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
法定代表人黃承斌,廠長。
委托代理人易鋒,男,1978年11月1日出生,漢族,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委托代理人劉文進,男,1978年9月29日出生,漢族,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黃友平。
委托代理人魯軍鋒,湖北津廷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委托代理人陳平原,湖北津廷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與被告黃友平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助理審判員胡丹丹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的委托代理人易鋒、劉文進,被告黃友平的委托代理人魯軍鋒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訴稱,被告黃友平于2008年6月20日向原告借款240300元整,并出具借條一份,該筆借款經原告多次催要未予歸還,后被告于2010年8月30日向原告出具承諾書,承諾待其大興巷81號房屋拆遷后,即向原告付清本息?,F(xiàn)因該房屋已被他人查封,原告基于不安抗辯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1、被告黃友平立即償還原告借款人民幣240300元;2、被告黃友平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黃友平辯稱,原告訴稱的借款并未實際發(fā)生,被告也從未收到過原告交付的240300元。原告系集體所有制企業(yè),原告法定代表人黃承斌與被告黃友平關系較好,本案與正在審理中的(2014)鄂江漢巡民初字第00617號案件情況相同,是被告黃友平應原告法定代表人黃承斌的要求,為配合對黃承斌的審計檢查而出具相關材料,原、被告之間從未發(fā)生過真實的借款關系。
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2008年6月20日的借條一份,載明:“今借到武漢發(fā)夾廠人民幣貳拾肆萬零叁佰元整。借款人:黃友平,2008.6.20?!弊C明被告黃友平向原告借款240300元的情況。
證據(jù)二,2010年8月30日承諾書一份,載明:“本人承諾前進街大興巷81﹟房屋拆遷后向武漢發(fā)夾廠借款本息一次付清。承諾人黃友平,2010.8.30?!弊C明被告黃友平于2010年8月30日承諾待大興路81號房屋拆遷后一次性付清借款本息,該承諾系針對(2014)鄂江漢巡民初字第00617號案件中武漢凱明達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系本案被告黃友平)與原告間的借款及本案被告黃友平個人與原告間借款的一并償還。
證據(jù)三,江漢區(qū)大興巷81號房屋的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權證,在(2014)鄂江漢巡民初字第00617號案件中武漢凱明達科技有限公司向原告借款時,被告黃友平作為武漢凱明達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已經將房屋兩證交與原告,證明該房屋兩證同時也作為本案借款的抵押。
證據(jù)四,江漢區(qū)大興巷81號房屋產權登記信息查詢單,證明該房屋現(xiàn)被查封,原告系基于不安抗辯權提出本案訴訟。
被告黃友平對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提供的證據(jù)發(fā)表如下質證意見:
對證據(jù)一的真實性和證明目的有異議,根本沒有借款240300元的事實,借條不是被告黃友平本人簽字書寫。
對證據(jù)二、三的真實性無異議,但承諾書和房屋兩證都是(2014)鄂江漢巡民初字第00617號案件中,因凱明達科技有限公司向原告提供賬戶代收代付,為配合對原告的審計檢查而出具,與本案并無關聯(lián)性。
對證據(jù)四,真實性無異議,被告黃友平沒有實際向原告借款,故該證據(jù)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
被告黃友平未向本院提供證據(jù)。
因雙方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二、三、四的真實性均無異議,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認定,被告否認證據(jù)一借條的真實性,但在本院限定的期限內,被告放棄申請鑒定,故對該借條本身的真實性本院亦予以認定,而對各證據(jù)各自要達到的證明目的,則應綜合全案情況后再行認定。
經審理查明,2008年6月20日被告黃友平向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出具《借條》一份,載明:“今借到武漢發(fā)夾廠人民幣貳拾肆萬零叁佰元整。借款人:黃友平,2008.6.20?!?010年8月30日,被告黃友平向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出具《承諾書》一份,載明:“本人承諾前進街大興巷81﹟房屋拆遷后向武漢發(fā)夾廠借款本息一次付清。承諾人黃友平,2010.8.30。”2014年3月28日武漢市房屋產權登記信息查詢單顯示,江漢區(qū)大興巷81號房屋系被告黃友平與他人共有,該房屋處于查封狀態(tài)。
審理中,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稱本案訴爭的240300元借款并非由原告直接向被告交付,而是在2008年左右,原告需變賣部分貨物和設備,因原告法定代表人黃承斌與被告黃友平關系較好,遂委托被告黃友平代為變賣,后被告黃友平未將變賣貨物設備所得資金240300元交付原告,故于2008年6月20日向原告出具240300元的借條一張作為上述未付資金的結算,被告黃友平對此不予認可,認為雙方既不存在借貸關系亦不存在委托變賣貨物設備的關系。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陳述,借條、承諾書、武漢市房屋產權登記信息查詢單等證據(jù)材料經庭審質證后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債務應當清償。原、被告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有被告黃友平向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出具的《借條》等證據(jù)予以證實,被告黃友平辯稱雙方并不存在真實的債權債務關系,應提交相反證據(jù)予以反駁,黃友平稱其為了配合原告法定代表人黃承斌的審計而出具相應材料,但未舉證,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的規(guī)定,“履行期限不明確的,債務人可以隨時履行,債權人也可以隨時要求履行,但應當給對方必要的準備時間。”因本案原、被告未約定還款期限,故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可隨時要求被告黃友平履行債務。綜上,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要求被告黃友平歸還借款240300元具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本院依法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二條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黃友平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償還借款240300元。
被告黃友平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減半后的案件受理費2452元,其他訴訟費23元,合計2475元,由被告黃友平負擔(此款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已墊付,被告黃友平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將該項隨判決應付款項一并給付原告武漢市武漢發(fā)夾廠)。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胡丹丹
書記員: 吳文兵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