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宋博,上海方洛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地鐵第二運營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嘉定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征,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俊,男。
委托訴訟代理人:成大為,上海市高信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楊某某因與被上訴人上海地鐵第二運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地鐵二公司)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鐵路運輸法院(2018)滬7101民初104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9年2月1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9年3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楊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宋博、被上訴人地鐵二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成大為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楊某某上訴請求:一、撤銷(2018)滬7101民初1044號民事判決;二、依法改判支持楊某某關于醫(yī)療費人民幣(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3,519.28元、營養(yǎng)費2,400元、傷殘賠償金125,192元、護理費3,600元、交通費500元、衣物損失費1,000元、鑒定費2,550元,總計138,761.28元的訴訟請求。二審庭審中,楊某某當庭撤回了關于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和律師代理費5,000元的訴請。事實和理由:一、本案中并沒有第三方侵權人。楊某某系被站立在其前方同樣乘坐上行電梯的乘客帶倒壓傷,帶倒楊某某的乘客本身也是受害人,并無過錯,不是法律上的侵權人。即便本案存在合同與侵權競合的情況,楊某某也有權選擇地鐵二公司根據(jù)合同先行賠償,之后地鐵二公司可以再向第三方侵權人進行追償。二、楊某某受傷系在與地鐵二公司的運輸合同履行過程中,自乘客刷卡進站直至刷卡出站都是地鐵運輸合同的履行過程。按照我國《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之規(guī)定,除“旅客自身健康原因”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地鐵二公司應對此期間發(fā)生的全部乘客人身損害承擔合同法上的違約責任。案外第三人摔倒帶倒楊某某不能成為地鐵二公司的免責理由。三、地鐵二公司作為公共交通工具承運人,理應將乘客平安送達目的地。現(xiàn)楊某某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fā)生人身損害,地鐵二公司沒有全面履行合同義務,存在違約,理應依法承擔責任。四、地鐵二公司否認楊某某受傷與涉案事故之間的因果關系沒有依據(jù)。事發(fā)當天接診醫(yī)院的CT片已能證明楊某某的損害事實。如地鐵二公司堅持認為楊某某應自負事故責任,應根據(jù)舉證責任倒置原則承擔證明責任。五、一審判決違背常識與地鐵公司“乘客意外險”的保險機制。
地鐵二公司辯稱:一、沒有證據(jù)表明是地鐵本身或站內(nèi)電梯故障造成了楊某某的人身損害,楊某某要求上海地鐵二公司承擔合同違約責任沒有依據(jù)。楊某某自述受傷的直接原因是被案外第三人帶倒受傷,該原因是地鐵二公司作為公共運輸工具承運人不能預見、無法控制、不能預防的,不應歸責于地鐵二公司。二、楊某某在2017年5月9日摔傷,當天的診斷結論只記載其軟組織挫傷,沒有骨折的相關診斷;時隔一月后6月9日的復診卻診斷出楊某某發(fā)生了十根肋骨骨折的嚴重傷情,難以證明這十根肋骨的骨折與5月9日楊某某在地鐵站內(nèi)受傷之間存在法律上的因果關系。況且鑒定僅限于傷殘等級與“三期”,并不包括受傷原因。因此,楊某某的訴請缺乏事實與法律依據(jù),應予駁回。
楊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一、判令地鐵二公司賠償楊某某各項損失共計148,761.28元(醫(yī)療費3,519.28元、營養(yǎng)費2,400元、傷殘賠償金125,192元、精神損害撫慰金5,000元、護理費3,600元、交通費500元、衣物損失費1,000元、鑒定費2,550元、律師代理費5,000元);二、本案的訴訟費由地鐵二公司承擔。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7年5月9日,楊某某在上海曹楊路地鐵站乘坐手扶電梯上行至11號線地鐵站站臺過程中,由于前面乘客意外摔倒,導致站立在電梯下端的楊某某被上面摔倒的乘客壓住。地鐵二公司工作人員隨后趕到現(xiàn)場,經(jīng)詢問楊某某后撥打了120。當日楊某某被送到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進行救治。之后,楊某某多次去醫(yī)院就診。2018年1月18日,楊某某至上海申遠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鑒定所進行鑒定,鑒定意見書顯示:“上海市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門急診就醫(yī)記錄冊摘錄:2017年5月9日,乘電梯時摔傷后半小時,伴頭暈,感胸、腹、背部、左下肢多處疼痛。查體:頭部、胸背部、上腹部廣泛皮膚挫傷,多處壓痛(+),活動受限,左小腿皮膚挫傷。診斷:背部、左小腿多處軟組織挫傷。2017年6月9日,外傷致雙側(cè)胸肋痛,左側(cè)腋窩疼痛1月。CT片示:右側(cè)第4、5肋骨、左側(cè)第2-9肋骨骨折。診斷:雙側(cè)多發(fā)肋骨骨折。建議肋骨帶固定。后多次門診復診”。閱片所見“2017年5月9日,胸部CT顯示“左側(cè)多發(fā)肋骨骨折;雙側(cè)胸腔少量積液”。2017年6月9日,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所出具胸部CT顯示“左側(cè)第2-9肋骨骨折,右側(cè)第4、5肋骨骨折,骨折端骨痂形成”,2017年8月28日,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所出具胸部CT顯示“左側(cè)第2-9肋骨骨折,右側(cè)第4、5肋骨骨折,骨折端骨痂形成”,2017年10月13日,普陀區(qū)中心醫(yī)院所出具胸部CT顯示“左側(cè)第2-9肋骨骨折,右側(cè)第4、5肋骨骨折,骨折線模糊,局部骨皮質(zhì)增厚,骨痂較前減少。”鑒定意見:“被鑒定人楊某某摔倒后被壓傷,致十根肋骨骨折構成XXX殘疾。其損傷后休息期150日,營養(yǎng)期60日,護理期60日?!绷聿槊?,上海市特種設備監(jiān)督檢驗技術研究院2016年11月23日出具的自動扶梯與人行道定期檢驗報告顯示,涉案電梯檢驗結論為:合格。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系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楊某某經(jīng)閘機刷卡進入地鐵站內(nèi),即與地鐵二公司成立運輸合同關系,且已經(jīng)開始履行,但楊某某受傷時不屬于地鐵二公司實際運送過程。楊某某、地鐵二公司雙方的主要爭議焦點為:地鐵二公司是否存在違約行為;如果存在違約行為,應當如何承擔賠償責任。地鐵二公司作為地鐵運營的經(jīng)營者和管理者,除了負有將旅客安全送達的主合同義務外,還負有維護運營區(qū)域秩序、提供救助等合同的附隨義務。本案楊某某于曹楊路地鐵站乘坐手扶電梯時被摔倒的乘客壓傷,是實際運輸?shù)闹骱贤獍l(fā)生的侵權行為,由于未發(fā)生在運送的主合同履行過程中,也就不存在違反主合同義務的違約,該突發(fā)的侵害行為系造成楊某某受傷的直接原因,楊某某的受傷與地鐵二公司的主合同履行之間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關系。地鐵二公司作為承運人對其運營管理的公共場所負有安全保障的合同附隨義務,其應當切實履行相關管理責任,維護車站秩序,在能力所及范圍提供安全有序的乘車環(huán)境。本案中,地鐵二公司電梯處于正常運行狀態(tài),楊某某系被摔倒的第三人壓傷,且事發(fā)后地鐵二公司工作人員及時趕到現(xiàn)場并撥打120急救電話,將楊某某送至醫(yī)院救治,應認定地鐵二公司已經(jīng)履行了合同附隨的安全保障義務。楊某某未能舉證證明地鐵二公司存在違約行為,故地鐵二公司不應承擔違約賠償責任。據(jù)此,原審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駁回楊某某的全部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3,275元,減半收取計1,637.50元由楊某某負擔。
本院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沒有提交新的證據(jù)。本院確認一審審理查明的基本定案事實。
本案二審爭議焦點在于地鐵二公司是否應對楊某某的受傷承擔合同違約責任。
本院認為:一、本案系因城市公交運輸合同引發(fā)的糾紛。楊某某自認系在上行電梯上被站立在其前方?jīng)]有站穩(wěn)扶好摔倒的其他乘客帶倒致傷,其受傷原因顯然與地鐵二公司的運輸合同履行行為無關。二、我國《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條第一款雖然明確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钡摋l文的適用前提在于旅客傷亡與運輸合同履行之間具有因果關系。如將其片面理解為“不問何種情由,除旅客自身健康原因或故意、重大過失外,只要旅客未能安全出站,承運人就要承擔賠償責任”,顯然有悖公平合理的法律基本原則。三、楊某某要求援引我國《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當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違約的,應當向?qū)Ψ匠袚`約責任。當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間的糾紛,依照法律規(guī)定或者按照約定解決”,顯系誤讀法律?!逗贤ā返谝话俣粭l中的“第三人”立法本意特指與合同一方有關的履行輔助人,故《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一條在本案中沒有適用余地。
楊某某傷情讓人同情。但其受傷當日的病歷中卻沒有關于骨折的診斷記錄。其自行委托上海申遠醫(yī)學科技有限公司司法鑒定所出具的鑒定意見中亦記載,“閱片所見,2017年5月9日(光盤內(nèi))……醫(yī)院胸部CT平掃片1張示:左側(cè)多發(fā)肋骨骨折……”,但究竟是幾處骨折,是否構成傷殘,鑒定意見亦未明示。對此,本院現(xiàn)已無法查明。事隔一個月之后的6月9日醫(yī)院診斷記載,楊某某左、右側(cè)共十根肋骨骨折,但6月9日的診斷結論顯然不足以證明5月9日的傷情。
傷害發(fā)生后,楊某某沒有尋找直接致其受傷的第三人。在案外調(diào)解過程中,也沒有接受地鐵二公司自愿分攤其70%損失的補償條件,在本案二審庭審中,又當庭表示不愿與地鐵二公司調(diào)解。地鐵二公司購買保險是為分攤企業(yè)自身經(jīng)營風險,與乘客本無直接關聯(lián)。不能因為地鐵二公司購買了保險,就不分情由要求其100%承擔乘客因第三人造成的損害。地鐵二公司在案外調(diào)解階段作出的妥協(xié)與讓步是其自愿行為與企業(yè)社會責任的體現(xiàn),依法不能作為之后訴訟中對其不利的證據(jù)。楊某某認為地鐵二公司有義務先行賠償后再向第三人追償并無法律依據(jù)。
綜上所述,楊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075元,由楊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劉??琳
書記員:鮑韻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