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武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館陶縣人,住本村。被告:董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住館陶縣。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杰,河北宏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武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要求被告歸還借款230000元。事實和理由:原告武某和被告董某因銷售無極限化妝品認識。2014年3月20日,被告董某以經商資金緊張為由向原告借款240000元,并口頭約定利率為月息2分,給原告出具了借據(jù)。2015年8月份,被告歸還原告10000元。剩余款項經原告多次催要,但被告至今未還款。為此,原告要求判如訴請。被告董某辯稱,其從未以經商為由向原告借款,而是原告通過其向合作社存款,賺取高額利潤,現(xiàn)合作社的負責人郭晶因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立案偵查,應當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原告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法庭提交了借據(jù)復印件一份,被告董某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被告為反駁原告的主張?zhí)峤涣酥屑劫Q易有限公司借款憑證和顯示業(yè)務員為董某的現(xiàn)金收入單據(jù),證明原告于2014年3月20日通過被告向中冀貿易有限公司存款240000元,原告對這兩份證據(jù)的質證意見為不知情,也未收到過中冀貿易有限公司給其出具的借據(jù),且原告提交的借據(jù)中也未加蓋該公司的印章,不能證明原告將該筆借款出借給中冀貿易有限公司,故本院不予確認。被告還提交了眾點廣告刊登的郭晶涉嫌利用中冀貿易有限公司名義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公告,原告提出與本案無關,但經本院審查該證據(jù)記載的情況屬實,本院予以確認。2017年10月13日,館陶縣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向本院出具了說明,內容為“中冀貿易有限公司(犯罪嫌疑人郭晶)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案卷材料中沒有武某的報案記錄,董某的報案記錄及借款憑證中也不涉及武某”。原、被告對該證據(jù)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經審理查明,原告武某和被告董某因銷售化妝品無極限化妝品門市相識。2014年3月20日,原告武某在館陶縣正信合作社取現(xiàn)金240000元,到中冀貿易有限公司交付被告董某,被告給原告出具借據(jù),其內容為“今借到,武某現(xiàn)金貳拾肆萬元整(240000元),借款人董某,2014年3月20日”。該款借出后,被告董某于2015年8月份還款10000元。后經原告多次催要,剩余款項230000元,被告董某至今未予歸還。
原告武某與被告董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9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武某,被告董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郭杰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被告董某向原告武某借款,并給原告出具借據(jù),故原告與被告董某之間民間借貸關系合法有效。原、被告在借款時未約定還款期限,原告催要時,被告應當及時還款,原告起訴要求被告歸還借款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被告辯稱原告將款項存入了中冀貿易有限公司,其只是中間人,不是實際借款人,而該公司負責人郭晶已被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但該案刑事卷宗中未包括該筆借款,且被告作為完全行為能力人給原告出具借據(jù),應當對產生的結果具有預知性,故被告的辯解意見,本院不予采納。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董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武某借款230000元。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4750元,由被告董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交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邯鄲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