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林建軍,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團風縣人,住湖北省團風縣。
委托代理人王磊,湖北鄂東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告陽某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黃岡中心支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110067645212X1)。
住所地:黃岡市黃州大道140號教育優(yōu)秀人才安居小區(qū)商住樓*層。
負責人陳先猛,該公司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劉洋,該公司工作人員,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委托代理人舒勤,湖北齊安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原告林建軍訴被告陽某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黃岡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陽某財險黃岡公司)財產(chǎn)損失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11月16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由審判員趙劍平獨任審判,于2016年12月2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林建軍及其委托代理人王磊、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舒勤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林建軍訴稱,2015年7月10日,原告為其擁有完全所有權的鄂J×××××小型普通客車通過電話營銷的方式,在被告處購買了二份保險:一份是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一份是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保費分別是855元和860元;保險期限:2015年7月11日至2016年7月10日。原告在購買上述兩份保險的同時,被告向原告贈送了一份“車+意10周年紀念版5座”保險,每座保險金限額10萬元人民幣。2015年12月12日21時許,原告駕駛鄂J×××××小型普通客車在318國道新洲區(qū)邾城街下吳太十字路口與張慶生駕駛的鄂A×××××重型柵式貨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原告車上乘坐人漆新梅、林遠田、劉慧、陳李等受傷的交通事故。2015年12月30日,武漢市公安局新洲區(qū)分局巡邏大隊作出的新公交認字[2015]B021201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原告承擔此次事故的次要責任,張慶生負此次事故的主要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原告駕駛的鄂J×××××小型普通客車上乘坐人漆新梅、林遠田、劉慧、陳李分別向團風縣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訴訟,團風縣人民法院依法作出了(2016)鄂1121民初348號、(2016)鄂1121民初347號、(2016)鄂1121民初344號、(2016)鄂1121民初34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原告分別承擔乘坐人漆新梅、林遠田、劉慧、陳李的經(jīng)濟損失4445.78元、5937.83元、25513.20元、18382.68元,原告共計應當承擔上述乘坐人的經(jīng)濟損失54279.49元。上述判決已生效,且進入了強制執(zhí)行程序。上述判決生效后,原告依法向被告申請了理賠,被告卻于2016年7月5日作出了“關于鄂J×××××案件拒賠說明”,2016年7月12日作出了“拒賠通知書”,拒賠理由為:1、原告違背了《保險法》第五十二條的規(guī)定;2、原告違背了《機動車駕乘人員團體意外保險條款》的第六條第六項的規(guī)定。綜上所述,原告認為被告拒賠的理由不能成立,被告依據(jù)《保險法》的規(guī)定應當支付保險金,為此,原告特訴至人民法院,請求依法判決被告向原告支付保險金54279.49元,并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原告林建軍為支持其訴訟主張,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原告身份證。擬證明原告自然人身份情況。
證據(jù)二:交強險、第三者責任險保單、保險費收據(jù)、企業(yè)信息。擬證明原告向被告購買保險的事實。
證據(jù)三: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擬證明發(fā)生交通事故的事實;原告車輛乘坐人因交通事故受傷的事實。
證據(jù)四:法院判決書四份。擬證明原告應當承擔乘坐人的經(jīng)濟損失共計54279.49元。
證據(jù)五:拒賠說明、拒賠通知書。擬證明被告贈送了原告“車+意10周年紀念版5座”保險的事實,且在原告申請理賠后予以拒賠的事實。
證據(jù)六:原告的駕駛證、行車證。擬證明原告具有合法駕駛資格,事故車輛合法。
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內(nèi)向本院提交答辯狀,庭審時辯稱:1、原告主體不適格,應當由受傷的乘坐人起訴。2、被保險人林建軍有超載的違法行為,依據(jù)合同規(guī)定可以免責,同時改變車輛用途,本公司不應承擔責任,請求依法駁回原告起訴。
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為支持其答辯主張,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
證據(jù)一、機構(gòu)代碼、營業(yè)執(zhí)照。擬證明被告主體身份適格。
證據(jù)二、交通事故認定書和調(diào)查筆錄。擬證明發(fā)生保險事故時原告對涉案車輛有超載和改變用途的行為。
證據(jù)三、保險卡單生效程序截圖。擬證明生效時已對相關免責條款及拒賠事由進行了告知義務。
證據(jù)四、投保單及車+意10周年紀念版5座保險單。擬證明被告在原告投保過程中已告知原告為駕乘人員團體意外傷害險。
證據(jù)五、機動車駕乘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條款(2015版),擬證明該條款第六條第(六)款的免責條款中有超載。
經(jīng)庭審舉證、質(zhì)證,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對原告提供的證據(jù)均無異議,但提醒法庭注意,原告車輛核載5人,實載9人。原告林建軍對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提交的證據(jù)一無異議。對以上雙方均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依法予以采信。
原告對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提供的證據(jù)二中的調(diào)查筆錄有異議,認為詢問人無詢問資格,不清楚阮思翔的身份情況,不符合證據(jù)的形式要件,也沒有身份說明。駕駛證上是非營運車輛,原告沒有改變使用用途。對證據(jù)三的截圖有異議,該證據(jù)來源不詳,達不到舉證目的。對證據(jù)四真實性無異議,但該投保單只針對交強險及第三者責任險的告知義務,對舉證目的有異議,“車+意10周年紀念版5座”保險未說明是機動車駕乘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且該保險條款未給原告方,被告也沒有盡到告知義務。認為證據(jù)五中的保險條款無法證明被告給原告進行了告知義務。
結(jié)合庭審的舉證、質(zhì)證,本院依法分析、認證如下: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提交證據(jù)二中的調(diào)查筆錄雖有瑕疵,但經(jīng)本庭詢問,筆錄中的詢問人阮思翔為被告方的工作人員,且二份筆錄能夠相互印證,原告雖有異議,未提供足以推翻的證據(jù),故本院依法對原告本次從事客運運輸?shù)氖聦嵱枰源_認。證據(jù)三的程序截圖并非原告投保時的截圖,該程序截圖無法說明被告履行了告知義務,本院不予采信。原告對證據(jù)四及證據(jù)五的真實性無異議,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真實性予以采信。
經(jīng)審理查明:2015年7月10日,原告林建軍在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為其個人所有的鄂J×××××面包車投保了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險及5萬元不計免賠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同時投保了陽某“車+意”10周年紀念版5座保險,保險期間為2015年7月11日至2016年7月10日。2015年12月12日,原告林建軍駕駛其個人所有的鄂J×××××面包車與張慶生駕駛鄂A×××××重型貨車在318國道新洲區(qū)邾城街下吳太十字路口相撞,造成兩車受損、車上人員漆新梅、林遠田、陳李、劉慧受傷的交通事故,該事故經(jīng)武漢市公安局新洲區(qū)分局交通巡邏民警大隊作出新公交認字[2015]B021201號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張慶生承擔此事故的主要責任,原告林建軍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有關:“機動車駕駛?cè)藨斪袷氐缆方煌ò踩?、法?guī)的規(guī)定,按照操作規(guī)范安全駕駛、文明駕駛。”之規(guī)定,該行為是造成此事故的次要原因,承擔此事故的次要責任。事故發(fā)生后,被告工作人員對面包車乘坐人林遠田、漆新梅進行了詢問。2016年7月5日,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作出《關于鄂J×××××案件拒賠說明》并通知了原告林建軍?,F(xiàn)原告為維護自身權益起訴至本院。
另查明,本院于2016年5月23日作出(2016)鄂1121民初344號、(2016)鄂1121民初346號、(2016)鄂1121民初347號、(2016)鄂1121民初348號四份民事判決書,判決原告林建軍賠償分別賠償劉慧、陳李、林遠田、漆新梅的損失25513.20元、18382.68元、5937.83元、4445.78元,上述合計54279.49元。該四份民事判決書已發(fā)生法律效力,現(xiàn)已進入強制執(zhí)行程序,被執(zhí)行人為原告林建軍。
本院認為,原告林建軍與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之間的車輛損失保險合同關系真實、合法,應屬有效?!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guī)定,對保險合同中免除保險人責任的條款,保險人在訂立合同時應當在投保單、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上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對該條款的內(nèi)容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明確說明;未作提示或者明確說明的,該條款不產(chǎn)生效力?!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保險人對其履行了明確說明義務負舉證責任。《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關于對保險法第十七條規(guī)定的“明確說明”應如何理解的問題的答復》指出,這里所規(guī)定的“明確說明”,是指保險人在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之前或者簽訂保險合同之時,對于保險合同中所約定的免責條款,除了在保險單上提示投保人注意外,還應當對有關免責條款的概念、內(nèi)容及其法律后果等,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或其代理人作出解釋,以使投保人明了該條款的真實含義和法律后果。依照上述法律規(guī)定,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應當就該免責條款作出足以引起投保人注意的提示,并就其概念、內(nèi)容及其法律后果以書面或者口頭形式向投保人作出常人能夠理解的解釋說明,同時還應舉證證明已履行了上述義務。本案中,原告林建軍雖然本次車輛從事營運性用途,亦在陽某財險黃岡公司提供的投保單上簽字確認,但該投保單系保險公司單方事先擬定的格式條款,不足以證明保險公司對投保人已履行了免責條款的解釋和說明義務,且車+意10周年紀念版5座保險單無原告林建軍的簽字確認,被告亦不能證明“車+意10周年紀念版5座”就是機動車駕乘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被告援引機動車駕乘人員團體意外傷害保險條款第六條的抗辯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采納。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應當提供證據(jù)證明履行了免責條款的明確說明義務或者被告在原告激活保險卡單的流程中履行了免責條款的明確說明義務,否則該免責條款依法不產(chǎn)生法律效力。本案中被保險車輛僅承擔次要責任,其雖然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guī)定,但從交警部門的認定意見看,車輛超載并不是導致事故發(fā)生的原因。綜上,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關于不應承擔賠付責任的答辯理由不能成立,被告應承擔相應的保險理賠責任。該起交通事故案件現(xiàn)已進入執(zhí)行程序,原告林建軍作為被執(zhí)行人對乘坐人劉慧、陳李、林遠田、漆新梅有賠償義務,且已履行了部分義務,被告陽某財險黃岡公司辯稱原告主體不適格,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二條、第十七條第二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一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陽某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黃岡中心支公司在保險范圍內(nèi)賠償原告林建軍的經(jīng)濟損失54279.49元。限在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付清。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二十九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案件受理費1160元減半收取后為580元,由被告陽某財產(chǎn)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黃岡中心支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在提交上訴狀時應預交上訴費用,款匯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立案庭,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nèi)未預交上訴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判員 趙劍平
書記員: 彭先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