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
張海華(陽新縣文劍法律服務所)
牟某
李永勝
楊某某
姜亞運(湖北新理念律師事務所)
上訴人(原審被告):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住所地陽新縣興國鎮(zhèn)興國大道55號。
法定代表人:伍淑華,系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海華,陽新縣文劍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上訴人(原審被告):牟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項目部工作人員,住湖北省利川市。
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永勝,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項目部工作人員,住湖北省利川市。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土家族,個體工商戶,住湖北省建始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姜亞運,湖北新理念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因與被上訴人楊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建始縣人民法院(2016)鄂2822民初50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
本院于2016年7月18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上訴請求:依法撤銷一審判決,查明事實后依法改判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不支付楊某某水泥價款1687588.20元和相關利息。
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楊某某承擔。
事實與理由:一、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與楊某某之間買賣合同不成立。
1、雙方沒有簽訂書面的水泥買賣合同,僅憑楊某某陳述是口頭約定證據(jù)不足。
且雙方對銷售的價格、數(shù)量沒有明確約定,按照常規(guī)不是即時結清的合同關系,應當采用書面形式;2、楊某某訴稱其是建始縣泰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銷售代理客戶,沒有建始縣泰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銷售代理委托,也沒有經營場地,且不能開據(jù)相關水泥個體工商戶的發(fā)票,楊某某僅憑《個體工商戶營業(yè)執(zhí)照》的復印件,不足以證明其是銷售水泥的。
二、楊某某在一審中提供的證據(jù)均為復印件,不能作為合法的證據(jù)使用,一審法院應不予采信。
楊某某辯稱:一、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
楊某某與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之間沒有簽訂書面合同是事實,但不能否定雙方買賣事實的客觀存在。
楊某某一審時提交的證據(jù)足以證明雙方買賣水泥以及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還欠楊某某水泥款1687588.20元的事實。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稱楊某某沒有建始縣泰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的銷售代理授權委托,楊某某認為有無委托關系與本案沒有直接關系,事實上楊某某與建始縣泰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是買賣關系,建始縣泰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同意楊某某墊資經銷該公司水泥。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收貨后,支付部分水泥款等都是與楊某某直接發(fā)生的。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與楊某某是直接建立的買賣關系,與建始縣泰豐水泥有限責任公司無關。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也從來未要求楊某某開具發(fā)票,只催促供應水泥。
二、一審開庭時,法庭當場對楊某某提交的證據(jù)原件進行了質證、核對,且有記錄可查。
綜上所述,請求二審法院依法作出公正判決。
楊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要求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及時支付水泥款1687588.20元,并自2016年2月6日起按月息2分給付利息;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4年8月4日,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標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施工。
同年8月29日,建始縣交通建設項目管理處(××)與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簽訂《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段施工合同書》。
之后,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設立了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項目部,工作人員有牟某、李永勝(李永勝在日常管理中簽名為李勝,公民身份信息記載為李永勝)、李長兵、宋安杰、冉征銀等人。
楊某某系登記注冊的個體工商戶,經營范圍為水泥零售。
2014年秋天工程開工后,楊某某與項目部工作人員牟某、李永勝口頭約定,楊某某為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項目供應水泥產品。
此后,楊某某依約提供了水泥,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項目部的工作人員冉征銀經手出據(jù)收貨、記賬、匯總,此外,項目部的工作人員牟某、李永勝等人經手支付了部分貨款。
2016年1月29日,項目部工作人員牟某、李永勝與楊某某進行了結算,結算清單內容為:2015年2月6日后計71050.00元;2015年3月-11月,其中32.5級水泥袋裝449.1噸、散裝1156.62噸,計價款562002.00元。
42.5級水泥袋裝2674.55噸、散裝1857.19噸,計價款1722061.20元,共計2355113.20元;另外加水泥款3525.00元;借支671050.00元。
牟某、李永勝以項目部經手人身份簽名。
2016年2月5日,牟某、李永勝出具欠條,“今欠到楊某某水泥款1687588.20元,以上欠款每月按2分計息,高鄧公路三標欠款人牟某、李永勝,身份證:,湖北省利川市南坪鄉(xiāng)干堰村十組”,牟某、李永勝簽名捺印。
2016年3月16日,楊某某以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逾期支付水泥貨款為由向法院提起訴訟。
一審法院認為,民法通則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中標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施工后設立了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項目部,其工作人員有牟某、李永勝、李長兵、宋安杰、冉征銀等人。
牟某、李永勝,以及冉征銀等人因為公司的中標工程需要水泥產品施工而與楊某某約定提供水泥型號、水泥數(shù)量記賬匯總、水泥價款結算等買賣合同的全部行為均是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yè)法人行為。
合同法規(guī)定,當事人訂立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本案中,楊某某提供的收貨收據(jù)、記賬草稿、結算水泥清單、欠條等證據(jù),證明了楊某某與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之間的水泥買賣口頭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一致的意思表示,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
現(xiàn)雙方的權利義務關系明確,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
合同法又規(guī)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jù)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違約金,也可以約定因違約產生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
雙方當事人在欠條中約定“今欠到楊某某水泥款1687588.20元,以上欠款每月按2分計息”,此約定,按照通常的文意理解和民間借貸的交易習慣,就是月利率2%,折合年利率為24%,不違反法釋(2015)18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因此,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應當按照約定的損失賠償額的計算方法即月利率2%的標準給楊某某賠償損失。
綜上,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在本案中應當依法承擔企業(yè)法人的民事責任。
牟某、李永勝系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其履行的是建始縣高坪至鄧家公路改擴建工程三標項目部的工作職責,作為自然人不應承擔民事責任。
楊某某在結算時提供發(fā)票系法定義務。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關于“牟某、李永勝給楊某某楊某某出具欠條的行為不屬于職務行為,不應該由公司承擔相應責任。
結算的水泥單價原來約定是330.00元/噸,而出具欠條的單價是按380.00元/噸計算的。
牟某、李永勝出具欠條是受楊某某脅迫所為,應該是由宋安杰來結算和出具欠條”;以及牟某關于“水泥數(shù)量確實有很大差距,原來開工之初的預算是3800多噸左右,與后來實際數(shù)量相差太大。
牟某、李永勝、李長兵、宋安杰四人的分工是財務資金是宋安杰負責,楊某某的這個條子不應該是由牟某出,而應由李長兵和宋安杰出具”等辯駁意見,既沒有事實依據(jù)也沒有法律依據(jù),依法不予支持。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 ?、第十條 ?、第六十一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一百三十條 ?,參照法釋(2015)18號《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一、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支付楊某某水泥價款1687588.20元,并自2016年2月6日起至債務履行完畢時止按年利率24%的標準向楊某某賠償損失。
二、牟某、李永勝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
上述應付款項限本判決生效后三十日內履行完畢。
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當事人申請執(zhí)行的期間為二年。
從法律文書規(guī)定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分期履行的,從規(guī)定的每次履行期間的最后一日起計算。
本案受理費減半收取9994.15元,財產保全申請費5000.00元,共計14994.15元,由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負擔。
二審中,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及楊某某均未提交新證據(jù)。
二審經審理查明,一審判決查明的基本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本案中,楊某某提供的收貨收據(jù)、記賬草稿、結算水泥清單、欠條等證據(jù),證明了楊某某與牟某、李永勝之間的水泥買賣口頭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一致的意思表示,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
雙方經結算,牟某、李永勝于2016年2月5日給楊某某出具了欠條,載明欠到楊某某水泥款1687588.20元,并按每月2分計息。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在一審庭審答辯中自認“被告的管理人員牟某、李永勝出具欠條的行為系職務行為,其相應責任由被告公司承擔”,楊某某一審庭審中亦陳述“對牟某、李永勝的職務行為無異議”。
因此,牟某、李永勝向楊某某出具欠條的法律責任應由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承擔,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應按欠條的約定向楊某某支付水泥款及利息。
另外,一審庭審進行舉證質證時,楊某某將欠條及水泥清單等證據(jù)原件出示給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進行了查看,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進行了質證,一審判決對與原件核對無誤的證據(jù)復印件予以采信并無不當。
綜上,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本院予以維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9988.00元,由上訴人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可以采用書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
依法成立的合同,對當事人具有法律約束力。
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
本案中,楊某某提供的收貨收據(jù)、記賬草稿、結算水泥清單、欠條等證據(jù),證明了楊某某與牟某、李永勝之間的水泥買賣口頭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真實一致的意思表示,合同內容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依法受到法律的保護。
雙方經結算,牟某、李永勝于2016年2月5日給楊某某出具了欠條,載明欠到楊某某水泥款1687588.20元,并按每月2分計息。
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在一審庭審答辯中自認“被告的管理人員牟某、李永勝出具欠條的行為系職務行為,其相應責任由被告公司承擔”,楊某某一審庭審中亦陳述“對牟某、李永勝的職務行為無異議”。
因此,牟某、李永勝向楊某某出具欠條的法律責任應由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承擔,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應按欠條的約定向楊某某支付水泥款及利息。
另外,一審庭審進行舉證質證時,楊某某將欠條及水泥清單等證據(jù)原件出示給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進行了查看,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進行了質證,一審判決對與原件核對無誤的證據(jù)復印件予以采信并無不當。
綜上,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
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審判程序合法,本院予以維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9988.00元,由上訴人陽新縣通某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牟某、李永勝負擔。
審判長:郜幫勇
審判員:李志華
審判員:侯著韜
書記員:何奕娥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