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明,男,1956年生,漢族,住新華區(qū)。
委托代理人徐偉,河北冀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男,1953年生,漢族,住運河區(qū)。
委托代理人徐躍民,河北海岳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楊某明與被告王某某借款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曹鐵城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楊某明及其委托代理人徐偉,被告王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徐躍民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楊某明訴稱,2007年11月20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0萬元,并出具借條。后經原告多次向被告追要該筆借款,但被告始終未償還。為維護原告合法權益,訴至法院,要求判令被告償還原告借款20萬元,并承擔訴訟費。
被告王某某辯稱,原告所訴不是事實。被告并未向原告借錢。是原告為其子張鐵偉在石家莊市區(qū)法院安排工作自愿給付的費用。因沒能安排工作,其中大部分按照協(xié)議約定退還了原告,剩余4萬元在2008年8月份全部退還。該事情是經劉會蘭介紹的,劉會蘭知情。并且本案已經超過訴訟時效,原告的訴訟請求不應得到支持。
原告提交以下證據(jù):1、借條一份,證明該借條中沒有約定還款期限,該案并未超過訴訟時效;2、提交2012年7月8日至2013年1月15日期間和被告的電話錄音及書面整理資料,證明原告始終向被告主張權利。
被告質證意見如下:證1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借條的性質是收條;證2和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
被告提供以下反駁證據(jù):1、2007年11月20日協(xié)議一份,證明與原告提供借條是同一天所寫;2、2008年8月15日原告書寫收條一份,證明原告收到被告給付的4萬元;3、劉會蘭書寫的證明材料一份,證明協(xié)議事實的過程且被告已將借款還給了原告。
原告質證意見:證1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協(xié)議約定內容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該約定無效;證2無異議;證3中劉會蘭是聽被告說把錢還給了原告,并非是親眼所見,不能具有證明被告還款的法律效力。
經審理查明,2007年11月20日,原、被告簽訂協(xié)議一份。協(xié)議約定王某某借楊某明20萬元,用于給原告兒子楊鐵偉辦理進入石家莊市區(qū)法院工作。如在2007年12月8日前原告兒子楊鐵偉能進入石家莊市區(qū)法院上班,被告所借原告20萬元不用歸還。如在2007年12月15日前原告兒子楊鐵偉未能進入石家莊市區(qū)法院上班,被告所借原告20萬元必須在15日內歸還原告。協(xié)議簽訂當日,原告將20萬元給付了被告,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條一份,收到原告給付的20萬元錢款。協(xié)議簽訂后,因被告未能給原告兒子楊鐵偉安排去石家莊市區(qū)法院工作,原告遂向被告追要該筆借款。2008年8月15日,被告給付原告還款4萬元,剩余錢款未付。經原告多次向被告追要剩余借款,被告一直未給付,故原告訴至法院。
本院認為,本案中原告為給其兒子安排工作借款20萬元給被告,且被告向原告出具借據(jù),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以及借款行為,違反了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故該協(xié)議無效且借款行為不受法律保護。被告基于該無效協(xié)議所取得的利益屬于不當?shù)美罁?jù)法律規(guī)定應當予以返還。原告訴訟要求被告返還借款20萬元的主張,因被告出具原告收條可以證實被告已還借款4萬元,故本院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返還16萬元借款的訴訟請求。被告提供中間介紹人劉會蘭的書面證明材料,證實其已經還清原告剩余借款的主張,因劉會蘭未出庭作證,且其書面材料顯示的還款情況均是被告的傳來證據(jù),無法形成完整事實證據(jù)鏈條,對被告該抗辯理由本院不予確認。原告提供的錄音證據(jù)可以證實原告在持續(xù)向被告主張返還借款的權利,本案未超出訴訟時效保護期間,原告追要借款的行為應當受到法律保護。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十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王某某返還原告楊某明借款16萬元(限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履行完畢)。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300元,由被告王某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曹鐵成
書記員: 呂敏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