本案的焦點之一。根據(jù)原告湯某某與被告麻某某于2012年8月23日簽訂的《還款協(xié)議書》之表述,即“2006年2月,湯某某從潘某千、麻某某等人處借人民幣壹佰陸拾萬元投資恩施恒嘉現(xiàn)代城項目”,結合原告胡某某向麻建妙償還50000元時,麻建妙向原告胡某某出具的收條收取其利息等情形分析,表明了原告借錢投資的事實,故該款應認定為原告湯某某向二被告借款,并非二被告的投資款。二被告抗辯稱該款屬其投資款的理由不成立,本院不予采納。
原告湯某某與被告麻某某于2012年8月23日簽訂的《還款協(xié)議書》,在該協(xié)議中,原告對還款本金145萬元是否存在重大誤解以及該協(xié)議中“雙方確認湯某某支付潘某千、麻某某投資款壹佰肆拾伍萬元整,具體按湯某某和湯光達股權轉讓協(xié)議執(zhí)行”和“湯某某同意該款項由麻某某直接和湯光達結算支付(參照湯某某、湯光達股權轉讓協(xié)議)”之約定是否存在顯失公平,是本案的焦點之二。首先,原告湯某某與被告潘某千系親戚關系,在2006年3月30日和2007年10月31日,原告胡某某向被告潘某千兩次匯款各10萬元,但該款均在雙方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之前,是否均屬償還借款還是支付的其他款項,原告并沒有提供證據(jù)證實。但在簽訂《還款協(xié)議書》時,并有見證人金某在場,雙方均認可已償還借款10萬元,該還款協(xié)議應是在雙方結算的基礎上形成的,金額145萬元和金額135萬元之間相差10萬元,具有非常明顯的差別,并非常人不能理解,原告湯某某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者,應該具有認知該數(shù)的能力,故《還款協(xié)議書》中確定的還款本金145萬元應認定為原告的真實意思表示。因此,原告無充足的證據(jù)證明存在重大誤解,要求變更《還款協(xié)議書》中還款金額“145萬元”為“135萬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其次,原告湯某某向二被告所借的160萬元是投資在恩施州恒嘉現(xiàn)代城項目工程,原告是在將向該工程所有的投資以投資款三倍的價格轉讓給湯光達的基礎上與被告達成的《還款協(xié)議書》,并單獨作出承諾給被告435萬元,即亦按下欠本金的三倍支付二被告的借款,并要求被告直接與湯光達結算,表明原告自愿將所借二被告145萬元而獲得的利益290萬元(435萬元-145萬元)支付給被告,雙方已按約定履行完畢,這并不違反公平、等價有償原則,恰恰能說明原告公平處理借款事宜。即使雙方對借款的利息有約定,且實際支付的利息也超過了法律的規(guī)定,只要雙方能充分自愿的履行,不損害國家和他人利益,法律并不干涉;只有在約定不能實現(xiàn)而尋求法律保護的情況下,且約定利息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前提下,法律才進行干涉加以調(diào)整。因此,原告以《還款協(xié)議書》約定內(nèi)容顯失公平為由,要求被告退還多收30萬元及利息712436元,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合同法》第四條、第五條、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以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湯某某、胡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1758.50元,由原告湯某某、胡某某負擔。
審判長:楊昌慧
審判員:郭韶華
審判員:張勇
書記員:陳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