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住河北省新樂市。
委托代理人:趙海濤,河北尚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現住河北省定州市。
原告楊某某與被告石某勞務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當事人原告楊某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石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楊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決被告給付原告工程拖欠款39000元人民幣;2.一切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3年9月9日原、被告簽訂了一份分包合同,在被告石某承接的深州市中發(fā)通御景小區(qū)3號、8號樓工程中從事二次結構植筋作業(yè),價格按每植一根6、8的鋼筋0.8元,每植一根圓10、12的2.5元,最后合款61200元。被告石某通過轉帳給付過原告1萬元,后經原、被告協商扣除工程瑕疵,最后雙方認可尚欠39000元,2015年1月30日被告給原告出具欠條一份,后經多次催要,被告至今未給付欠款。
原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交了如下證據:1、二次結構分包合同,用以證明原告與康紅偉簽訂協議,約定:原告在深州市中發(fā)通御景小區(qū)3號、8號樓工程中從事二次結構植筋作業(yè),價格按每植一根6、8的鋼筋0.8元,每植一根圓10、12的2.5元;2、應支工程款條復印件和對該條原件的照片,用以證明石某曾為原告出具應支工程款39000元的憑條;3、電話錄音,用以證明原告曾向被告追要欠款。
石某辯稱,自己只是現場管理者,沒有承包權,原告的工程款已上報給勞務公司,請求法院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被告未向法庭提交證據。
本院對原告提交的證據認證如下:1、原告與康紅偉簽訂的二次結構分包合同與被告沒有關聯性,確認為無效證據;2、應支工程款條系復印件與照片不能核實復印件的真實性,確認為無效證據;3、電話錄音證明原告曾向被告追要欠款,但錄音不能證明被告同意給付欠款,確認為無效證據。
本院查明事實如下:2013年9月9日原、被告與康紅偉簽訂了一份二次結構分包合同,原告在深州市中通御景小區(qū)3號、8號樓工程中從事二次結構植筋作業(yè),價格按每植一根6、8的鋼筋0.8元,每植一根圓10、12的2.5元進行結算。
本院認為,原告自帶工具進行植筋活動,由接受人按植筋多少結算勞動報酬的合同應認定為勞務合同。因原告提供的二次結構分包合同不是與被告簽訂,應支款憑條地系復印件無法核實其真實性,證據之間無法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佐證原告的主張,故原告要求被告給付欠款的請求,法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楊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775元,減半收取計387.5元由原告楊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衡水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曹紅麗
書記員:趙連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