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水利部潘某某水利樞紐管理局感光材料廠,住所地:遷西縣灑河橋鎮(zhèn)桃園村。
法定代表人:徐建國,該廠廠長。
委托代理人:范家輝,遷西引灤工貿(mào)有限公司員工。
委托代理人:趙曉明,河北奔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關勝芝,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nóng)民,現(xiàn)住遷西縣。
上訴人水利部潘某某水利樞紐管理局感光材料廠因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遷西縣人民法院(2016)冀0227民初148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上訴人水利部潘某某水利樞紐管理局感光材料廠上訴請求:1、要求撤銷遷西縣人民法院(2016)冀0227民初第1488號判決書。2、要求依法改判確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建立的是“非全日制用工”關系。3、駁回被上訴人要求上訴人支付“終止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的請求。4、要求駁回被上訴人全部要求。5、承擔一、二審訴訟費。主要上訴事實及理由:首先,被上訴人是間斷性的在上訴人處干臨時工作,即根據(jù)上訴人的業(yè)務有無和勞動量多少,由上訴人臨時通知被上訴人到原告處干臨時性工作,被上訴人也認可是從事雜工工作。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形成的明顯是“非全日制用工”關系;其次,被上訴人除上訴人通知有勞務工作要干之外,其平日根本不在上訴人處上班,也不受上訴人單位的規(guī)章制度的管理和約束。有了業(yè)務需要提供勞務,上訴人通知以后,被上訴人既可以不接受通知,又可以拒絕提供勞務,還完全可以自行決定是否需要到上訴人處提供勞務活動。上述事實足以說明雙方之間根本不具有所謂的勞動關系。本案中上訴人的單位性質(zhì)是“國有企業(yè)”性質(zhì),招工需要法定程序才能進行錄用,不存在所謂事實勞動關系。上訴人提供的工資表中顯示的名稱是“感光材料廠臨時工工資結(jié)算表”,這一證據(jù)足以證實被上訴人是臨時工身份,雙方的關系不是法律規(guī)定的勞動關系。上訴人提供的證據(jù)“臨時工工資結(jié)算表”是由本案被上訴人之一盧靜坤代表其他本案當事人編制,按照月份臨時工工資進行的結(jié)算。該臨時工工資表直觀顯示被上訴人每月累計10天的工資為900元,但10天之外上訴人并無勞務行為。雙方勞動關系都不能成立,上訴人無義務給被上訴人支付終止勞動關系經(jīng)濟補償金。
本院二審期間,雙方均未提交新證據(jù),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判決所認定的事實相一致。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陳述、書證等相關證據(jù)予以證實,并記錄在卷。
本院認為,本案的焦點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上訴人是否應支付被上訴人經(jīng)濟補償金。
上訴人具備法定的用工主體資格,被上訴人受上訴人招用,從事上訴人安排的有報酬的勞動,且從事的勞動系上訴人單位業(yè)務的重要組成部分,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勞動關系的特征。上訴人主張與被上訴人之間是非全日制用工,根據(jù)上訴人陳述及上訴人工資表,上訴人按月為被上訴人發(fā)放工資,且工資表上顯示工資為按日計算,不符合非全日制用工的規(guī)定。上訴人未能提交證據(jù)證明雙方系非全日制用工關系,本院對上訴人主張其與被上訴人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的主張不予支持。上訴人因停產(chǎn)及經(jīng)營場所被拆除,單方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上訴人水利部潘某某水利樞紐管理局感光材料廠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李 鑫 審判員 孫海雙 審判員 李 健
書記員:李嘉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