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某,漢族,農(nóng)民。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相曾,男,黑龍江勤勉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張海軍,漢族,農(nóng)民。被告:宋某某,漢族,農(nóng)民。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解除與二被告的合伙關系,由二被告返還原告電子汽車衡、平臺秤;2、判令二被告支付2011年至2017年利潤的一半即90000元給原告;3、訴訟費用由二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二被告系夫妻關系。2009年初,二被告與原告協(xié)商,并口頭約定由原告提供電子汽車衡、平臺秤,二被告提供場地,收入各半。隨后,原告將其花費58000元購置的電子汽車衡、平臺秤安裝在二被告院內。2009年、2010年原告分得利潤10880元、18030元。2011年至2017年二被告違反承諾,單方收款。至今分文未分配利潤給原告。按被告宋某某當庭承認的每年盈利5000元至6000元不等來計算,原、被告應各自分得利潤105000元。經(jīng)多次協(xié)商未果,故訴至法院。二被告辯稱,2009年原告把秤挪到二被告家。2009年和2010年西瓜瓜市收的錢歸原告。原告應該拿出包括檢秤和電費在內的費用給二被告。原告已得到的這兩年的錢就是原告賣秤給二被告的錢。2010年以后,地秤歸二被告,和原告就沒關系了。二被告和原告不存在合伙關系。不存在給付原告利潤的問題。且訴訟時效已過。請駁回原告訴訟請求。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異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2009年原告與二被告經(jīng)過協(xié)商,口頭約定由原告提供電子汽車衡(地秤)、平臺秤,二被告提供場地,原告將花費58000元自購的電子汽車衡、平臺秤安裝在二被告院內,為瓜果、糧食檢斤過秤,取得經(jīng)營收入。2009年、2010年原告負責檢斤過秤,管錢管賬,原、被告都收到了一定的收入。2010年以后二被告以地秤已賣給他們了為由不讓原告參與經(jīng)營管理。本院認為,個人合伙是指兩個以上公民按照協(xié)議,各自提供資金、實物、技術等,合伙經(jīng)營、共同勞動。不難看出,原告將其電子汽車衡、平臺秤安裝在被告院內,為瓜果、糧食檢斤過秤,取得經(jīng)營收入的過程就是合伙的過程。盡管原、被告未提供書面合伙協(xié)議,但不影響合伙成立。合伙的頭二年,原告管錢管賬,被告宋某某出具了收款收據(jù)??梢哉J定已對這兩年的盈余進行了分配。被告辯稱的“其得到的這兩年的錢就是原告賣秤給二被告的錢”的辯解主張,缺乏證據(jù)支持,本院不予采信。2011年開始,原、被告合伙經(jīng)營實際成為被告的個人經(jīng)營,合伙關系已不復存在。原、被告未對合伙事項訂立書面協(xié)議。原告提出的“要求解除其與二被告的合伙關系,由二被告返還原告電子汽車衡、平臺秤”的訴訟請求,依法應予支持。合伙經(jīng)營盈虧狀況,原、被告均未提供足夠證據(jù)證實。原告提出的“要求二被告支付2011年至2017年利潤90000元給原告”的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零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55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楊某某與被告張海軍、宋某某合伙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8月2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楊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相曾,被告張海軍(第二次庭審未到庭)、宋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解除原、被告的合伙關系;被告張海軍、宋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返還原告電子汽車衡、平臺秤;該電子汽車衡、平臺秤由原告自行拆除,費用自理;被告張海軍、宋某某有協(xié)助義務,不得設置障礙或阻攔;駁回原告楊某某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260元由被告張海軍、宋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