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武漢東某塑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蔡甸區(qū)漢陽大街特6號。
法定代表人李進,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章敏,湖北平淵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易某。
原告武漢東某塑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某公司)與被告易某工傷保險待遇糾紛一案,本院于2013年5月15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周文華適用簡易程序,于2013年5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武漢東某塑膠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章敏、被告易某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東某公司訴稱,2010年3月26日,被告到原告處工作,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2011年9月20日,被告在上班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經認定為工傷。2012年5月15日,被告向法院起訴了交通事故的肇事方和保險公司,法院判決被告獲得賠償人民幣201,479.27元。2013年3月13日,被告向武漢市蔡甸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委裁決原告向被告支付工傷待遇人民幣53,315.00元。被告因交通事故獲得的賠償金額已超過工傷保險待遇,原告作為用人單位不應再承擔支付和賠償義務。請求判令:1、原告不為被告補繳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的社保;2、原告不承擔支付和賠償被告工傷待遇人民幣53,315.00元;3、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原告東某公司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
證據一、仲裁裁決書及送達回證,證明本案經過勞動仲裁前置程序。
證據二、(2012)鄂蔡甸民一初字第286號民事判決書,證明被告易某已獲得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人民幣219,479.27元。
證據三、工傷鑒定結論通知書,證明被告工傷致殘程度為七級。
被告易某辯稱,原告所述不實,并要求按勞動仲裁裁決書執(zhí)行,要求原告補繳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的社保,并賠償各種損失人民幣53,315.00元。
被告易某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了如下證據:
證據一、勞動合同,證明原告與被告存在勞動關系。
證據二、認定工傷決定書,證明被告所受傷為工傷。
證據三、工傷鑒定結論通知書,證明被告工傷致殘程度為七級。
證據四、(2012)鄂蔡甸民一初字第286號民事判決書,證明:1、被告月均工資為人民幣1,600.00元;2、受傷的醫(yī)療費為人民幣73,388.95元,后期治療費為人民幣8,000.00元。
證據五、工傷鑒定及體檢費,證明被告已支付工傷鑒定及體檢費人民幣370.00元。
原告東某公司向本院提供的證據,經被告易某當庭質證,被告易某對證據一、三無異議,本院依法予以采信。被告對證據二真實性無異議,但對證明目的有異議,認為雖然判決賠償損失人民幣219,479.27元,但被告實際拿到手只有人民幣120,300.00元。經審查,本院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予以采信。
被告易某向本院提供的證據,經原告東某公司當庭質證,原告東某公司對被告易某提供的證據真實性均無異議,本院對被告易某提供證據的真實性予以采信。
經審理查明,2010年3月26日,被告易某到原告東某公司工作,雙方簽訂了勞動合同,原告東某公司為被告易某繳納了2010年12月至2011年10月期間的社會保險。2011年9月20日,被告易某在上班途中發(fā)生交通事故,被告易某的受傷經武漢市蔡甸區(q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于2011年11月9日認定為工傷,其傷情經武漢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于2012年11月2日鑒定致殘程度為七級。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原告東某公司每月支付被告易某生活費人民幣750.00元。被告易某受傷后在武漢市漢陽醫(yī)院住院治療81天,用去醫(yī)療費人民幣73,388.95元。被告易某傷愈出院后,原告東某公司未安排其工作。被告易某受傷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為人民幣1,600.00元。2011年度蔡甸區(qū)區(qū)屬在崗職工人均工資為人民幣25,539.00元(人民幣2,128.25元/月)。
2012年5月15日,被告易某就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向本院提起訴訟,案經本院審理,于2012年8月3日作出(2012)鄂蔡甸民一初字第00286號民事判決書,確定被告易某因交通事故獲得的賠償金額為人民幣219,479.27元。該判決書發(fā)生法律效力后,被告易某已獲得賠償金額人民幣120,300.00元,余款仍在執(zhí)行中。2013年3月13日,被告易某向武漢市蔡甸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原告東某公司承擔各項工傷待遇計人民幣220,128.00元,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并補繳2011年11月至今的社會保險。武漢市蔡甸區(qū)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以蔡勞人仲裁字(2013)第42號仲裁裁決書裁決:1、原告東某公司為被告易某補繳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的社會保險,被告易某按規(guī)定承擔個人應繳部分費用;2、原告東某公司向被告易某支付一次性就業(yè)補助金人民幣42,565.00元,停工留薪期工資人民幣10,750.00元,合計人民幣53,315.00元,上述支付義務履行后,雙方的勞動關系和工傷保險關系即行終止。
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七條“國務院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全國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負責本行政區(qū)域的社會保險管理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負責有關的社會保險工作?!钡囊?guī)定,征繳社會保險是地方行政部門的職責,由地方行政部門進行處理。故對被告易某的該項主張,本院不予審理。被告易某因交通事故受傷后,依法認定為工傷,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致殘被鑒定為七級至十級傷殘的,享受以下待遇:(一)從工傷保險基金按傷殘等級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標準為:七級傷殘為13個月的本人工資,八級傷殘為11個月的本人工資,九級傷殘為9個月的本人工資,十級傷殘為7個月的本人工資;(二)勞動、聘用合同期滿終止,或者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聘用合同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由用人單位支付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yī)療補助金和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的具體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钡囊?guī)定,其應享受的相關工傷保險待遇包括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人民幣20,800.00元(人民幣1,600.00元/月×13個月)、工傷醫(yī)療補助金人民幣29,795.50元(人民幣2,128.25元/月×14個月、一次性傷殘就業(yè)補助金人民幣42,565.00元(人民幣2,128.25元/月×20個月)、停工留薪期工資人民幣16,000.00元(人民幣1,600.00元/月×10個月)、醫(yī)療費人民幣73,388.95元、后期醫(yī)療費人民幣8,000.00元、鑒定費人民幣37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人民幣1,215.00元(81天×人民幣15.00元/天)、營養(yǎng)費人民幣1,000.00元、護理費人民幣7,149.00元、交通費人民幣500.00元,合計人民幣200,783.45元。原告東某公司已支付被告易某的2011年10月至2012年4月的生活費人民幣5,250.00元(人民幣750.00元/月×7個月)應從上述費用中扣減。本院(2012)鄂蔡甸民一初字第00286號民事判決書,確定被告易某因交通事故獲得的賠償金額為人民幣219,479.27元。該判決書發(fā)生法律效力后,被告易某已獲得賠償金額人民幣120,300.00元,雖尚未足額受償,但仍享有債權。依據《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三十九條“由于道路、航運、航空、鐵路等交通事故引起的工傷,……獲得的傷害賠償低于工傷保險待遇的,根據用人單位是否參加工傷保險,由經辦機構或所在單位補足差額部分”的規(guī)定,被告易某因交通事故獲得的賠償已超過工傷待遇,故原告東某公司主張不承擔支付和賠償被告易某工傷待遇人民幣53,315.00元的請求,本院予以支持。依照《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七條、《湖北省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三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武漢東某塑膠有限公司不向被告易某支付工傷待遇人民幣53,315.00元。
本案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0.00元,減半收取人民幣5.00元,由原告武漢東某塑膠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款匯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戶名:武漢市財政局非稅收入匯繳專戶--市中院訴訟費分戶;賬號:079501040000393;開戶行:農行武漢市民航東路分理處,行號:832886。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未預交訴訟費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周文華
書記員: 李莎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