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一審原告):林海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綏棱縣。
委托代理人:崔寶華,黑龍江三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綏棱縣。
委托代理人:方謳,黑龍江張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一審被告):林存有,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綏棱縣。
上訴人林海軍因與被上訴人王某某、林存有第三人撤銷之訴一案,不服綏棱縣人民法院(2018)黑1226民撤1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11月1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林海軍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崔寶華與被上訴人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方謳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林存有經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綏棱縣人民法院于2016年3月28日作出(2016)黑1226民初276號民事判決的基本事實為:原告王某某、被告林存有自1990年11月份未辦理結婚登記以夫妻關系共同生活,共同生活前原、被告都是喪偶,原告帶有三名女兒,被告帶有三個女兒,一個兒子,現(xiàn)均已成年。原、被告沒有生育子女,2007年原、被告因家庭矛盾分居生活至今。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中雙方在綏棱縣長山鄉(xiāng)××共××7ロ人承包地分別為林存有、王某某、林海英、林海軍、林海玲、林海娟、林海俠,每人分得水田3.5畝,旱田5.35畝,被告的大女兒和三女兒因出嫁戶口遷出沒有分到承包地。現(xiàn)原、被告七口人的承包地轉包給他人耕種至2016年末到期。原告認為,雙方感情不和分居長達10年,感情早已破裂。故提起訴訟,要求與被告離婚;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原告在庭審中增加訴訟請求,請求由原告經營自己的應分承包田8.5畝,其中水田3.5畝,旱田5畝。判決:一、準許原告王某某與被告林存有離婚;二、原告王某某在綏棱縣長山鄉(xiāng)幸福村于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中分得的家庭承包地8.85畝(其中水田3.5畝,旱田5.35畝)自2017年開始由原告經營。案件受理費300元,減半收取150元,由原告負擔。綏棱縣人民法院審理林存有、王某某離婚案件的書記員出具情況說明1份,主要證實:林存有的兒子林海軍在原告王某某與被告林存有離婚糾紛一案庭審過程中全程旁聽庭審,是其接送被告林存有,送達回證的簽字是林存有本人書寫。一審法院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有獨立請求權或雖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jù)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人民法院經審理,訴訟請求成立的,應當改變或者撤銷原判決、裁定、調解書,訴訟請求不成立的,駁回訴訟請求?!绷趾\娖鹪V時訴爭判決已生效一年多,雖然林海軍稱其在外打工,2017年12月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但經過審查,林存有離婚訴訟期間林海軍一直陪同,明確知曉判決書的內容,作為林存有的兒子,林海軍應當知曉判決結果并知道自己的權益已被侵害,卻沒有在六個月內向法院主張權利。故林海軍的訴訟已超過期限,應當駁回。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二百九十六條、第二百九十八條、第三百條的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林海軍要求撤銷黑龍江省綏棱縣人民法院(2016)黑1226民初276號民事判決書第二項“原告王某某在綏棱縣長山鄉(xiāng)幸福村于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中分得的家庭承包地8.85畝自2017年由原告經營”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75元,由原告林海軍承擔。
二審審理中,當事人未提交新證據(jù)。
本院確認前述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
本院認為,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五十六條:“有獨立請求權或雖沒有獨立請求權但案件處理結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的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但有證據(jù)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的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損害之日起六個月內,向作出該判決、裁定、調解書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薄T诹执嬗信c王某某離婚案件審理期間,林海軍一直陪同林存有訴訟,已知悉其民事權益可能受到損害,在判決后六個月內未提起撤銷之訴,在判決后一年多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已超過了法定期限。上訴人林海軍主張其在外打工,不知判決內容,未超過法定期限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上訴人林海軍的上訴請求不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不當,應予糾正。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裁定如下:
審判長 孟慶波
審判員 王楊楊
審判員 慕安萍
書記員: 石陽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