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梁某某。
委托代理人向利民,宜昌市猇亭區(qū)誠成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原告鄧某某。
委托代理人余立寧,湖北三雄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梁俊。
委托代理王作壽,湖北建和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蔡世秀。
委托代理人張元芝,湖北楚賢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梁某某。
委托代理人劉立新,湖北楚賢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一般代理。
原告梁某某、鄧某某、梁俊與被告梁某某物權確認糾紛一案,本院審理后于2013年12月3日作出(2013)鄂猇亭民初字第493號民事判決書,原告梁某某、鄧某某、梁俊與被告梁某某不服該判決,均在法定期間提出上訴。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后,以原審違反法定程序為由,裁定撤銷本院(2013)鄂猇亭民初字第493號民事判決,將本案發(fā)回本院重審。本院于2014年7月4日收到二審法院退還的卷宗后,另立本案案號為(2014)鄂猇亭民初字第00459號。本院依法適用普通程序,組成由審判員鄧希橋擔任審判長、審判員張斌與人民陪審員胡學林參加的合議庭審理本案。本案審理中,本院依職權通知蔡世秀作為本案共同原告參加訴訟。2014年9月26日,本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告梁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向利民、鄧某某的委托代理人余立寧、梁俊的委托代理人王作壽、原告蔡世秀的委托代理人張元芝、被告梁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立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庭外和解時間一個半月不計入審限。因案情復雜,本案審限經(jīng)批準延長六個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一)原告梁某某與其胞弟梁倫和、母親鄧某某、父親黃世忠于1959年共同在宜昌市猇亭區(qū)原馬鬃嶺村2組(后馬鬃嶺村并入猇亭區(qū)高家店村,原馬鬃嶺村2組并入高家店村1組)修建了二正一偏的房屋。1975年,梁某某的胞弟梁某甲又在前述房屋旁邊修建了一正一偏的房屋。后梁倫和、梁某甲先后離開該居住地在外成家。原告梁某某及其父母、妻子兒女在前述房屋共同居住生活。梁某某與蔡世秀婚后共生育子女4人,依次為梁巨芹、梁某乙、梁俊、梁某某。黃世忠于1982年去世,梁某乙于1984年被招錄為公務員,梁巨芹于1985年出嫁,梁俊于1987年結婚。1995年3月,因三峽機場建設需要,梁某某一家居住的前述房屋連同后來在旁邊建造的牛欄屋被征收,共獲得補償款19333.60元。同年3月至1996年1月間,梁某某家庭承包的部分山林田土陸續(xù)被征收,陸續(xù)獲得的補償款共計有6973元。
(二)因居住房屋被征收,梁某某、梁某某于1995年5月開始在猇亭區(qū)馬鬃嶺村2區(qū)××村另建住宅。在房屋建造過程中,梁某某、梁某某均實際參與建造,梁某某主要負責設計、材料采購、請工等,梁某某主要負責請工、現(xiàn)場照應等,蔡世秀則負責做飯。房屋建造時,梁某某一家的同住家庭成員有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梁某某4人。至1996年1月,已建成一棟磚混結構的兩層樓房,還建造了部分附屬房屋。該房屋建好后,由梁某某夫婦、梁某某、鄧某某居住。1997年,梁某某為該房屋在土地管理部門補辦了集體土地建設用地使用證。該土地使用證載明的土地使用者為梁巨玉,但土地登記審批表載明,用地申請者家庭人口4人,地上物類別及權屬為“該戶所有”。因當?shù)剞r(nóng)村房屋均未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書,該房屋亦未辦理。梁某某結婚后,其妻向紅艷及其女梁馨源亦在該房居住。后猇亭區(qū)馬鬃嶺村整體并入猇亭區(qū)高家店村,原馬鬃嶺村2組并入高家店村1區(qū)××村,前述新建房屋的門牌號被確定為高家店村1-20號。2010年,梁某某對該房屋進行了加頂。
(三)2013年9月,因猇亭區(qū)××村機場路擴建項目建設需要,猇亭區(qū)高家店村1-20號房屋被列入征收范圍。同月6日,梁某某與宜昌市猇亭區(qū)房屋征收與補償管理辦公室(以下簡稱猇亭征收辦)簽訂《房屋征收與補償安置協(xié)議》。協(xié)議主要內(nèi)容為:甲方(征收辦)征收乙方梁某某座落于猇亭區(qū)高家店村1-20的房屋,其中主房220平方米,附屬房屋72.81平方米;乙方選定的補償方式為房屋產(chǎn)權調(diào)換方式,甲方提供的用于產(chǎn)權調(diào)換的房屋為建造于猇亭安置小區(qū)的安置房(非現(xiàn)房),磚混結構的安置房調(diào)換價為1500元/㎡,鋼混結構的安置房調(diào)換價為1860元/㎡;被征收房屋的調(diào)換補償總價為645000元(協(xié)議載明的明白卡調(diào)換補償價為324767.70元,簽約核定更調(diào)320232.30元。明白卡為當?shù)卣魇詹块T發(fā)放給被征收人的已載明征收部門計劃給予被征收人的補償明細單,含三個月過渡費,核定更調(diào)是征收部門核定的在明白卡載明的補償?shù)葦?shù)額之外增補給被征收人的補償,即調(diào)增的部分),因乙方暫定350㎡的磚混結構的安置房,甲方暫按乙方選定面積的磚混結構的安置房扣款525000元,余12萬元由甲方支付給乙方;乙方按規(guī)定依序選擇安置房,安置房的最終價格以實際結構、面積、樓層按規(guī)定結算為準,與暫扣調(diào)換價相抵后多退少補;甲方交付安置房之前向乙方支付過渡安置費,約定的過渡期為十個月,逾期則適當調(diào)高發(fā)放標準,至安置房交付后60日止;乙方須于2013年9月18日前將被征收房屋搬遷騰空并將房屋、鑰匙、權屬證書交甲方。協(xié)議簽訂后,梁某某即向猇亭征收辦交付了被征收房屋,猇亭征收辦亦將扣除調(diào)換價后的補償款余款及前三月的過渡安置費共12萬元存入以梁某某名義開立的銀行存折,并將存折交給了梁某某。2014年3月17日,宜昌市猇亭區(qū)虎牙街道辦事處向梁某某支付了額外補償款10萬元。2015年3月12日,宜昌市猇亭區(qū)虎牙街道辦事處財務部門對前述10萬元的用途作出了如下說明:“此款系高家店村1-20號房屋征收拆遷補償款,已由猇亭工行于2014年3月17日通過銀行直達于高家店區(qū)××村1區(qū)××村居民梁某某賬戶?!辈⒃谠撜f明內(nèi)容上加蓋了該街道辦事處財務專用章。
(四)猇亭區(qū)高家店村1-20號房屋被征收后,梁某某在他處租房居住,蔡世秀隨梁某某居住,梁某某與鄧某某則在他處居住。猇亭征收辦對被征收人過渡安置費的發(fā)放標準為,前十個月為6元/月/㎡,此后8元/月/㎡,根據(jù)被征收房屋主房面積計算。梁某某一家的過渡安置費亦是按前述標準計發(fā)的。猇亭征收辦實際從2013年9月5日開始計算梁某某一家的過渡安置費,前三個月(即2013年9月5日至同年12月4日)的過渡安置費3960元(220㎡×6元/㎡×3月)已包含在《房屋征收與補償安置協(xié)議》確定的645000元的總補償款中。此后的過渡安置費發(fā)放情況為:2013年12月5日至2014年7月4日,每月1320元(220㎡×6元/㎡),2014年7月5日至2015年7月4日,每月1760元(220㎡×8元/㎡),共計30360元。按有關文件規(guī)定,若被征收人家庭中有殘疾人,則過渡安置費標準可以在原定標準上提高20%。因鄧某某系殘疾人,猇亭征收辦另補發(fā)殘疾人增加過渡安置費至2015年7月4日止,共計6864元。合計已發(fā)放41184元。前述過渡安置費,猇亭征收辦均已發(fā)放至梁某某的銀行存折。
(五)猇亭征收辦為被征收人提供的用于產(chǎn)權調(diào)換的安置房有大、中、小三種戶型,大戶型面積約130平方米,中戶型約90平方米,小戶型約60平方米。梁某某選定的350平方米的安置房實為2套大戶型的安置房和1套中戶型的安置房,但最終的面積要以實際交付房屋的面積為準,其價格最終要根據(jù)交付房屋的具體結構(磚混或鋼混)、實際面積、樓層按規(guī)定結算,征收辦已預先扣留的補償款可以相應折抵被征收人應當支付的調(diào)換房屋總價款。至2015年7月5日止,猇亭征收辦仍未向梁某某一家交付安置房。
(六)梁俊于1987年11月與戶籍在枝江市江口鎮(zhèn)友誼村(現(xiàn)為枝江市馬家店街辦中橋村)的董桂萍結婚。1997年7月,梁俊的戶籍由猇亭區(qū)遷至枝江市江口鎮(zhèn)友誼村。原馬鬃嶺村二區(qū)××村1993年上交款明細表顯示,1993年梁某某家應交特產(chǎn)稅人口為4人。
(七)2006年5月6日,梁某某、蔡世秀、梁倫和、梁某甲、梁巨芹、梁某乙、梁俊在梁某某未參與的情況下,就鄧某某、梁某某、蔡世秀三人的贍養(yǎng)問題、高家店村1-20號房屋的所有權問題、占地補償款歸屬與管理問題、家庭承包責任田與山林處理問題等進行了協(xié)商,并達成了《梁某某家庭關于贍養(yǎng)和財產(chǎn)處理及繼承的協(xié)議》,其中關于處理高家店村1-20號房屋的主要協(xié)議內(nèi)容為,“現(xiàn)以梁某某名義辦理的土地使用權證的房屋,因是95年拆原房所建,其所有權屬鄧某某、梁某某、蔡世秀及梁某乙、梁俊、梁某某共同所有,現(xiàn)在房屋的所有權憑證應以梁某某名義辦理,已辦為梁某某名義的,可以保留,但要經(jīng)梁某某、蔡世秀、梁某乙、梁俊同意,且梁某某要親自寫明房屋所有權不是自己的文字憑證,并要將已辦理的房屋憑證交由梁某乙、梁俊管理?!笔潞罅耗衬骋辔丛谠搮f(xié)議書上簽名。
本院認為,因房屋被征收后所獲得的相關財產(chǎn)權益,是原被征收房屋的財產(chǎn)形態(tài)的轉化,現(xiàn)原、被告為此而發(fā)生共有與分割之爭訟,故本案案由應確定為共有糾紛。本案的爭議焦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被征收的高家店村1-20號房屋(以下簡稱案涉房屋)是共有財產(chǎn)還是個人財產(chǎn)?若為共有,則共有人有哪些?二是訟爭房屋被征收所獲得的相關財產(chǎn)權益如何分配?對前述爭議焦點,本院評判如下:
一、關于案涉房屋是否系共有財產(chǎn)的問題。首先,房屋的權屬,應當遵循房地一體原則,即房屋的所有權與該房屋所占用土地的土地使用權人應當歸屬于同一主體。而土地使用權人的認定,應以登記為準。本案中,被告梁某某當庭承認案涉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權共有人有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與梁某某4人,原告梁某某、鄧某某、梁俊提交的土地登記申請審批表載明的土地使用者所在家庭人口亦為4人,且案涉房屋建造時梁某某一家的同住家庭成員已只有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與梁某某4人,故應認定該4人為案涉房屋的宅基地使用權人。梁俊于1987年即已成家在外,案涉房屋建造時已非梁某某家庭的同住成員,其不應認定為案涉房屋的宅基地使用人。根據(jù)房地一體原則,應當認定案涉房屋為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與梁某某4人共有。其次,案涉房屋建造于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與梁某某家庭共同生活關系存續(xù)期間,梁某某、梁某某、蔡世秀均實際參與了房屋的建造,理應被認定為案涉房屋的共有人,鄧某某雖因年老不能參與建造,但其作為家庭的同住長輩,對家庭財產(chǎn)的原始積累作出過貢獻,其亦應當被認定為案涉房屋的共有人之一。再者,從建房資金的來源來看,被告梁某某主張房屋為其個人建造,但提交的證據(jù)并不足以證實建房系其個人獨自出資。而且,按照其當時的工作年限和收入水平,也不具有獨資建房的經(jīng)濟能力。故可推定,老房屋及土地被征收后的部分補償款已用于案涉房屋的建造。由于鄧某某、梁某某、蔡世秀系老房屋的補償款的主要權利人和土地補償款的權利人之一,故應認定該3人對案涉房屋有出資。同時原告方提交的證據(jù)亦不足以證明老房屋及土地被征收后的補償款已全部用于建造案涉房屋,故本院亦應推定在案涉房屋的建造中梁某某亦有出資。因此,從建房資金來源的角度來看,案涉房屋亦應認定為共有?;谇笆隼碛桑驹赫J定案涉房屋為梁某某與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共同共有的家庭財產(chǎn)??紤]到案涉房屋建造時的建房目的為家庭居住需要和梁某某結婚需要的情況,以及各共有人對建房的貢獻大小,本院認定案涉房屋的共有一方為梁某某,另一方為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被告梁某某、原告蔡世秀所持案涉房屋土地使用權為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與梁某某4人共有但案涉房屋為其個人所有的抗辯意見,不僅有違房地一體原則,且與案涉房屋系同住家庭成員共同建造、共同出資的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原告梁某某、鄧某某、梁俊所持梁俊系案涉房屋共有人的意見,與查明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納。
二、關于案涉房屋被征收所獲得的相關財產(chǎn)權益如何分配的問題。由于案涉房屋系梁某某與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共有,故該房屋被征收后所獲得的財產(chǎn)權益亦為共有?!吨腥A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九條規(guī)定,共同共有人在共有的基礎喪失或者有重大理由需要分割時可以請求分割。本案中,案涉共有房屋已被征收,房屋所有權已消滅,其財產(chǎn)形態(tài)也已發(fā)生轉化,原告梁某某、鄧某某有權請求分割案涉房屋被征收后獲得的相關財產(chǎn)權益。該相關財產(chǎn)權益包括征收部門即將交付的3套安置房,扣除調(diào)換價后補償款余額、虎牙街道辦事處支付的額外補償款10萬元、過渡安置費四個部分。被告梁某某雖認為虎牙街道辦事處支付的10萬元系其當釘子戶后獲取的額外利益、應歸屬于其一人所有,但該10萬元系因案涉房屋被征收而取得,應屬于征收補償利益,梁某某的相應抗辯意見,本院不予采納。原告蔡世秀作為共有權利人,其未放棄實體權利,其有權分得應當分得的部分。至于蔡世秀是否將其分得的權益贈與他人,屬于其實體權利的自行處分,不屬于本案處理范圍。
由于案涉房屋被征收后可獲得的3套安置房尚未交付,各套安置房的地點、樓層、面積、價值尚不能確定,故不能采用實物分割或折價、拍賣、變賣的方式予以分割,只能采用按份所有的方式予以處理。至于各共有人分得的比例,本院酌定為梁某某50%,梁某某與蔡世秀各20%,鄧某某10%。安置房交付并結算時所需退還或補交的費用,可按本院確定的分割比例由各共有人領取或補交。
各共有人所獲補償款扣除安置房調(diào)換價后的余額為216040元(12萬元-預發(fā)的三個月過渡安置費3960+虎牙街道辦事處支付的10萬元),亦應按梁某某50%、梁某某與蔡世秀各20%、鄧某某10%的比例予以分割。該款已由梁某某一人領取,應由梁某某按本院確定的比例支付給其余各共有人。
由于過渡安置費是按被征收的主房面積而不是按被征收人需安置人口數(shù)計算的,故過渡安置費應按各共有人的權利份額予以分割,但對殘疾人增加發(fā)放的部分,應分割給殘疾人,即鄧某某。案涉房屋被征收后,征收辦已發(fā)放的至2015年7月4日止的過渡安置費為41184元(其中含對殘疾人增加發(fā)放的過渡安置費6864元),該款已全部由梁某某掌控,應由梁某某將梁某某分得的6864元(34320元×20%)、蔡世秀應分得的6864元(34320元×20%)、鄧某某分得的10416元(34320元×10%+6984元)分別支付給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其余部分,由梁某某分得。2015年7月5日以后發(fā)放的過渡安置費,亦應按前述分割辦法予以分割。
原、被告所持征收所獲權益分割的其他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梁某某依據(jù)其與宜昌市猇亭區(qū)房屋征收與補償管理辦公室簽訂的《房屋征收與補償安置協(xié)議》所取得的安置房屋,由被告梁某某、原告梁某某與蔡世秀、原告鄧某某按份共有,被告梁某某的權利份額為50%,原告梁某某與蔡世秀的權利份額各為20%,原告鄧某某的權利份額為10%。安置房交付結算手續(xù)由被告梁某某辦理,結算后應退還或補交費用的,由被告梁某某、原告梁某某與蔡世秀、原告鄧某某按前述份額比例領取或補交。
二、被告梁某某已領取的扣除安置房調(diào)換價后的補償款余額216040元,由被告梁某某分得108020元,原告梁某某與蔡世秀各分得43208元,鄧某某分得21604元。被告梁某某應將原告梁某某與蔡世秀、鄧某某分得的部分分別支付給原告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
三、被告梁某某已領取的過渡安置費41184元,由被告梁某某分得17040元,原告梁某某與蔡世秀各分得6864元,原告鄧某某分得10416元。被告梁某某應將原告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分得的部分分別支付給原告梁某某、蔡世秀、鄧某某,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履行。2015年7月5日以后發(fā)放的過渡安置費,先由原告鄧某某分得其中的屬于給予殘疾人的部分即總額的20%,其余部分按被告梁某某50%、原告梁某某、蔡世秀各20%、原告鄧某某10%的比例分割。
四、駁回原告梁某某、鄧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五、駁回原告梁俊的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1622元,由原告梁俊負擔2324元,原告梁某某與蔡世秀各負擔1860元,原告鄧某某負擔930元,被告梁某某負擔4648元。保全申請費1270元,由被告梁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鄧希橋 審 判 員 張 斌 人民陪審員 胡學林
書記員:劉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