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本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點軍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XX,湖北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周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司機,住枝江市。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先兵,湖北君任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住所地宜昌市伍家崗區(qū)中南路39號。主要負責人:閆偉青,該支公司總經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吳凡,男,該公司員工。委托訴訟代理人:郭飛,湖北三峽律師事務所律師。
楊本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判決由周某某和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共同賠償楊本成各項損失共計62413.64元,在訴訟過程中,變更訴訟請求中的損失金額為113103.41元(包括醫(yī)療費53045.01元、護理費1639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2500元、殘疾賠償金19133.4元、營養(yǎng)費3600元、后期治療費12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交通費1000元、鑒定費2200元、拐杖等費用235元)。事實和理由:2008年1月16日,周某某駕駛鄂E×××××汽車行駛至點軍區(qū)五龍大橋下時,將楊本成碰倒致其受傷,經事故認定,周某某負此次交通事故全部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周某某支付了大部分醫(yī)療費,但對其余損失未予支付,周某某駕駛的事故車輛在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辦理了交強險和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現(xiàn)楊本成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故訴至法院。周某某辯稱,事故車輛購買了保險,楊本成的損失應先由保險公司在交強險和商業(yè)險范圍內承擔;保險公司對保險免責條款未盡到提示義務,對其提出的核減醫(yī)保費用的主張應不予支持,即使要核減,也應當在交強險10000元醫(yī)療費限額內優(yōu)先支付該核減部分的費用;事故發(fā)生后,周某某積極履行了救助義務,墊付了部分費用,因為保險公司沒有理賠才造成了本次訴訟,不應由周某某承擔訴訟費;楊本成所作的鑒定是為了確定損失程度而發(fā)生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應由保險公司承擔鑒定費;對周某某預先墊付給楊本成的44913.77元,應由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直接返還給周某某。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辯稱,對交通事故發(fā)生的經過和責任劃分以交通事故認定書為準;保險公司在交強險與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范圍內依法承擔保險責任,但對醫(yī)療費應當按照國家醫(yī)療保險政策扣減非醫(yī)保用藥費用,對鑒定費和訴訟費,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楊本成第二次住院治療與本次交通事故無關,由此產生的相關費用不應由保險公司承擔;楊本成年近90歲,取內固定的手術存在一定風險,其訴請的后期治療費應待實際發(fā)生后再主張;楊本成的傷情應只構成一個十級傷殘,其主張的其他費用也存在標準過高,對過高部分應不予支持。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下列當事人雙方沒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及事故責任劃分;周某某駕駛的鄂E×××××號車輛在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辦理了交強險、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不計免賠率險以及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周某某駕駛的鄂E×××××車輛所有權人為楊威,周某某具有駕駛資格,借用該車時發(fā)生交通事故,楊本成明確不向楊威主張賠償責任;楊本成主張的殘疾賠償金按照城鎮(zhèn)居民相關標準予以計算;事故發(fā)生后,周某某支付了楊本成第一次住院期間的醫(yī)療費39299.77元、護理費4590元、伙食補助費1024元,合計44913.77元,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支付了醫(yī)療費10000元。對于下列事實,當事人雙方存在爭議,本院認定如下:一、關于楊本成第二次住院與本次交通事故有無因果關系。2018年1月16日,楊本成因發(fā)生交通事故被鄂E×××××號車撞傷左側髖部,被送入宜昌市中心人民醫(yī)院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于2018年1月23日行左股骨轉子間骨折閉合復位髓內針內固定術;后因雙足跟部壓瘡伴感染于2018年3月8日再次住院進行治療,第二次住院期間花費醫(yī)療費8460.21元,經社保報銷5373.67元后,個人實際支出3086.54元。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認為楊本成第二次住院是因其摔傷左髖部,且部分住院醫(yī)療費已經報銷,因此第二次住院應與本次交通事故無關。本院認為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的意見理由不充分,也未提供相反證據(jù)證實,對該意見不予采納。二、關于楊本成主張的具體賠償數(shù)額。1.醫(yī)療費。結合楊本成的醫(yī)療費收據(jù),本院據(jù)實認定為53023.33元。對楊本成自行報銷的醫(yī)療費,因其未予主張,本院不予處理;對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要求核減楊本成超出基本醫(yī)療保險標準的醫(yī)療支出8751.2元的意見,證據(jù)不充分,本院不予采納。2.住院伙食補助費。對第一次住院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1024元,雙方均無異議,本院予以確認;對第二次住院期間的伙食補助費認定為900元(50元/天×18天);兩次住院伙食補助費合計為1924元。3.后續(xù)治療費。因楊本成兩次出院醫(yī)囑均未注明何時取出內固定物,結合楊本成的年齡及身體狀況,后期治療費的必然性并不確定,在本案中不宜一并處理,楊本成可待該筆費用實際發(fā)生后另行主張權利。4.護理費。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但鑒定部門評定的護理期限包含后續(xù)治療期間的護理時限,而后續(xù)治療應待實際發(fā)生后另行主張,故本院根據(jù)出院醫(yī)囑,考慮到楊本成為高齡老人等實際情況,認定護理時限為兩次住院期間及第二次出院后一個月共計100天,護理費認定為11215元(4590元+1800元+35214元/年÷365天×50天)。5.營養(yǎng)費。根據(jù)第一次出院醫(yī)囑,本院認定營養(yǎng)費為960元(30元/天×32天)。6.殘疾賠償金。根據(jù)鑒定意見,楊本成因交通事故致左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的傷殘程度為十級,致雙下肢不等長的傷殘程度為十級,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認為楊本成左股骨轉子間粉碎性骨折不構成傷殘,但并不申請重新鑒定,本院對其意見不予采納,楊本成主張殘疾賠償金19133.4元(31889元/年×5年×12%),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認定。7.精神損害撫慰金。交通事故對楊本成身體和精神均造成一定損害,其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認定。8.交通費。雖楊本成未提供交通費票據(jù),但根據(jù)其就醫(yī)治療等情況,交通費應屬實際發(fā)生費用,本院酌情認定500元。9.殘疾輔助器具費。周某某和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不認可楊本成主張的拐杖等費用,但根據(jù)楊本成的傷情及“加強患肢功能鍛煉”、“雙拐輔助下適當下地行走鍛煉”的醫(yī)囑,其主張的拐杖費和助力器的費用屬康復的合理費用,本院根據(jù)其購買清單據(jù)實認定為195元。10.鑒定費。本院對楊本成傷殘程度的鑒定費550元予以認定,因未采納鑒定部門關于后續(xù)治療費、護理時限和營養(yǎng)時限的鑒定意見,對此三項鑒定費不予認可。以上楊本成的各項損失共計90500.73元(含周某某支付的44913.77元及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支付的10000元)。
原告楊本成與被告周某某、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楊本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XX、被告周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先兵、被告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吳凡、郭飛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周某某駕駛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致楊本成受傷并負事故全部責任,事故車輛在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辦理了交強險和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且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因此,楊本成因傷所致的各項損失,應先由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在交強險分項責任限額和商業(yè)第三者責任險范圍內予以賠償。對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辯稱其不應承擔鑒定費的意見,因該費用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的“必要的、合理的費用”,故對其辯稱意見本院不予采納。對周某某已支付給楊本成的費用,應由太平洋財保宜昌支公司支付給周某某。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九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六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支付原告楊本成90500.73元;因被告周某某和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已支付原告楊本成54913.77元,則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應實際支付原告楊本成35586.96元。二、被告中國太平洋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支付被告周某某墊付的款項44913.77元。上述款項均于本判決書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付清。三、駁回原告楊本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12元,由被告周某某負擔170元,由原告楊本成負擔42元。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殷紅霞
書記員:周詩韻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