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某某
周建軍(黑龍江鐵兵律師事務所)
張某某
商某某
商延連
姜某某
戴新蓮
商某某
姜某
上訴人(原審被告)武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周建軍,黑龍江鐵兵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張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商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商延連,男。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姜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委托代理人戴新蓮,女。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商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姜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
上訴人武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張某某、商某某、姜某某、商某某、姜某離婚后財產糾紛一案,不服東方紅林區(qū)基層法院(2014)紅民初字第10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于2015年10月22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11月18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
上訴人武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周建軍,被上訴人張某某、被上訴人商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商延連、被上訴人姜某某的委托代理人戴新蓮、被上訴人商某某到庭參加訴訟。
被上訴人姜某經(jīng)合法傳喚未到庭。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2005年12月8日,武某某與姜和軍協(xié)議離婚,姜某由武某某撫養(yǎng)。
2006年9月8日,商延生購買了馬小紅、李英柱(系夫妻)位于東方紅林業(yè)局二商店路口東方紅工程公司對過一處門市房,支付購房價款53000元。
2006年10月16日商延生與張某某離婚。
2008年3月7日武某某與商延生登記結婚。
張某某及商某某、姜某某、商某某均認可2010年10月2日哈爾濱慧達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房屋拆遷安置時將2006年9月18日購得馬小紅、李英柱房屋置換為東方綠洲1號樓3號一帶二房產(現(xiàn)武某某占有)及1號樓5號車庫1處(武某某已出售所得價款為98000元,其中補交一帶二門市差價款為61400元)。
商延生于2012年6月9日死亡。
張某某于2014年9月10日提起本案訴訟。
商某某系商延生父親,姜某某系商延生母親,商某某與商延生系父女關系。
武某某與姜某系母女關系,武某某與姜和軍離婚后,婚生女姜某與武某某共同生活。
原審判決認為,本案系張某某基于與商延生離婚關系結束后,張某某發(fā)現(xiàn)商延生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存在的在離婚時未分割的本案爭議房產權益而引發(fā)的糾紛。
綜合全案,從張某某與武某某提供涉關本案爭議房產的各證據(jù)與案件事實的關系程度、各證據(jù)之間的聯(lián)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本案證人馬小紅、李英柱系爭議原房產的出賣人,其公證證言及馬小紅出庭作證證言高度吻合,證明其出售房屋是商延生購買,購房款53000元系商延生交付,購房合同與商延生簽訂,辦理房屋產權過戶是向商延生提供了其身份證復印件,未協(xié)助辦理簽印手續(xù),武某某(房產部門備檔)提供的2006年9月18日簽名為“馬曉虹”的協(xié)議不是其本人名字,非本人簽字,庭審中武某某亦認可不是馬小紅本人簽字;證人馬士偉出庭證明商延生為購買馬小紅房屋向其借款10000元;森工總局東方紅林區(qū)房產所有權登記申請書(4區(qū)2片19棟2號)無原產權人李英柱協(xié)助過戶簽字;(2008)10662號房屋所有權證存根領證人處記載簽名為商延生;對東方紅林區(qū)房地產管理處工作人員調查原房主馬小紅、李英柱是否過戶當天到場,其表明時間久記不清。
東方紅林區(qū)基層法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房屋登記案件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八條規(guī)定的法理精神,房產證即房屋所有權證書,是由不動產登記機關頒發(fā)的證明房屋所有權歸屬的書面憑證,是房地產管理部門形式性審查作出的行為,雖然黑森房權證東方紅林字第(2008)10662號房屋產權證登記在武某某名下,在民事訴訟中,房產證作為證據(jù),可以證明房產登記的事實,房產證上記載的房屋產權所屬的權利人是否享有實體法意義上的房屋產權,應由房屋產權變動形成的基礎事實以及真實有效的房屋買賣合同關系共同決定。
因原房屋產權變動形成的基礎違反變更登記程序,不具有證據(jù)的合法性,故登記在被告武某某名下的產權證的證明力明顯不足,基于黑森房權證東方紅林字第(2008)10662號房屋產權證登記在武某某名下而簽訂的拆遷安置補償協(xié)議所證明的待證事實的證明力亦附之不足,結合對武某某提供2014年6月23日法庭審理筆錄第23頁及武某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工資情況明細表的認證意見,武某某也未提供其購買訴爭原房產交付價款的充分有力證據(jù)。
且庭審中武某某承認馬小紅當時在場,“馬曉虹”不是其本人簽字,是商延生代簽的事實。
武某某對馬小紅在場,因何原因由商延生代馬小紅簽字,并由馬小紅捺印及馬小紅為何不對商延生代簽的“馬曉虹”予以糾正的理由,無證據(jù)證明也未作出合理解釋。
武某某提出合同書中的手印是馬小紅捺印,為證明其辯駁主張,其申請指紋鑒定,證人馬小紅拒絕協(xié)助,進而導致武某某持有的2006年9月18日的買賣合同真?zhèn)尾幻鳌?br/>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十三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張某某提供證據(jù)證明待證事實的證明力優(yōu)于被告武某某提供證據(jù)證明待證事實的證明力,且張某某提供的證據(jù)相互印證,對其所待證的事實,具有高度可能性的證明力。
本案經(jīng)庭審調查及當事人舉證,適用證據(jù)的高度蓋然性規(guī)則,認定本案爭議房產的拆遷置換前的原產權人馬小紅、李英柱的房產系商延生于2006年9月18日購買,為實際產權人,在張某某與商延生的婚姻存續(xù)期間,屬夫妻共同財產,且庭審中張某某及商某某、姜某某、商某某均認可拆遷置換后訴爭房產的結果,張某某享有置換后房產的財產權益。
綜合全案,結合2014年6月23日開庭審理的(2014)紅民初字第64號法定繼承糾紛一案,張某某解釋其2014年9月10日才知道,故而提起訴訟,東方紅林區(qū)基層法院認為,經(jīng)過涉關本案房產幾次訴訟過程中,特別在原房屋出賣人馬小紅出庭作證后,張某某有理由相信其享有訴訟權利,故而提起本案訴訟,理由合理,符合客觀情況。
因本案訴爭的房產張某某與商延生離婚后尚未處理,應依法平均分割。
商延生已于2012年6月9日死亡,對本案訴爭房產在(2014)紅民初字第64號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正在審理中,因商某某系商延生父親,姜某某系商延生母親,商某某與商延生系父女關系,武某某與姜和軍離婚后,婚生女姜某由武某某共同生活撫養(yǎng),武某某與商延生結婚后,姜某與商延生是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商延生死亡后,均系第一順序的法定繼承人。
張某某向該案法定繼承人主張其享有的財產權益,符合法理精神,應受法律肯定性評價。
綜上論述,對武某某提出的張某某以離婚后發(fā)現(xiàn)已離婚的商延生在離婚時隱匿財產,要求再次分割,其被訴主體只能是商延生,張某某在離婚后在長達6年之久,不向商延生主張權利,待商延生死亡已兩年多時間后,再向本案被告主張此項權利沒有法律依據(jù)。
而且張某某與商延生離婚至今已8年時間,早已超過訴訟時效。
張某某與商延生離婚時,商延生根本沒分到財產,況且該房產的協(xié)議,產權證照的所有權人都是被告武某某。
產權受物權法的保護,該財產與商延生和張某某無關,張某某純屬濫用權利,惡意訴訟的辯稱理由不成立,未予采納。
因2014年6月23日庭審審理的案件當事人中的原告與本案原告并非同一主體,且該庭審中并未達成合意(武某某表明不帶裝修費是這個價款的意思),本案第一、二次庭審均未達成合意價值。
原告又不申請房產價值評估,本案訴爭房產不宜分割,考慮不損害財產的效用,應采取分割按份共有方式處理。
對張某某主張要求分割其與商延生婚姻存續(xù)期間的位于綠洲家園一帶二門市一半的份額予以支持。
對訴爭1號樓5號車庫一處,因庭審中張某某認可武某某已出售所得價款98000元,對其中61400元用于補交門市房差價事實,雙方有爭議,武某某第二次庭審中提出61400元僅用于補交門市房差價款,剩余價款用于裝修的理由是對其第一次庭審提供證據(jù)的證明內容的推翻,但其未提供相反證據(jù)足以推翻,其推翻理由不成立。
且武某某所述剩余款用于裝修的理由,也未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張某某及商某某、姜某某、商某某對該事實雖提出異議,但也未提供反駁異議性證據(jù)。
結合該證據(jù)的記載內容,對出售本案訴爭車庫98000元,其中61400元用于添補訴爭門市差價款的事實予以確認。
故出售本案訴爭車庫的剩余價款36600元亦應予以平均分割。
因該剩余價款36600元由武某某持有,武某某應給付張某某18300元。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 ?第一款 ?第(五)項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一百零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十三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一、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原告張某某對被告武某某、姜某、商某某、姜某某、商某某享有其與商延生婚姻存續(xù)期間的共同財產位于綠洲家園一帶二門市(具體位置見原告提供的照片)一半的份額;二、被告武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一次性給付原告張某某對第一項所列被告主張車庫出售所得剩余一半價款18300元;三、駁回原告張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900元,由被告武某某、姜某、商某某、姜某某、商某某分別平均負擔980元。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按份共有義務的,應支付遲延履行金。
宣判后,武某某不服,向本院上訴稱:請求撤銷東方紅林區(qū)基層法院(2014)紅民初字第103號民事判決,改判駁回被上訴人張某某一審的訴訟請求,被上訴人張某某承擔上訴費用。
理由為:一、原審程序違法,1.本案是繼被上訴人姜某某、商某某、商某某另案三次對上訴人所擁有的訴爭房屋分別以財產訴訟未果的情況下,一審法院便找了案外人被上訴人張某某做工作的情況下提起的,這是違反不告不理的民事訴訟原則的;2.一審法院允許一審原告張某某委托商延菊為代理人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關于訴訟代理人的規(guī)定,商延菊是商延生的妹妹,但張某某與商延生已經(jīng)離婚,商延菊已經(jīng)不屬于張某某的近親屬;3.本案上訴人收到廉政監(jiān)督卡之后,于2014年10月15日在“法院廉政監(jiān)督卡”上填寫了“本案不具備立案條件以及本案的審判長和主審人是訴爭標的另兩案的辦案人,由他們二人擔任合議庭組成人員審理本案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判人員在訴訟活動中執(zhí)行回避制度若干問題規(guī)定》第三條和第四條的規(guī)定,屬違反廉政監(jiān)督卡中規(guī)定事項第九項之規(guī)定,申請回避”。
上訴人將此書面材料遞交一審法院紀檢組之后,未收到法院書面答復,合議庭照審不誤,使廉政監(jiān)督流于形式,程序違法;二、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
1.案由確定錯誤。
一審法院將本案定為“離婚后財產糾紛案”,離婚后財產糾紛案的民事主體是原、被告曾有過法律上的婚姻關系,在婚姻關系解除后發(fā)現(xiàn)一方有隱匿共同財產未分割而提起的再次分割共同財產的訴訟。
就本案而言,原審原告與原審其他五被告沒有一位曾經(jīng)有婚姻關系而被依法解除的事實,而真正有過被解除婚姻關系的人是商延生,商延生在與原告離婚后五年多時間死亡;2.一審判決認定訴爭房屋是馬小紅賣給商延生的,屬商延生與張某某夫妻共同財產錯誤。
首先,一審判決的分割和繼承的門市并非是馬小紅出賣的原財產,而是上訴人購買馬小紅和李英柱價值53000元的房屋拆遷后補償取得的升值財產,該財產與任何人沒有關系;其次,一審判決認定拆遷前的房屋是馬小紅賣給商延生的,是錯誤認定事實。
其依據(jù)是馬小紅的證詞,馬小紅的證詞分明是張某某經(jīng)過做工作而做的偽證。
在本案和之前的另案訴訟中,上訴人已經(jīng)說清楚了,馬小紅的賣房協(xié)議是商延生在馬小紅同意的情況下代簽的,代簽后的手印是馬小紅親自捺的,對此上訴人武某某已經(jīng)申請對指紋進行鑒定,由于馬小紅的不配合未作鑒定,完全可以推斷出,馬小紅將房屋賣給上訴人是真實意思表示。
以及之后在辦理產權過戶手續(xù)、辦上訴人名字的產權證時,馬小紅又提供馬小紅和李英柱的身份證,在房管部門核實屬實后辦理了產權證。
這一系列的事實足以證明,該房屋的當時真正的買房人是上訴人,并非商延生。
上訴人有買房協(xié)議上是買房人的證據(jù),有辦理的房屋產權證,有拆遷補償協(xié)議,這些證據(jù)都是合法有效的產權歸上訴人所有并早已取得物權的證據(jù);再次,馬士偉在原審中所作的是偽證,商延生已故,有誰能證明商延生向他借錢買房了。
被上訴人張某某、商某某、姜某某、商某某答辯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程序正當合法,所以應依法判決駁回上訴人武某某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審判決,理由如下:一、一審程序合法。
1.在一審中法庭審理出的案中案,法院通知被上訴人張某某有與商延生婚續(xù)期間購買的一套住宅,不違反法定程序。
2.一審中張某某的代理人符合法律規(guī)定,而且經(jīng)一審法庭詢問,各方均對代理人資格無異議;二、一審認定事實清楚,判決正確。
1.張某某與商延生于2006年10月16日解除的婚姻關系,商延生是于2006年9月18日購買平房后取得的征用安置的位于東方紅鎮(zhèn)綠洲家園1號樓2單元一帶二門市和四號車庫,張某某對此樓房及車庫有所有權。
2.一審判決認定訴爭房屋是馬小紅賣給商延生的,屬商延生與張某某共同財產是合理合法的。
當時商延生2012年去世后三天,武某某找馬小紅簽房屋購房協(xié)議,此協(xié)議是打印的不是手寫的。
馬小紅拒簽。
商延生去世后武某某向法院提供此房是55000元買的,不是53000元,武某某不知此情。
2014年6月23日法庭開庭讓武某某說明其房屋是幾號樓,她都不知道是幾號樓和幾號車庫。
2006年9月18日購買房屋后購房合同在商延生母親手中。
在2015年9月2日法庭審理筆錄第十四頁倒數(shù)第二行武某某代理人說被拆遷房屋證,產權證號200407603與200407604這是兩個房證,不是寫錯了。
因為是兩個房子,更加證明了房子不是武某某所買。
2015年9月2日開庭,庭審筆錄上面有東方紅林區(qū)房產所有權登記申請書,申請書中辦理過戶時沒有原房主李英柱的簽字,在法庭上武某某沒有證據(jù)證明此事,也就證明李英柱根本不在場,武某某是非法辦理的房產證,從而取得了安置置換樓房。
二審中各方當事人均未提供新的證據(jù)。
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除原審判決認定的:“2006年9月8日,商延生購買了馬小紅、李英柱(系夫妻)位于東方紅林業(yè)局二商店路口東方紅工程公司對過一處門市房,支付購房價款53000元”外,其他與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一致,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原審程序雖有瑕疵,但并沒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上訴人認為本案是一審法院找被上訴人張某某做工作的情況下提起的,但未能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張某某提起本案訴訟應為其自愿行為,并不違反不告不理的原則。
原審法院允許被上訴人張某某在原審中委托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規(guī)定的代理人雖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但上訴人在原審中亦未提出,原審法院雖疏于審查原審原告的代理人資質,但不屬于嚴重違反法定程序。
上訴人雖提出本案不具備立案條件,但未提出法律依據(jù)。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二)項 ?、第一百七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撤銷東方紅林區(qū)基層法院(2014)紅民初字第103號民事判決;
駁回張某某的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合計9800元由張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原審程序雖有瑕疵,但并沒有嚴重違反法定程序的情形。
上訴人認為本案是一審法院找被上訴人張某某做工作的情況下提起的,但未能提供證據(jù)予以證明,張某某提起本案訴訟應為其自愿行為,并不違反不告不理的原則。
原審法院允許被上訴人張某某在原審中委托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八條 ?規(guī)定的代理人雖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但上訴人在原審中亦未提出,原審法院雖疏于審查原審原告的代理人資質,但不屬于嚴重違反法定程序。
上訴人雖提出本案不具備立案條件,但未提出法律依據(jù)。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 ?第一款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二)項 ?、第一百七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撤銷東方紅林區(qū)基層法院(2014)紅民初字第103號民事判決;
駁回張某某的訴訟請求。
一、二審案件受理費合計9800元由張某某負擔。
審判長:蘆穎
審判員:董春香
審判員:鄧堯
書記員:顏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