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武某某。
委托代理人:王志偉,河北泰平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石家莊市藁城區(qū)增村鎮(zhèn)吳某鋪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吳某鋪村委會)
法定代表人:周蘭喜,系該村村主任。
委托代理人何書增,石家莊維權法律事務中心法律工作人員。
原告武某某訴被告吳某鋪村委會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王德生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武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王志偉,被告吳某鋪村委會委托代理人何書增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1998年4月10日吳某鋪村黨支部、村委會制定關于調整土地的實施方案。其內容三、關于參加分地人口的意見中載明分地人口截止到1998年5月31日。原告應分7口人土地,其中包括原告奶奶趙晚姐的土地。趙晚姐于1999年7月28日去世火化。
2015年5月28日吳某鋪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吳某鋪村土地征收補償方案。方案2內容載明為家庭承包經(jīng)營戶的征地補償面積,以第二輪土地承包時各生產隊組平均畝數(shù)以下確定基數(shù)乘以當時分地人口數(shù)基數(shù),實際耕種面積與基數(shù)不符的,按基數(shù)面積計算。
另查明,吳某鋪村委會確定的基數(shù)面積為1.1畝/人,每畝征地補償款為96000元。另征地多余地補償款為每人1918元,每人共計107518元。
本院認為,原告能否與被告的其他成員一樣分得被征土地的征收補償款,在于其是否具有被告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成員資格。而認定原告是否具有被告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成員資格,應當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在整個農村社會層面所具有的合理價值,特別應當充分考慮農村土地所具有的保障農村居民基本生活功能的屬性。本案中,原告與被告產生生產、生活關系,成為被告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農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可以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議事程序,決定本集體經(jīng)濟組織內部土地征用補償款分配的方案,但方案確定時,已經(jīng)具有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的人,應當平等享有與其他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一樣的待遇。因此,在被告分配土地征收補償款時,原告已具有被告集體經(jīng)濟組織成員資格,理應與被告其他成員同樣享受權益。雖然被告辯稱原告父親武訓蘭自愿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時放棄一口人的土地,即放棄本案原告奶奶趙晚姐承包地,但原告不認可且被告也無充分的證據(jù)表明原告方自愿放棄一口人土地的意思表示,對此辯解本院不予支持。故被告將原告按7口人分配之應得利益予以剝奪,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第二十七條第二款“村民自治章程、村規(guī)民約以及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的決定不得與憲法、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的政策相抵觸,不得有侵犯村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合法財產權利的內容”之規(guī)定。故原告訴請理由正當,本院予以支持。據(jù)此,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二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吳某鋪村委會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支付原告武某某一口人土地征收補償款107518元。
如果被告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訴訟費2440元,適用簡易程序減半收取1220元,由被告吳某鋪村委會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同時交納上訴費2440元,上訴于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如在上訴期屆滿后七日內未交納上訴案件受理費并提交交費收據(jù)原件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收款單位:河北省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賬號:62×××47,開戶銀行:河北銀行華興支行)。
審判員 王德生
書記員:宋曉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