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中華人民共和國上海市楊浦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振龍,安徽江淮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林文彬,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802.058。
上訴人楊某某因與被上訴人林文彬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鄂武漢中民商外初字第0000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6年2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楊某某的委托代理人趙振龍到庭參加訴訟,被上訴人林文彬經本院依法公告?zhèn)鲉?,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本院對本案進行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楊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原審判決,改判支持上訴人的訴訟請求;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及理由:一審法院對涉案合同效力雖作了客觀公正的認定,但認定上訴人的起訴已過訴訟時效,屬認定事實錯誤,判決駁回上訴人的訴訟請求屬于適用法律錯誤。上訴人和案外人季某一直向被上訴人主張承包款,經多方尋找才得知被上訴人在北京豐臺區(qū)開辦汽車貿易公司,上訴人于2010年4月20日和朋友徐某一起到該公司辦公室要回人民幣(以下如無特別說明,均為人民幣)10萬元現(xiàn)金。證人徐某的證言可以證明該事實,且還有很多其他朋友知道此事。
楊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決林文彬支付楊某某承包款4848112元(由579375美元折合得來,以鑒定數(shù)額為準)及利息(以鑒定數(shù)額為準,自欠款之日起至付清之日止,月息按1分計算);2、本案訴訟費用由林文彬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1999年8月25日,楊某某、案外人季某作為發(fā)包人與林文彬(××)簽訂了一份《承包合同》,約定:阿根廷Laplata市大廣場飯店股東與股份分配為楊某某和林文彬各持股45%,季某持股10%。還約定:該飯店自1999年9月1日起由林文彬一人承包;林文彬每月付楊某某11250美元,但付給楊某某的承包款,首先用于償還楊某某欠林文彬的債務,當該債務還清時,楊某某方可開始領??;承包期限自1999年9月1日至2006年5月15日止。承包者林文彬必須預付4個月承包擔保押金,其中付給楊某某的45000美元以其欠林文彬的債務抵消;承包期間,林文彬如有任何一個月無法如期繳出承包金額,立即沒收承包金,并喪失承包資格;自正式承包日起,楊某某欠林文彬所有債務按計劃表償還等。
合同簽訂當日,楊某某、林文彬與案外人季某還簽訂了《楊某某還款計劃》、《楊某某領取承包款額記錄表(代收據)》。根據《楊某某還款計劃》所載明的信息,按約定的還款計劃,楊某某欠林文彬的債務,應在2002年1月,以林文彬應付給楊某某的承包款抵銷結束。林文彬僅在1999年9月還款明細欄中,簽名“收到45000還款1999年8月25日”。根據《楊某某領取承包款額記錄表(代收據)》所載明的信息,在2002年1月欄備注說明中有“本月已歸還借款$9068圓正”。從2002年2月至2006年5月15日的款項所屬期限欄后只有應付金額,領款人簽名和領款時間欄均是空白。
另查明,楊林登、林文彬及案外人季某對截止1999年8月31日的“大廣場飯店生財器具明細表”進行了簽字確認。
一審法院認為:
本案系楊某某基于與林文彬及案外人季某簽訂的《承包合同》提起的民事訴訟糾紛。因涉案《承包合同》的簽訂地及所涉飯店均在阿根廷共和國,且林文彬取得了阿根廷共和國國籍,故本案為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糾紛案件,應適用涉外民事訴訟程序進行審理。關于本案司法管轄權問題,涉案《承包合同》沒有約定發(fā)生爭議的解決方式,一審法院作為省會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在楊某某與林文彬均同意本案由一審法院管轄的前提下,一審法院對本案具有管轄權。關于本案法律適用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第三條規(guī)定,當事人依照法律規(guī)定可以明示選擇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法律。本案楊某某和林文彬均明示本案爭議解決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因此,本案爭議的處理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
本案中,涉案《承包合同》及所附的《楊某某還款計劃》、《楊某某領取承包款額記錄表(代收據)》均是合同當事方真實意思的表示,且未違反我國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合法有效,應受法律保護,合同各方當事人應當按照合同的約定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在《承包合同》簽訂當日,楊某某還與林文彬簽訂了《楊某某還款計劃》、《楊某某領取承包款額記錄表(代收據)》,對合同約定的承包款支付方式作出具體明確約定,即楊某某以其欠林文彬的債務充抵林文彬應當支付的部分承包款。林文彬在《楊某某還款計劃》中的1999年9月還款明細欄中,簽名“收到45000還款”;結合《承包合同》簽訂三方林文彬、楊某某及季某對截止1999年8月31日的“大廣場飯店生財器具明細表”進行了簽字確認的情況下,一審法院認為上述行為均是對《承包合同》約定內容的履行。對林文彬抗辯《承包合同》沒有實際履行的抗辯理由不能成立,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根據《承包合同》、《楊某某還款計劃》約定,楊某某從林文彬處應得的飯店承包款,首先用以充抵其欠林文彬的債務,充抵完全部債務后,楊某某才能從林文彬處領取飯店承包款,即楊某某實際領取承包款的時間應從2002年2月開始,直至《承包合同》約定的承包期限2006年5月15日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當事人約定同一債務分期履行的,訴訟時效期間從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計算”的規(guī)定,本案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楊某某與林文彬在《楊某某還款計劃》中約定的最后一筆承包款給付的時間2006年5月15日的次日起計算,訴訟時效期間屆滿的時間為2008年5月15日。但楊某某直到2010年7月27日,才向湖北省黃岡市中級人民法院起訴林文彬,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其權益不受法律保護。雖然楊某某主張林文彬曾在2010年4月20日向其支付過10萬元的承包款,但其提供的唯一證據只有證人徐某證言,在沒有其它證據予以佐證的情況下,該證人證言證明力較弱,對楊某某主張本案訴訟時效期間在2010年4月20日中斷,一審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楊某某起訴林文彬,超過了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一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事案件適用訴訟時效制度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駁回楊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本案案件受理費45585元,由楊某某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上訴人楊某某圍繞上訴請求,向本院申請證人季某、方某出庭作證,并申請本院調取北京匯京嘉悅汽車貿易有限公司2010年4月16日至20日期間,被上訴人林文彬支取10萬元的條據、流水帳、明細帳等證據,擬證明本案訴訟時效從2010年4月20日中斷。
證人季某陳述:我與楊某某、林文彬是合伙人,1999年在阿根廷開了家酒店,承包給林文彬經營,三方簽訂有承包合同,林文彬付給我們承包費,楊某某的承包費兩年后才能拿。我每個月到店里拿錢。直至2001年年底,阿根廷發(fā)生經濟動亂,林文彬從2002年開始就不付錢了。2003年我回國找到他,他說因為經濟困難給不了錢。2004年我讓我老公在國內有空去找林文彬要錢,當時也沒有碰到林文彬,至此以后我打電話給他,他都沒有接過。我在阿根廷碰到過林文彬的母親,得知他在上海。2005年,我得知楊某某回國,就跟他說要是找林文彬要錢,也幫我一起要。后來他反饋說沒有找到林。2006年我又回國找到林文彬,他說“爭取從2006年年底,每年年底還你10萬元,我肯定給你共40萬”,當時就給我3萬元。2006年下半年,我回到阿根廷跟楊某某說我找到林文彬了,并告訴他林文彬承諾分期還錢給我。2006年年底,楊某某當我的面打電話給林文彬,林文彬接過一次電話。后來林文彬就不接我們的電話了。2010年,我姐姐告訴我,楊某某還了她1萬美元,是因為楊某某碰到林文彬,林文彬給了他10萬元。2011年底、2012年初我又回國,都沒碰到林文彬。后來得知楊某某已經對林文彬起訴并且上訴了。
證人方某陳述:我與楊某某是朋友,他去阿根廷之前就認識。2005年到2010年間,我和楊某某通過電話,得知他和其他幾個人合伙開了一個飯店,林文彬欠楊某某的錢。從2005年起,我們打電話都會提到這事。2010年楊某某來到北京,他從我家去林文彬的公司,回來說要到了10萬元,而且阿根廷的一些朋友也都知道林文彬欠他錢的事情。
本院認為,證人季某、方某的證言與一審中的證人徐某的證言相印證,可以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上訴人申請調取證據,系對證明林文彬于2010年4月20日還款事實的證據進行補強,因證人徐某及季某、方某的證人證言能相互印證,故調取證據已無必要。
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對二審爭議的事實,本院認定如下:
2010年4月20日,楊某某與案外人徐某一同到北京匯京嘉悅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找到林文彬,林文彬向楊某某支付現(xiàn)金10萬元,但未對楊某某主張的剩余款項開具欠條。
本院認為,林文彬于2010年4月20日向楊某某支付現(xiàn)金10萬元的行為,并不構成本案訴訟時效中斷。
首先,因林文彬與楊某某約定分期支付承包款,故如一審判決所述,本案訴訟時效期間應從2006年5月15日至2008年5月15日。楊某某提交證人季某及方某的證言,擬證明楊某某在上述訴訟時效期間內向林文彬主張了本案債權,引起訴訟時效中斷并重新起算,但兩份證人證言的內容僅表明,楊某某向他人表達過其向林文彬主張債權的意向,并無直接證據能夠證明楊某某向林文彬主張債權的意思表示已經到達。即使證人季某于2006年年底聽到楊某某向林文彬致電主張債權,訴訟時效可以從2006年12月31日發(fā)生中斷并重新起算,本案訴訟時效也應至2009年1月1日屆滿,目前亦無證據證明訴訟時效在此期間內發(fā)生中斷。其次,楊某某認為林文彬于2010年4月20日支付10萬元的行為致使訴訟時效中斷,本院認為,林文彬支付10萬元的行為發(fā)生在本案訴訟時效期間屆滿之后,并不能引起業(yè)已經過的訴訟時效期間發(fā)生中斷。從訴訟時效制度的規(guī)定看,訴訟時效屆滿后,當事人之間的債務已經轉為自然債務,債務人在訴訟時效屆滿后自愿履行的行為,僅表明其對自愿履行的部分債務放棄在訴訟時效方面的抗辯權,該放棄抗辯權的行為是否涵蓋全部債務,應視債務人的意思表示而確定。本案中,根據證人徐某的證言可以證明,林文彬雖然向楊某某支付了10萬元,但林文彬同時拒絕對其余債務出具欠條,并明確表示“想打條子就法院見”,且林文彬答辯認為楊某某提起本案訴訟超過訴訟時效,故可以認定,林文彬并未放棄對楊某某主張的全部債務訴訟時效抗辯權,其支付10萬元的行為不能引起本案訴訟時效重新起算。楊某某上訴主張,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楊某某、案外人季某與林文彬簽訂協(xié)議,由林文彬承包經營酒店,并定期向楊某某、季某支付承包款,該協(xié)議系三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應為合法有效,對三方均具有約束力。林文彬雖未按協(xié)議約定向楊某某履行支付承包款的義務,但目前無證據證明楊某某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內向林文彬主張本案債權,其提起本案訴訟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法律不予保護。楊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案件受理費45585元,公告費560元,均由上訴人楊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萬海莉 審判員 胡正偉 審判員 曾 誠
書記員:吳迪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