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江榮新,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上訴人(原審原告):江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上訴人(原審原告):江榮花,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上列三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趙陸一,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三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胡慧斌,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江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江吉嬋,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孫振珠,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余秀英,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上列四被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馬駿,上海歐瑞騰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列四被上訴人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周佳玲,上海歐瑞騰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江榮芳,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上訴人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因與被上訴人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江榮芳共有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靜安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06民初779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0月1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江榮芳共同支付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每人各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300,000元拆遷補償款。事實和理由:上海市中華新路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的《房屋使用通知單》載明人口6大1小,即包括了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一審法院對此未予以認定屬事實認定不清,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均屬居住困難,而江某某他處享受過動遷利益,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作為系爭房屋原始受配人,有權(quán)分得動遷補償款,一審法院查明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判決應予以糾正。
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辯稱,不同意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的上訴請求。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戶籍在系爭房屋動遷前均已遷出,且他處均有住房,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不符合被安置條件,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戶籍在系爭房屋,且他處無房,系爭房屋拆遷利益應歸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分得。余秀英對動遷利益不主張。一審法院判決正確,請求維持原判。
江榮芳辯稱,同意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的上訴請求,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每人有權(quán)獲得的動遷利益應當超過300,000元,江榮芳作為系爭房屋原始受配人,應享有系爭房屋動遷利益的八分之一,要求主張相應份額。
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向一審法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要求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江榮芳共同給付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系爭房屋的拆遷利益,暫計3,233,604元。分割計算方式為系爭房屋拆遷利益由本案八人均分,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要求取得八分之三。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案外人江某某(1979年6月21日死亡)與余秀英系夫妻,二人共育有江榮花、江某某、江榮新、江榮芳、江某某、江榮生六個子女;孫振珠系江榮生之妻,江吉嬋為二人之女。
系爭房屋的承租人為江某某。1978年2月27日,系爭房屋的《房屋使用通知單》載明,受配戶江某某,人口6大1小。系爭房屋1978年8月24日至1982年6月28日的戶籍信息顯示,在冊人員為江某某、余秀英(1978年8月24日從上海市中華新路新平民村XXX號遷入,1989年11月8日遷出)、江榮花(1978年8月24日從上海市中華新路新平民村XXX號遷入,1983年2月1日遷出)、江某某(1978年8月24日從上海市中華新路新平民村XXX號遷入)、江榮新(1978年8月24日從上海市中華新路新平民村XXX號遷入,1989年10月13日遷出)、江榮芳(1978年8月24日從上海市中華新路新平民村XXX號遷入,1989年10月24日遷出)、江某某(1982年6月28日由崇明東風農(nóng)場遷入,1984年4月26日遷出)。系爭房屋遇征收時,戶籍在冊人員為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三人。
2017年12月30日,就系爭房屋簽訂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載明: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4,943,804.23元;裝潢補償50,536元;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搬家費947.55元、家用設施移裝費補貼2,500元、居住協(xié)議簽約獎勵413,170元、早簽多得益獎勵30,000元、居住均衡實物安置補貼1,579,250元、限定選房補貼631,700元。另根據(jù)《結(jié)算單》記載,征收部門另發(fā)放了居住搬遷獎勵80,000元、成套面積獎勵796,716元、簽約搬遷利息37,264.24元、居住提前搬遷加獎120,000元、臨時安置費17,055.9元。征收單位目前已發(fā)放的款項為8,622,944.14元。
江榮新系上海市長陽路XXX弄XXX號房屋(以下簡稱“長陽路房屋”)的承租人,2016年8月14日,該房屋遇征收,該戶選擇了兩套松江南站基地的安置房源。
上海市瑞虹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瑞虹路房屋”)的承租人為江某某之夫李興發(fā),2010年12月20日,李興發(fā)與拆遷部門就上址房屋簽訂了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該戶選擇了貨幣化安置,共獲得2,031,789.99元,該戶的《退租單》載明該戶被拆遷人為李興發(fā),家庭主要成員為江某某、李晨。
一審法院審理中,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的證人丁某某、潘某某出庭作證。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對兩位證人的證言不予認可,并認為自相矛盾。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對于證人的證言無異議。
對于系爭房屋的來源及居住使用情況: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表示,系爭房屋系上海市中華新路新平民村XXX號拆遷分得,但關(guān)于原始受配資料僅調(diào)取到了《使用通知單》,結(jié)合當時的戶籍情況,可以證明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所陳述的原始受配人情況。江榮新之前居住過系爭房屋,1986年開始在單位宿舍居住了三年,1989年單位向其增配了長陽路房屋,之后江榮新就在長陽路房屋居住,未再回過系爭房屋居住。江某某1984年結(jié)婚后,將戶口遷入夫家,并實際居住。江榮花1983年因為家里居住困難,就到丈夫家居住了。2000年,江某某妻子家動遷,其戶口也遷了過去,分得了動遷款130,000元,后戶口又遷回系爭房屋,在系爭房屋居住至征收。江榮生去世后,其一家居住在系爭房屋內(nèi),之后江吉嬋、孫振珠曾將他們住的那間出租至征收?,F(xiàn)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作為原始受配人,對于系爭房屋的取得具有貢獻。
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表示,《使用通知單》僅為通知入戶之用,6大1小并未指明具體的對象,可能是兩位老人加上五個子女,但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不清楚具體指向。系爭房屋一開始由江某某夫妻及幾個子女居住,后來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江榮芳戶籍分別遷出,就由江某某一家和江榮生一家居住。江榮生2009年過世,江吉嬋、孫振珠居住至征收。余秀英后來改嫁,不再居住在系爭房屋內(nèi)。
江榮芳表示,其在系爭房屋住到了1989年,之后戶籍遷出,也不再系爭房屋居住。江榮新在系爭房屋居住至征收,其妻子和女兒曾拆遷分得浦江鎮(zhèn)的房屋,江榮新就開始兩邊居住了。江吉嬋、孫振珠1990年戶口遷入系爭房屋并居住到2009年江榮生去世,后住到孫振珠在外買的商品房里,江吉嬋、孫振珠就把他們住的那一間房子對外出租了。余秀英1988年改嫁了就不在系爭房屋居住了,就去西寶興路居住,戶口也遷出過,后來西寶興路房屋動遷,也拿到了動遷款。
關(guān)于他處房屋情況: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表示,長陽路房屋系江榮新單位增配的,并非福利分房。瑞虹路房屋系江某某丈夫婚前承租的公房,當時拆遷一家三口戶籍在內(nèi),但是數(shù)磚頭的。江榮花戶籍遷入的宜川一村房屋是其丈夫婚前承租的房屋,婚后購買了售后產(chǎn)權(quán)。江某某方的證人也證實了江某某享受過動遷。
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表示,系爭房屋為公房,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戶籍遷出多年,從未管理過系爭房屋,且在外均有福利性質(zhì)房屋,不應再獲得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款。江某某從未將戶籍遷出過系爭房屋,也沒有在他處取得過動遷款。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在外也沒有商品房。余秀英認為,其在系爭房屋征收補償款中沒有份額。
一審法院認為,系爭房屋的《房屋使用通知單》上僅載明了人口為6大1小,并非說明具體的配房人員,且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即使為系爭房屋的原始受配人,也均于1990年之前將戶籍遷出了系爭房屋,對于系爭房屋已無居住使用的權(quán)利,且根據(jù)在案證據(jù)顯示,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在外均有住房,居住條件并不困難,故根據(jù)《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細則》及本市關(guān)于房屋征收補償相關(guān)政策的規(guī)定,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并非系爭房屋征收的受安置人員,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要求以原始受配人的身份獲得系爭房屋征收補償款的主張,亦缺乏法律依據(jù),法院不予支持。判決:駁回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的全部訴訟請求。
本院二審期間,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提供:1、住房分配報批單及通知單,證明江榮花夫婦居住困難;2、江吉嬋的保證書,證明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沒有放棄過系爭房屋的居住權(quán)利。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還申請調(diào)查令,調(diào)查江某某一家他處取得拆遷安置補償款的情況。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余秀英認為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提供的材料均不屬于二審新的證據(jù),表示:1、報批單能夠證明江榮花與其配偶已經(jīng)獲得調(diào)配房屋,不是系爭房屋被安置人員;2、不認可保證書真實性,保證書僅為江吉嬋一人所寫,且與本案無關(guān)。江榮芳認可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提供的證據(jù)。本院認為,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提供的材料均非二審新證據(jù),且與其上訴主張無直接關(guān)聯(lián)性,故對上述材料不予采信。同理,對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申請調(diào)查令亦不予準許。
本院另查明,一審法院審理中,江榮芳表示,江某某在系爭房屋居住至征收,其妻子和女兒曾拆遷分得浦江鎮(zhèn)的房屋,江某某就開始兩邊居住了。一審法院認定其余事實無誤,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取得的征收補償款,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共同居住人,是指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被征收房屋處具有常住戶口,并實際居住生活一年以上,且本市無其他住房或者雖有其他住房但居住困難的人。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的戶籍均于1990年之前遷出系爭房屋,已經(jīng)不再符合共同居住人的基本條件。在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不能提供證據(jù)證明系爭房屋征收利益與其有關(guān)的情況下,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僅以其是系爭房屋原始受配人為由,要求獲得征收補償利益的請求,缺乏相應依據(jù),一審法院不予支持,并無不當。本案中除江某某、江吉嬋、孫振珠外其余人員在作出房屋征收決定時在系爭房屋處均無戶籍,均無權(quán)主張分割系爭房屋征收補償利益。綜上所述,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以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2,800元,由上訴人江榮新、江某某、江榮花共同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高??胤
書記員:王??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