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某
姜超(湖北鄂州鄂城區(qū)維權法律服務所)
武漢歐某尼雅商業(yè)運營有限公司
楊木林(湖北伸道律師事務所)
吳衛(wèi)華(湖北伸道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鄂州市鄂城區(qū)。
委托代理人:姜超,鄂州市鄂城區(qū)維權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武漢歐某尼雅商業(yè)運營有限公司。
住所地鄂州市明塘路15號1單元2層南戶。
法定代理人:吳小莉,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楊木林、吳衛(wèi)華,湖北伸道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代理)。
上訴人明某與被上訴人武漢歐某尼雅商業(yè)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某尼雅公司)房屋租賃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704民初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
本院于2016年8月9日受理后,依法組成由審判員齊志剛擔任審判長,審判員李志伸、繆冬琴參加的合議庭,于2016年8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上訴人明某的委托代理人姜超、被上訴人歐某尼雅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吳衛(wèi)華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歐某尼雅公司訴至原審法院,請求:1、被告支付原告房屋租金102609元,承擔逾期付款違約金30783元,共計133392元。
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原審認定:2012年1月13日、6月20日、8月1日,原告歐某尼雅公司先后與武漢東國際家居建材博覽城8065、8066、8067商鋪所有權人夏娟、江琴簽訂產(chǎn)權商鋪租賃合同書,商鋪所有權人根據(jù)合同授權原告歐某尼雅公司對外出租商鋪。
2012年8月5日,原告歐某尼雅公司與被告明某簽訂《商鋪租賃合同》,合同約定被告租賃原告公司對外招租的上述建筑面積為241.41平方米的商鋪,雙方約定租賃期限自2012年9月26日至2017年9月25日,第一年免收租金,市場自(開業(yè))之日起即2012年9月26日至2013年9月25日。
市場扶持期,自2013年9月26日至2014年3月25日,免收租金。
商鋪租金按建筑面積每月每平方米人民幣28元,自第四年開始即2015年9月26日起,租金每年按6%遞增。
被告在簽訂合同時須向原告交納6個月的租金,合計40557元。
另對違約責任,雙方書面約定,被告連續(xù)欠繳租金達二個月以上(含二個月)或累計欠繳租金三個月以上(含二個月),原告有權單方解除合同,無需書面催告。
合同簽訂后,原告向被告交付了租賃房產(chǎn)。
截止2015年12月,被告支付租金40557元,原告催收后續(xù)租金未果,現(xiàn)依法訴至本院,要求被告支付其房屋租金102609元,承擔逾期付款違約金30783元,共計133392元。
且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
原審認為:由于本案涉案房屋的所有權人在與原告簽訂的租賃合同書中明確約定了原告有權以自己的名義直接對外出租合同約定之商鋪,且對于房屋二次出租行為法無明令禁止性規(guī)定,原告歐某尼雅公司作為承租人與被告明某之間簽訂的商鋪租賃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該合同合法有效,對合同雙方都具有約束力,應受法律保護。
被告認為原告非合同適格主體,合同無效的理由不能成立,不予認定。
合同的規(guī)則建立在自愿、誠信、公平的基礎上,原告為招商需要已在合同中約定詳細的優(yōu)惠條件和優(yōu)惠期限,廣告作為利益宣傳目前均存在渲染成分,且廣告只是一種要約,沒有實際的約束力。
國內(nèi)人士對此環(huán)境都應有清醒判斷和認識。
無論是因為看好投資前景還是優(yōu)惠條件,被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對自身的承諾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能因自身的經(jīng)營狀況和投資期待而單方任意變更合同約定。
無論雙方對市場開業(yè)時間如何爭論,該合同租金免租期限約定時間是具體、清楚、明晰、沒有爭議的,即免租期截止日為2014年3月25日。
原告要求被告支付從2014年3月26日至2015年12月25日前的租金102609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
根據(jù)合同約定,對被告連續(xù)欠繳租金達二個月的違約損失,即違約金13518.96元,本院予以認定,而原告在被告出現(xiàn)違約行為時未及時根據(jù)合同采取措施,放任損失的擴大,對其余擴大部分的所謂違約損失本院不予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第五十五條 ?、第一百零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條 ?、第五條 ?、第六十條 ?、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零八條 ?、第一百零九條 ?、第二百一十二條 ?、第二百二十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被告明某于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向原告歐某尼雅公司支付房屋租金102609元,違約金13518.96元。
合計116127.96元。
本案受理費5934元,由原告歐某尼雅公司承擔1934元,被告明某承擔4000元。
上訴人明某上訴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
首先,本案被上訴人訴訟主體不適格。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chǎn)管理費》第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房屋租賃,指房屋所有權人作為出租人將其房屋出租給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向出租人支付租金的行為。
被上訴人提交的房屋登記信息中房產(chǎn)坐落與涉案房屋的坐落沒有形成對應關系,且被上訴人所稱房屋所有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租賃合同未出示原件,無法證明其真實性,應認定被上訴人不是本案權利人。
被上訴人未提交武漢東·國際家居博覽城運營資格的證據(jù),而以武漢東的名義對外招商、招租的行為違反了法律規(guī)定,其行為應被認定無效。
其次,原審據(jù)以認定案件事實的租賃合同為格式合同,應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條款一方的解釋。
本案中被上訴人提供的租賃合同是為重復使用而事先擬定而成,并在訂立合同時未與對方協(xié)商的條款。
本案租賃內(nèi)容完全一致,并重復使用,因而對于本案租期的起算時間應以市場開業(yè)時間為準。
租賃合同對于租賃房產(chǎn)的交付有條款約定,但條款約定的交付時間未填,說明合同簽訂時雙方對于交付時間未明確。
交付時間應當自工程竣工驗收之日起,但被上訴人在原審中并未提交證據(jù)證實其工程已經(jīng)竣工驗收。
原審中,上訴人已舉證證明原告所稱的開業(yè)時間,該市場不具備經(jīng)營活動場所等必備條件,市場仍處于施工建設中,且市場內(nèi)所陳列的碑文顯示,市場竣工時間為2014年10月。
上訴人認為,房地產(chǎn)開發(fā)工程自竣工之日起,方才具備經(jīng)營活動場所等必備市場開業(yè)條件。
對于租賃合同約定的租金為每月每平方米30元,12個月共7萬多元,但結合該市場標準租金的合同條款,租期免收、扶持等內(nèi)容可以看出上訴人付出該12個月租金實際獲得的租期為36個月,租金計算按合同本意應為每月每平方米10元。
(二)原審判決認識錯誤,適用法律錯誤。
本院認為:針對上訴人明某的上訴,(一)關于原審原告主體雙方適格。
被上訴人歐某尼雅公司雖不是本案所涉租賃房屋的所有權人,但其與房屋的所有權人夏娟、江琴已簽訂商鋪租賃合同,且夏娟、江琴授權被上訴人歐某尼雅公司對外簽署商鋪的租賃合同,故原審原告主體資格適格。
(二)關于租期的起算時間。
上訴人、被上訴人雙方簽訂合同的時間是2012年8月5日,合同約定“市場裝修期間為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9月25日,裝修期內(nèi)免收租金及管理費”,上訴人明某于2012年9月初進場裝修近一個月,同時,合同對于租賃期內(nèi)“第一年免收租金”、“市場扶持期”分別約定為“2012年9月26日至2013年9月25日”、“2013年9月26日至2014年9月25日”,雙方對于租金的起算約定清晰明了,上訴人明某上訴認為免租期應當自工程竣工驗收之日起算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三)關于廣告是否具有約束力。
本案中,武漢東·國際家居博覽城作為新開盤的項目,出租方為迅速打開市場,已在租金上對承租方予以優(yōu)惠,出租方在相關報紙上的宣傳,屬于商業(yè)廣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商業(yè)廣告的內(nèi)容符合要約規(guī)定的,視為要約”,上訴人在看到報導后,與被上訴人已簽訂商鋪租賃合同,上訴人、被上訴人雙方應根據(jù)合同的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就該商業(yè)廣告本身而言,對雙方不具有約束力。
綜上,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968元,由上訴人明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針對上訴人明某的上訴,(一)關于原審原告主體雙方適格。
被上訴人歐某尼雅公司雖不是本案所涉租賃房屋的所有權人,但其與房屋的所有權人夏娟、江琴已簽訂商鋪租賃合同,且夏娟、江琴授權被上訴人歐某尼雅公司對外簽署商鋪的租賃合同,故原審原告主體資格適格。
(二)關于租期的起算時間。
上訴人、被上訴人雙方簽訂合同的時間是2012年8月5日,合同約定“市場裝修期間為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9月25日,裝修期內(nèi)免收租金及管理費”,上訴人明某于2012年9月初進場裝修近一個月,同時,合同對于租賃期內(nèi)“第一年免收租金”、“市場扶持期”分別約定為“2012年9月26日至2013年9月25日”、“2013年9月26日至2014年9月25日”,雙方對于租金的起算約定清晰明了,上訴人明某上訴認為免租期應當自工程竣工驗收之日起算的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三)關于廣告是否具有約束力。
本案中,武漢東·國際家居博覽城作為新開盤的項目,出租方為迅速打開市場,已在租金上對承租方予以優(yōu)惠,出租方在相關報紙上的宣傳,屬于商業(yè)廣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規(guī)定“商業(yè)廣告的內(nèi)容符合要約規(guī)定的,視為要約”,上訴人在看到報導后,與被上訴人已簽訂商鋪租賃合同,上訴人、被上訴人雙方應根據(jù)合同的約定履行各自的義務,就該商業(yè)廣告本身而言,對雙方不具有約束力。
綜上,原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968元,由上訴人明某負擔。
審判長:齊志剛
書記員:郭煒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