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江德全,男,漢族,1965年3月14日出生,住谷城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宇光,湖北谷伯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胡愛華,女,漢族,1963年11月20日出生,谷城縣建筑工程管理站員工,住谷城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鮑喜兵,湖北聯(lián)幫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星,湖北聯(lián)幫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
上訴人江德全因與上訴人胡愛華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谷城縣人民法院(2016)鄂0625民初20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江德全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朱宇光、上訴人胡愛華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鮑喜兵、何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07年12月19日,陳聲合委托案外人徐榮海向江德全借款150000元,并出具借條;2009年8月24日,陳聲合向江德全借款70000元,江德全通過建設銀行轉賬70000元到陳聲合的建設銀行卡上,陳聲合于2010年4月29日出具借條。2013年7月,胡愛華將其房產證抵押與江德全。胡愛華與陳聲合原系夫妻關系。2007年5月24日,陳聲合被谷城縣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十年。陳聲合在服刑期間,因疾病自2008年2月1日起被多次批準監(jiān)外執(zhí)行。2011年11月21日,胡愛華與陳聲合在谷城縣民政局辦理離婚登記手續(xù),雙方約定陳聲合負責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債權債務等。2014年1月13日,陳聲合因疾病死亡。一審法院認為,江德全與陳聲合之間的借款合同合法,依法成立。江德全在提供借款后,該合同發(fā)生法律效力。但本案的爭議焦點為,陳聲合將江德全的借款是否用于家庭生活,胡愛華對陳聲合的借款是否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對于第一筆150000元的借款,依據江德全在庭審中的陳述,陳聲合在服刑期間,委托案外人徐榮海向江德全借款150000元,用于陳聲合辦理監(jiān)外執(zhí)行的費用。該筆借款未用于胡愛華與陳聲合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家庭共同生活,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胡愛華不應當對該筆借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對于第二筆70000元的借款,陳聲合已被批準監(jiān)外執(zhí)行,依據江德全在庭審中的陳述,該借款用于胡愛華與陳聲合的女兒陳艷君上大學的費用,第二筆借款發(fā)生在2009年8月,時值陳艷君即將大學畢業(yè)需要用錢,且胡愛華應當知曉此事,因為將房產證抵押與江德全,而房產證是家庭中的重要財產憑證,故一審法院認定第二筆借款用于胡愛華與陳聲合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家庭共同生活,胡愛華應當承擔連帶清償責任。江德全要求胡愛華償還陳聲合借款70000元及利息的訴訟請求合法有據,一審法院予以支持,但利息依法予以調整。胡愛華關于這兩筆借款發(fā)生在陳聲合服刑期間,借據是否系陳聲合出具無法考證的辯稱意見,胡愛華在庭審中明確表示,對兩份借據的簽名不申請司法鑒定。胡愛華關于本案兩筆借款已過訴訟時效期間的辯稱意見,一審法院認為,江德全與胡愛華均在庭審中陳述,江德全與陳聲合在陳聲合死亡之前存在長期經濟往來,江德全主張借款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從陳聲合死亡時開始計算,故胡愛華該辯稱意見,一審法院不予采納。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胡愛華于判決生效后三日內向原告江德全清償借款70000元及利息(按年利率6%,自2016年12月7日起計算至清償之日止)。二、駁回原告江德全的其他訴訟請求。
審判長 王佼莉
審判員 尹波濤
審判員 楊建新
書記員: 周宇昂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