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遠安縣人,無業(yè),住遠安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喻宏偉,湖北典灃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被告:武漢慧某商貿(mào)有限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91420103774570373J,住所地武漢市江漢區(qū)香港路267號鵬飛湖庭6棟14層A室。
法定代表人:汪燕榮,該公司總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喻坤,該公司銷售經(jīng)理。特別授權代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棟,該公司行政經(jīng)理。特別授權代理。
原告楊某某訴被告武漢惠鋒商貿(mào)有限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2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楊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喻宏偉、被告武漢惠鋒商貿(mào)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喻坤、李棟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向本院提出以下訴訟請求:被告賠償原告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的社會保險55000元,另賠償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一個月工資1600元,共計56600元。審理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為:1、賠償社會保險的損失36001,其中養(yǎng)老保險損失19141元,醫(yī)療保險損失3498元×60%×4.8%×68個月=6850元,失業(yè)保險金損失13個月×770元/月=10010元;2、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一個月工資1600元,合計37601元。事實與理由:原告是遠安中百倉儲的導購員,2011年3月應聘為被告在中百倉儲遠安店促銷玩具,一直工作到2016年10月28日,工作期間月平均工資1600元左右,沒有簽訂勞動合同,2016年10月28日遠安中百倉儲撤場,原告被迫失業(yè),被告對原告不管不問,原告等人集體到遠安縣各政府部門上訪維權,后原告依法向遠安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但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明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原告不服起訴。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自2011年3月18日開始在被告處工作,雙方于2011年5月簽訂了書面的勞動合同,合同期限自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工作地點中百倉儲遠安店,崗位促銷員。同時原告簽訂了關于社會保險的附加協(xié)議,約定促銷員楊某某因個人原因要求不參加公司導購繳納各項社會保險費,同時申請公司每月以現(xiàn)金400元的形式補貼,本人自愿承擔因放棄沒有繳納社會保險費而產(chǎn)生的損失。2016年10月28日中百倉儲遠安店關門歇業(yè),原告失業(yè)。2016年10月31日,被告支付原告11440元,其中離職補償10000元,10月工資1440元。原告失業(yè)后,原、被告未簽訂任何書面的賠償協(xié)議。2016年12月1日原告向遠安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17年1月11日遠安縣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出具不予受理通知書,原告于2017年2月13日簽收。對于當事人雙方?jīng)]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
對雙方有爭議的部分:1、勞動合同。被告提供的勞動合同顯示合同期限自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原告主張該合同的簽字屬實,但內容不屬實,其簽字的合同為空白合同,雙方約定的合同時間僅1年,本院認為原告無證據(jù)證明其簽署的為空白合同,且其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應當知曉在勞動合同簽字的后果,故對原告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2、社保補貼。被告提供的原告簽字的關于社會保險的附加協(xié)議,證明被告已按400元/月支付原告社保補貼,原告主張該協(xié)議簽字屬實,但內容不屬實,其簽字的是空白協(xié)議,雙方約定的是被告按200元/月支付原告社保補貼,本院認為原告陳述無證據(jù)證實,本院不予采納;3、工作時間。被告主張的原告系非全日制用工,本院認為雙方雖然在勞動合同中約定原告所在崗位實行非全日制工作制,每日工作1小時,每小時基本工資40元,但原告實際工作每日8小時,每月休息4日,符合全日制用工的情形,故本院依法認定原告在被告處工作系全日制用工。4、已付賠償款。被告主張雙方協(xié)商賠償原告10000元,原告主張被告賠償?shù)?0000元系支付的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不含其它損失,本院認為雙方之間無任何書面的賠償協(xié)議,亦無其他證據(jù)證明雙方就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及與本案有關的所有賠償均已達成協(xié)議,故被告提供的交易明細僅能證明被告已先行支付原告賠償款10000元。
本院認為:一、原告主張的社會保險損失?!吨腥A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其職工向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申請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第六十條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職工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由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用人單位應當按月將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明細情況告知本人。該二條明確規(guī)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及時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規(guī)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未為其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且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不能補辦導致其無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為由,要求用人單位賠償損失而發(fā)生爭議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原告在被告處上班期間,被告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內為原告參加社會保險并繳納相關費用,被告未為原告辦理社會保險手續(xù)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用,也未提供證據(jù)證明社會保險經(jīng)辦機構還能夠補辦,故原告有權要求被告賠償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損失。對被告提出的已按400元/月向原告發(fā)放了社保補貼,本院認為繳納社會保險系用人單位的強制性義務,雙方達成的該合意無效。被告已經(jīng)實際支付給原告的社保補貼在應當賠償原告的損失中予以抵扣。
(1)養(yǎng)老保險損失。《湖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若干問題處理意見》第十六條規(guī)定,因用人單位未依法辦理社會保險,勞動者已在個人窗口辦理社會保險的,可按其已繳費情況,裁決由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已經(jīng)繳納應由單位繳納的社會保險費部分,并裁決用人單位應將其納入?yún)⒈@U費范圍。同時根據(jù)遠安縣社會保險申報及登記的有關文件,對養(yǎng)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為28%,其中單位繳納20%,個人繳納8%。原告自2011年3月至2016年10月28日到被告處工作,在此期間,原告按照遠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有關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的繳費要求,以當年的繳費工資基數(shù),按20%的繳費比例,自行交納了基本養(yǎng)老保險費,其中2011年3月至2011年6月繳費773.60元,2011年7月至2011年12月繳費1360.80元,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繳費1360.80元,2012年7月至2012年12月繳費1558.80元;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繳費1558.80元,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繳費3444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繳費3964.80元,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繳費4737.60元。另因社會保險繳費年度為當年7月至次年6月,原告應當在2017年6月30日前繳納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的養(yǎng)老保險,故2016年7月至2016年10月的養(yǎng)老保險損失本院參照本地繳費基數(shù)2170元/月予以核算,即2170元/月×20%×4個月=1736元。合計損失20495.20元,應當由被告賠償。
(2)醫(yī)療保險損失。原告要求被告賠償應當繳納的劃入其個人賬戶的部分,本院予以支持?!兑瞬新毠せ踞t(yī)療保險實施辦法》第十九條規(guī)定,建立職工醫(yī)保個人帳戶。在職人員(含已退休但未進行醫(yī)療保險清算的人員)以本人月繳費工資為基數(shù),退休人員以本人上年底月基本養(yǎng)老金(退休費)總額為基數(shù),未滿35周歲的按3%,年滿35周歲未滿45周歲的按3.5%,年滿45周歲未滿60周歲的按4.8%,年滿60周歲未滿70周歲的按5%,年滿70周歲的按5.2%的比例,從用人單位和職工個人繳納的醫(yī)療保險費中劃轉和補充資金。原告xxxx年xx月xx日出生,應從醫(yī)療保險費中根據(jù)其年齡分別按照3.5%和4.8%的比例劃入一部分至個人賬戶,同時參照遠安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布的社會保險繳費工資基數(shù),應當劃入原告?zhèn)€人賬戶的資金為[1000元/月×3.5%×4個月=140元](2011年3月-2011年6月)+[1140元/月×3.5%×12個月=478.80元](2011年7月-2012年6月)+[1300元/月×3.5%×12個月=546元](2012年7月-2013年6月)+[1440元/月×3.5%×12個月=604.80元](2013年7月-2014年6月)+[1660元/月×4.8%×12個月=956.16元](2014年7月-2015年6月)+[1980元/月×4.8%×12個月=1140.48元](2015年7月-2016年6月)+[2170元/月×4.8%×4個月=416.64元](2016年7月-2016年10月)=4282.88元。
(3)失業(yè)保險損失?!吨腥A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規(guī)定,失業(yè)人員符合下列條件的,從失業(yè)保險基金中領取失業(yè)保險金:(一)失業(yè)前用人單位和本人已經(jīng)繳納失業(yè)保險費滿一年的;(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斷就業(yè)的;(三)已經(jīng)進行失業(yè)登記,并有求職要求的。原、被告雙方的勞動合同期限自2011年5月至2016年10月,因被告安排原告所在的中百倉儲遠安店關門歇業(yè),原告在2016年10月28日停止工作。此后原告到多部門上訪,但被告仍不與原告續(xù)簽勞動合同或安排原告到被告的其他崗位工作,系非原告本人意愿中斷就業(yè)。同時因被告未為原告繳納失業(yè)保險導致原告不能領取失業(yè)保險金,對原告該部分損失應當由被告賠償。該法第四十六條規(guī)定,失業(yè)人員失業(yè)前用人單位和本人累計繳費滿一年不足五年的,領取失業(yè)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累計繳費滿五年不足十年的,領取失業(yè)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十八個月;累計繳費十年以上的,領取失業(yè)保險金的期限最長為二十四個月。重新就業(yè)后,再次失業(yè)的,繳費時間重新計算,領取失業(yè)保險金的期限與前次失業(yè)應當領取而尚未領取的失業(yè)保險金的期限合并計算,最長不超過二十四個月。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失業(yè)保險金的標準,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確定,不得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原告在被告處工作滿5年不足6年,依法可以領取13個月的失業(yè)保險金。湖北省發(fā)布的遠安縣失業(yè)保險金領取標準為770元/月,即被告應賠償?shù)氖I(yè)保險損失為770元/月×13個月=10010元。
二、原告主張的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一個月工資?!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guī)定的醫(y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jīng)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jù)的客觀情況發(fā)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jīng)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xié)商,為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xié)議的。原、被告的勞動合同期限至2016年10月,原告實際工作到2016年10月28日,系勞動合同期滿后的終止,不符合支付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一個月工資的條件,故被告不應支付原告未提前解除勞動合同一個月工資。
三、被告主張的已賠償10000元,原告主張系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但無證據(jù)證實,本院依法認定為先行支付的賠償款。對原告主張的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補償金?!吨腥A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勞動合同期滿的,勞動合同終止。第四十六條第五款規(guī)定,除用人單位維持或者提高勞動合同約定條件續(xù)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不同意續(xù)訂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規(guī)定終止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jīng)濟補償。原、被告勞動合同到期后,被告并未提出續(xù)訂勞動合同,原告亦通過各種途徑表示其不愿意失業(yè),亦未向被告提出不同意續(xù)訂勞動合同。此種情形下,被告依法應當支付原告經(jīng)濟補償金。同時該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經(jīng)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jīng)濟補償。原告在被告處工作五年八個月,被告應當支付原告六個月的工資作為經(jīng)濟補償金。原告主張月工資1600元,被告主張原告收到1600元,其中1200元系工資,400元系社保補貼,與雙方約定的每月發(fā)放400元社保補貼相互印證,本院依法采信原告月工資1200元,即經(jīng)濟補償金為1200元/月×6個月=7200元。
被告合計應賠償原告損失為41988.08元,其中養(yǎng)老保險損失20495.20元、醫(yī)療保險損失4282.88元、失業(yè)保險損失10010元、經(jīng)濟補償金7200元。實際被告已支付原告社保補貼68個月×400元/月=27200元,賠償10000元,合計37200元,抵扣后被告還應賠償原告4788.08元。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四十六條、第四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武漢慧某商貿(mào)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10日內支付原告楊某某損失4788.08元;
(本院執(zhí)行賬戶名:遠安縣人民法院;開戶行: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遠安支行;賬號:55×××88)
二、駁回原告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5元,由被告武漢慧某商貿(mào)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楊舒
書記員:陳茜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