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江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原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代理人江某1。
被告江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石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代理人劉大偉,上海華勤基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陳斌,上海華勤基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江某1、李某某與被告江某2、石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由審判員劉怡文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江某1并作為原告李某某的委托代理人,被告江某2、被告石某某及委托代理人劉大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江某1、李某某訴稱,兩被告原系夫妻,在其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欲購置房屋,因資金短缺,遂向原告借款人民幣111萬元整。為了幫助被告解決資金困難,原告將名下的唯一住房出售,并將購房款轉給了被告江某2。被告江某2于2012年9月10日向原告出具借條,并承諾五年后一次性還清。2017年9月11日,是被告江某2承諾的還款日,但兩被告已經(jīng)法院調解離婚,并分割了雙方的共同財產(chǎn)。被告此舉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權益,由于借款發(fā)生在兩被告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因此該款屬于夫妻共同債務。為此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兩被告償還人民幣111萬元,并支付自2012年9月11日起至實際還清之日止的利息,按年利率6%計。
被告江某2辯稱,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所述屬實。
被告石某某辯稱,被告對原告所述的借貸并不知情。購房時雙方父母均有出資,原告轉款時明確表示是送的。2012年9月10日的借條被告從未見過,有可能是原告和被告江某2得知被告母親起訴的借貸案件勝訴后偽造的。原告的訴請并沒有道理,故要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請。
經(jīng)審理查明,兩原告系夫妻關系,是被告江某2父母。兩被告原系夫妻關系,育有一女?;橐鲫P系存續(xù)期間,被告購買了上海市曹楊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房屋成交價為人民幣227萬元,產(chǎn)權登記在兩被告名下。2017年5月24日,雙方經(jīng)法院調解離婚。2018年8月1日,原告持落款時間為2012年9月10日,署名人為江某2,內容為“本人江某2,因妻石某某即將生育寶寶,欲購買住房以改善居住條件,但以我夫妻兩人目前經(jīng)濟能力無法實現(xiàn),因此向我父母江某1、李某某借款人民幣壹佰壹拾壹萬元用于支付房款首付,借期五年,到期一次性歸還,特立此據(jù)!”的借條稱,兩被告協(xié)議離婚后,并未依約歸還原告的借款侵犯了原告的權利。為此原告訴至法院要求判決支持如其訴請。
另查,原告石某某作為原告曾三次訴訟要求與被告江某2離婚【(2015)普少民初字第266號、(2016)滬0107民初13184號、(2017)滬0107民初10271號】2016年6月17日的(2016)滬0107民初13184號的談話筆錄中被告江某2表示:“當時房屋的購買合同價是227萬,公積金貸款64萬元,剩余163萬元是原、被告共同出資的。被告父母出資111萬元,剩余的52萬元是雙方共同出資的。當時我和原告一起向原告父親寫了一張借條,借了50萬元(實為38萬元)。現(xiàn)在房屋的剩余貸款還剩483555.36元,一共貸了十五年”。在三次的離婚訴訟中,作為被告的江某2從未表示過為購房向父母借款。
(2017)滬0107民初10271號原告石某某訴被告江某2離婚糾紛調解時,雙方確認上海市曹楊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的市場價為人民幣600萬元。民事調解書的調解主文“……五、上海市普陀區(qū)曹楊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產(chǎn)權歸原告石某某所有,剩余貸款由原告石某某負擔,被告江某2應于2017年6月30日前配合原告石某某至上海農(nóng)商銀行辦理結清房屋貸款相關手續(xù),原告石某某應于2017年9月30日前支付被告江某2房屋折價款人民幣310萬元;六、被告江某2應于收到全部房屋折價款后一周內配合原告石某某辦理房屋產(chǎn)權過戶手續(xù),過戶費用由雙方各半承擔;七、被告江某2應于收到全部房屋折價款后一個月內搬離上海市普陀區(qū)曹楊路XXX弄XXX號XXX室,逾期不搬離,被告江某2則應按每月人民幣8000元向原告石某某支付房屋使用費;八、雙方其余名下財產(chǎn)歸各自所有,債權債務各自承擔,今后無涉?!弊ⅲ嘿J款余額為人民幣443049.63元。
再查,(2018)滬0107民初2702號原告王某某(石某某之母)訴被告江某2、石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該案經(jīng)法院審理后于2018年5月11日作出判決,判決主文:一、被告江某2、石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原告王某某借款人民幣38萬元;二、被告江某2、石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按年利率6%的標準支付原告王某某上述借款的2017年11月27日至本判決生效之日止的逾期利息。目前該案已生效。
審理中,原告江某1稱,在被告夫妻關系發(fā)生矛盾時曾找被告石某某溝通,雙方對話時曾警告過其“還欠我買房的錢,如果今后離婚我會向她主張。我與她口頭主張過,沒有到法院起訴過”,為印證原告江某1當時沒有向其主張過還款,被告石某某出示當時的對話錄音及根據(jù)錄音整理的文字。原告對錄音整理的文字內容不持異議,并表示文字整理第6頁第5行“其次的問題是我要提醒你!你覺得的很簡單,我們又不占你便宜,把錢給你就行了!”這段話之前應該有談及被告還款之事只是錄音不完整。原告認為所購房屋是兩被告的婚后共同財產(chǎn),原告轉賬的錢款就是共同債務。
被告石某某認為,當時原告不希望兩個人離婚,因此其不會主動提及錢款之事。被告的錄音是談話開始后所錄,因此可能是自己之前有說過什么,原告才這么說,且原告之后的話“……再說了這房子賣掉!說難聽點,上?,F(xiàn)在限購,你現(xiàn)在買房都買不進,不要說一手房,二手房都不賣給你!你沒有戶口,沒有婚姻關系上海限購,你上哪買房子去,還買我們近的,你不考慮這個?……”可以印證被告的說法,原告之前的話是針對被告表示房屋可以賣掉而言。
原告江某1并稱,在得悉兩被告離婚訴訟時,曾寫過備忘錄給被告,告訴他們若離婚應歸還購房款。被告江某2稱確有此事,在離婚案件訴訟時曾在法庭上出示過。被告石某某表示從未見過備忘錄,被告江某2也未在法庭上出示過。被告江某2未出示證據(jù)印證。
庭后,被告石某某向本院出示上海農(nóng)商銀行普陀支行“提前還貸說明書”稱,截止2017年5月,剩余房屋貸款總計為人民幣443049.63元。目前已還清。
被告江某2以書面形式向法院表示,被告石某某在(2018)滬0107民初2702號原告王某某訴被告江某2、石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中的庭審筆錄中對房產(chǎn)分割表述為“沒有考慮在內,是對半分割”,由此可以印證房產(chǎn)分割時沒有涉及涉案款項。同時,被告江某2稱,離婚案件審理中,法院并未對被告石某某提供的借條做出認定,所以其私下以為借款均屬于購房的出資,無需贅述。也因此從未在離婚案件審理中提出。
本院認為,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F(xiàn)原告主張與被告之間形成借貸關系,而民間借貸合同不僅要有錢款交付的事實,還需證明雙方當事人就借貸達成合意,即原告不僅要證明其已經(jīng)向兩被告交付了相關錢款,還要證明原、被告就原告交付的錢款形成借貸合意。本案中,原被告雙方對購房的首付款來自原告均不持異議,對此本院予以確認。通過庭審可知,被告江某2在借條上簽名時被告石某某并不知情,雖然被告江某2堅稱已將借款之事告知被告石某某,但其未提供證據(jù)印證其主張。原告表示在兩被告感情不睦時多次多角度通知被告石某某已付房款為借款,若夫妻關系破裂要還。原告針對自己的主張未能提供其他證據(jù)加以印證。故本院對原告和被告江某2認為被告石某某得悉借款一節(jié)的主張,不予采納。由此,原告所持的僅有被告江某2一人簽名的借條,不足以證明原被告間就借款事宜達成合意。同時,被告石某某稱,該款系原告出資非借款,該主張和被告江某2在離婚訴訟中對該款的表述一致。況且在兩被告的三次離婚訴訟中,被告石某某表示夫妻對外有債務時,被告江某2亦從未表示其另有債務存在。雖然被告江某2對此解釋稱在庭審中誤認為法官將借款均認定為出資所以不曾主張,但其對購房首付款的性質表述為出資,而非法院認定,故被告江某2的抗辯理由,本院不予采納。另,從兩被告離婚時的房產(chǎn)分割上可知,雙方確定房屋市場價為人民幣600萬元,而被告石某某在承擔剩余房屋貸款計人民幣44余萬元且在孩子歸其撫養(yǎng)的情況下,仍給付被告江某2房屋折價款人民幣310萬元,使得本院有理由相信被告石某某給付的房屋折價款是根據(jù)出資情況酌定,非被告江某2所稱的房屋產(chǎn)權平均分割。因此,就兩被告在離婚訴訟過程中對涉案款項的表述和房產(chǎn)分割情況分析可知涉案款項非借款。依照前述,結合原告和被告江某2間的父子關系及兩被告已解除婚姻關系的現(xiàn)狀,根據(jù)原告提供的相關證據(jù),本院無法做出原告與被告已形成借貸關系的認定,故本院對原告要求兩被告歸還借款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同理,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利息的訴訟請求,也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江某1、李某某要求被告江某2、石某某共同償還人民幣XXXXXXX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二、原告江某1、李某某的其余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14790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7395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劉怡文
書記員:徐??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