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檀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個體工商戶,初中文化,住隆堯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志坤,河北冀凱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崔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隆堯縣公安局民警,住隆堯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丁運國,隆堯縣卓達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檀某某與被告崔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4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6月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檀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志坤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崔某某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后因該案案情復雜,轉(zhuǎn)為普通程序于2018年10月30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檀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志坤、被告崔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丁運國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檀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償還原告借款30萬元。2、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相識多年,系朋友關系。2014年,被告做生意資金周轉(zhuǎn)為由找到原告,從原告處借款30萬元用于其經(jīng)營。2016年9月7日,原告向被告催要該借款,被告沒有能力償還,向原告出具了30萬元的欠條。其后,雖經(jīng)原告多次向被告催要,但是被告至今仍未向原告償還。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原告特向法院提起訴訟,望依法支持原告的全部訴訟請求。
被告崔某某在庭審中辯稱,對原告方提交的營業(yè)執(zhí)照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有異議,營業(yè)執(zhí)照記載2017年3月2日依法成立,2017年3月2日之前是何人經(jīng)營需進一步提供證據(jù)及說明,對原告方提交的記賬本真實性、合法性、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均有異議,我方認為若原告經(jīng)營的褲城依法成立,應當有相對完整的會計賬冊顯示進貨、出貨,以及結(jié)余等相關內(nèi)容,而僅憑原告方自己記載的相關信息不能確定原告提交的賬本真實、合法有效,也未能看出原告方記載的年度的純利潤。我與原告之間不存在民間借貸關系,原告持有的2016年9月7日的欠條是我孩子結(jié)婚前原告方脅迫我出具的,在該條前后我與原告方根本不存在民間借貸關系,我方也沒有收到原告方出借款項。一、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若干問題解釋第十九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合議庭在審理案件時也應當考慮交易習慣,出借能力等相關事實。本案當中原告在上一次庭審當中陳述在2014年秋天分三次出借給我方30萬元,每次10萬元,來源是三筆生意所得,而本次庭審向法庭又提交了2014年度的記賬本來證實其有出借能力,明顯兩次關于借款來源的陳述自相矛盾。二、根據(jù)慣例,在被告方未清償?shù)谝还P借款之前又連續(xù)出借兩次借款,而且均不用出具借條并不符合民間借貸習慣。三、本案涉及的30萬元在當?shù)夭⒎切?shù)目,按照月純收入5000元計算,該筆借款也需要5年的時間。四、2014年10月12日,原告妻子通過我表妹向涉縣某公司出借30萬元,按照原告陳述的借給我30萬元以及原告妻子出借給涉縣某公司30萬元來計算,原告方在2014年秋天分批次共計出借60余萬元,通過以上可以看出原告的出借能力以及原告的出借方式和次數(shù)明顯與常理不符。1、我方提供的錄音顯示的通話對方系原告妻子,原告作為丈夫應當對是否為其妻子的聲音非常熟悉,為了節(jié)省有限的司法資源,希望原告方對錄音中是否是其妻子做出明確表示。2、以上錄音非常清晰地顯示了幾個點,(1)、原告的妻子表示原告要去鬧騰,之后由原告的丈母娘出面,原告方才沒有到我家里,而是約被告到隆堯賓館其工作室見面。(2)、原告與其妻子存在矛盾。3、原告借其姐姐幾十萬元,由此可以看出幾個問題。(1)、原告方?jīng)]有原告自述的出借能力。(2)、原告懷疑其妻子轉(zhuǎn)移財產(chǎn)為此發(fā)生矛盾,要挾我方。檀某某沒有出借給我30萬元,我沒有借過這30萬元錢,10萬元是筆大數(shù)目,原告不可能在家里或門市放著等我去借,應有銀行支取記錄,第二次、第三次沒有打借條不合常理。我也向涉縣公司投過款,原告妻子也向涉縣公司投過款,后來跟涉縣廠子的老板打電話就不接了,這30萬元是原告誤解我和原告妻子一起騙了原告,這筆錢投到了何處原告不清楚,因為原告與其妻子鬧矛盾,原告妻子沒讓原告看這個借款合同,原告與其妻子的矛盾不應該轉(zhuǎn)移到我這里。我沒有借過原告30萬元。證人崔某的陳述是真實的,與我方需要表達的意思及我方主張的待證事實相互印證。庭審中的辯論意見:2018年6月5日庭審時原告自述借給被告的30萬元是原告做的三筆生意掙得的,而本次庭審時原告方?jīng)]有說明三筆借款的時間、地點,只是陳述了7月份開始攢錢等等,原告方對本案基本事實陳述自相矛盾,故此可以看出原告訴請的借款事實是不存在的。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9月7日,被告崔某某向檀某某出具欠條一張,欠條顯示:今欠檀某某人民幣叁拾萬元整(300000元)。
本院認為,原告檀某某稱被告崔某某在2014年借其300000元是分三次借的,就其主張,原告提交了營業(yè)執(zhí)照和記賬本。原告稱筆記本是其妻子或店長寫的,但是具體是誰寫的,原告未能進一步提供證據(jù),并且從筆記本上也不顯示原告出借資金的相關信息。
綜上所述,原告檀某某訴稱被告崔某某借其300000元的證據(jù)不足,本院對其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
的解釋》第九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檀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5800元,由原告檀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褚瑞華
人民陪審員 張新林
人民陪審員 楊樂
書記員: 楊冠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