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武漢市漢陽區(qū)達某木制品加工廠,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米糧山新村140號。
經(jīng)營者:肖秋仿,系該廠廠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汪紹文,湖北楚義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張祥云。
委托訴訟代理人:曾毅,湖北典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竹青,湖北典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武漢市漢陽區(qū)達某木制品加工廠(以下簡稱達某加工廠)與被上訴人張祥云勞動爭議一案,不服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105民初185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7年5月24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達某加工廠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汪紹文,被上訴人張祥云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竹青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達某加工廠上訴請求:依法撤銷一審判決,改判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一審、二審案件受理費均由張祥云承擔。事實與理由:一審判決對證據(jù)的采信和事實的認定存在嚴重錯誤。在本案中達某加工廠只是作為一名證人,達某加工廠出具證明的目的只是為了張祥云順利獲得保險賠償金,一審法院將達某加工廠認定為用工主體,屬于法律關系認定錯誤,主體認定錯誤。一審法院到保險公司調查,人身意外保險的投保人是張祥云,并非達某加工廠,說明了張祥云不是達某加工廠的員工。
張祥云答辯認為,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達某加工廠一審起訴請求:確認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案件訴訟費由張祥云負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達某加工廠于2008年10月23日成立,一般經(jīng)營范圍為木制品加工。張祥云因傷于2015年10月31日進入武漢市普愛醫(yī)院住院治療16天,該院出院記錄中注明,出院診斷為:左手機器絞傷。達某加工廠于同年11月23日出具證明一份,注明“10月31日,張祥云因工作,左手機器絞傷”,并加蓋公章。2016年3月2日,張祥云向武漢市漢陽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于同年4月12日作出陽勞人仲裁字(2016)第56號仲裁裁決書,裁決確認達某加工廠與張祥云之間存在勞動關系。達某加工廠不服該仲裁裁決,遂訴至一審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的企業(yè)、個體經(jīng)濟組織、民辦非企業(yè)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第七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達某加工廠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nèi)的個體經(jīng)濟組織,具備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資格。張祥云受傷后,達某加工廠為協(xié)助張祥云獲得保險賠償金,于2015年11月23日出具證明,注明“10月31日,張祥云因工作,左手機器絞傷”,并加蓋公章,可以確認張祥云最遲自2015年10月31日起已經(jīng)在達某加工廠工作,雙方已經(jīng)建立勞動關系。由于達某加工廠出具的證明加蓋有公章,是正式的法律文件,并且達某加工廠就該證明具體由誰經(jīng)辦,張祥云如果不是為其工作,那么實際為誰工作,在哪里受傷等重要問題均無法說明,更未舉證證明,由此對達某加工廠關于其未招聘張祥云打工,其出具證明只是作為一名證人,為張祥云順利獲得保險賠償金而證明張祥云的受傷情況,并不能說明張祥云是在為其工作受傷的抗辯理由不予支持,對達某加工廠要求判決雙方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二條第一款、第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一審判決:駁回達某加工廠的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10元,由達某加工廠負擔(已交納)。
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未向本院提交新證據(jù)。
一審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依法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達某加工廠與張祥云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本人之間,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雖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勞動者服從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以其提供的勞動力獲得用人單位向其支付的勞動力報酬,遵守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各項勞動規(guī)章制度,并與用人單位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具有隸屬性、持續(xù)性、穩(wěn)定性和控制性等特點。在判斷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形成事實勞動關系時,應依照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第一條確定的實質要件進行審查。本案中,張祥云提供了加蓋有達某加工廠公章的證明,亦提供了無線終端短險銷售保險憑證,雖然該份意外傷害保險的投保人為張祥云,但售出部門為團險一部,且保險公司也是基于達某加工廠出具的因公受傷證明和張祥云受傷的事實進行的理賠。另,達某加工廠經(jīng)營范圍為木制品加工,張祥云的工作內(nèi)容同樣屬于該廠的業(yè)務范疇,故作為勞動者的張祥云對其主張的和達某加工廠構成勞動關系,就成立勞動關系的實質要件進行了初步舉證。達某加工廠雖不認可,但僅對上述證據(jù)簡單的予以口頭反駁,且并未就出具上述證明的具體經(jīng)辦人,經(jīng)辦過程、張祥云實際工作單位等重要事實作出合理解釋,對其抗辯理由未予充分積極舉證,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一審法院根據(jù)查明的事實以及對雙方證據(jù)的審核,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在認定事實以及適用法律上并無不當,但在實體判項中應予明確。
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達某加工廠的上訴理由,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其上訴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105民初1857號民事判決;
二、確認武漢市漢陽區(qū)達某木制品加工廠與張祥云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一審案件受理費1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0元,均由武漢市漢陽區(qū)達某木制品加工廠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馬海波 審判員 廖艷平 審判員 陶 歆
書記員:章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