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張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成振宇,河北魏利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李艷萍。
委托訴訟代理人:成振宇,河北魏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栗雙某。
委托訴訟代理人:栗志超,河北昌寧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張某、李艷萍因與被上訴人栗雙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魏縣人民法院(2016)冀0434民初18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7月1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張某、李艷萍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成鎮(zhèn)宇、被上訴人栗雙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栗志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張某、李艷萍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并改判駁回被上訴人栗雙某對李艷萍的訴訟請求,或發(fā)回重審。上訴費用由被上訴人栗雙某負擔。事實和理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首先“二被告在家庭做生意期間”不是事實,也沒有證據(jù)證明,事實上不存在家庭做生意,而是由上訴人張某做生意。其次,借條上沒有李艷萍的簽名,不能認定“李艷萍借原告現(xiàn)金3萬元整”。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一審判決即認定李艷萍是借款人卻判決李艷萍負連帶責任,自相矛盾。一審認定借款實際上由李艷萍管理并用于家庭做生意,這一判詞是一審判決臆造而來。
栗雙某辯稱,錢是李艷萍拿的,條是李艷萍打的,他只是加蓋了張某的一個手章,并沒有張某的簽字,所以一審法院讓李艷萍承擔責任是正確的,要求維持原判。
栗雙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判決二被告償還借款本金及利息。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二被告家庭在做生意期間,經(jīng)李艷萍手曾多次借原告現(xiàn)金,并按約定償還本息,2014年10月21日李艷萍又借原告現(xiàn)金3萬元整,并由李艷萍親筆向原告出具借條一張,加蓋了張某手章并書寫了張某姓名,內(nèi)容為“今借栗雙某現(xiàn)金30000元,利息1.2分,拐里北張某,2014年10月21日”。原告多次找二被告催要借款未果,訴至法院。另查明,被告李艷萍系張某兒媳。
一審法院認為,二被告在家庭做生意期間經(jīng)李艷萍手借原告現(xiàn)金3萬元,并約定了利息,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雙方無異議,理應償還,就該案實際情況,雖在借條上未書寫李艷萍姓名但該借款實際上由李艷萍管理并用于家庭做生意,故李艷萍應負連帶償還責任,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87條、第108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被告張某在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償還原告借款30000元,并支付利息(從借款之日起至判決生效之日止,按每元每月1.2分計算);二、被告李艷萍對以上款項負連帶償還責任。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550元,由二被告負擔。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對當事人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為,2014年10月21日李艷萍書寫的借條內(nèi)容為“今借栗雙某現(xiàn)金30000元,利息1.2分,拐里北張某,2014年10月21日”。從該借條的字面看,不顯示李艷萍是借款人,而借條的落款處“拐里北張某”應為借款人。一審庭審時,張某明確表示,“借款經(jīng)李艷萍手,錢是我用的,讓李艷萍代我寫的借據(jù),我每年都給原告結算利息直至到2015年8月”。綜上,本院認定事實如下:2014年10月21日張某向栗雙某借款3萬元,李艷萍受張某授權以張某名義出具了借條。一審認定事實有誤。
本院認為,栗雙某稱“栗雙某把借條拿回家后發(fā)現(xiàn)沒有李艷萍的簽名,就找到了李艷萍,李艷萍說:不用簽字,都是家庭用的錢”。就栗雙某的該說法,李艷萍不認可,而從查明的事實看,李艷萍沒有在借條上注明其是借款人,栗雙某持有該借條,如認為李艷萍是借款人,應讓李艷萍在該借條的落款處簽署李艷萍的名字。故栗雙某的該說法不成立。借條是以張某的名義出具,李艷萍為張某的兒媳,一審法院判決張某兒媳李艷萍承擔張某欠下的債務,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
綜上所述,李艷萍、張某的上訴請求成立,應予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不當,應予改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魏縣人民法院(2016)冀0434民初185號民事判決的第二項。即,李艷萍對以上款項負連帶償還責任;
二、變更魏縣人民法院(2016)冀0434民初185號民事判決的第一項為:張某在判決生效后10日內(nèi)償還栗雙某借款30000元,并支付利息(從借款之日起至本判決確定的履行期限屆滿時止,按每元每月1.2分計算)。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550元,由張某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550元由栗雙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志平 審 判 員 宋世忠 代理審判員 張增民
書記員:王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