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某
王延潔(滄港律師事務所)
付某某
劉某某
原告:楊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xiàn)住海興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延潔,系滄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付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xiàn)住海興縣。
被告: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xiàn)住海興縣。
原告楊某與被告付某某、劉某某金融不良債權追償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2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本案當事人原告楊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延潔到庭參加訴訟,被告付某某、被告劉某某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楊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付某某償還本金和利息共計34833.19元,被告劉某某承擔連帶責任;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
事實及理由:2002年12月26日,付某某與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更名海興縣農村信用聯(lián)社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一份《保證擔保借款合同》,貸款金額為15000元,貸款期限自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1月26日,貸款利率為6.6375‰,還款方式為按季結清,到期還清本息,并由劉某某提供擔保,擔保方式為連帶責任保證,保證期限為2年。
合同簽訂后,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按合同約定將15000元借款交于被告付某某,但借款到期后被告卻不如期履行還款責任。
2014年11月24日原告通過拍賣方式取得海興縣農村信用聯(lián)社股份有限公司對外轉讓的債權,2014年12月3日海興縣農村信用聯(lián)社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法制報上發(fā)布債權處置送達暨債務催收公告,其中原告受讓對被告的債權金額為本金15000元和利息20133.19元,本息合計35133.19元。
原告取得合法債權后多次向二被告追要欠款,2016年4月30日在原告追要下被告付某某償還原告欠款本金300元,同時書寫一份還款收據,由被告簽字確認。
現(xiàn)拖欠款項余額為本金14700元,利息20133.19元,本息合計34833.19元。
綜上所述,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與二被告之間簽訂的《保證擔保借款合同》合法有效,基于債權轉讓,原告依法取得對被告的債權,二被告應對該借款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向原告清償借款本息。
根據《合同法》、《擔保法》等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特向貴院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依法裁決。
付某某、劉某某既未到庭,也未提交任何形式的答辯意見。
本院認為,原河北省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與二被告簽訂的保證擔保借款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原河北省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已如約向被告付某某履行了提供借款的合同義務,而被告付某某經催要未履行還本付息的義務已構成違約,理應承擔違約責任。
海興縣農村信用聯(lián)社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河北省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債權轉讓處置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以公開拍賣的方式將涉案的合法債權轉讓給原告楊某個人,并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該轉讓行為自簽訂拍賣成交確認書之日起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依照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本意,債權轉讓通知是為了避免債務人重復履行、錯誤履行或加重履行債務的負擔,但法律法規(guī)對具體通知的形式沒有規(guī)定和限制,本案中原債權人河北省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在全省范圍廣泛發(fā)行的報紙上登報通知債務人(借款人)付某某及擔保人劉某某債權轉讓的事實,并沒有損害被告的合法利益,應認定轉讓的效力自公告之日對被告產生效力,付某某對該債務仍負清償義務。
貸款利息是主債權的利息,屬法定孳息,依照相關金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收取銀行貸款利息的權利只能由金融機構特殊享有,非金融機構和個人則無權行使。
另外考慮到不良債權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尚無合理定價機制且公眾普遍認為不良債權轉讓價格過低、受讓人未全部支付對價的情勢下,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紀要第9條的規(guī)定,本院認為,法律保護的債權范圍應是原告受讓之日所確定的貸款本息數(shù)額,對受讓日以后產生的遲延利息不予支持,本案中原告亦主張利息計算到受讓之日止,即2014年11月24日,本院照準;原告方主張被告劉某某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因未能提供其在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證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 ?之規(guī)定,對其主張不予支持。
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視為放棄應訴、舉證、質證及答辯等相關訴訟權利。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九條 ?、第八十條 ?、八十一條、八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 ?、第二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付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楊某借款本息共計34833.19元。
二、駁回原告楊某對被告劉某某承擔保證責任的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335元,由被告付某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原河北省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與二被告簽訂的保證擔保借款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原河北省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已如約向被告付某某履行了提供借款的合同義務,而被告付某某經催要未履行還本付息的義務已構成違約,理應承擔違約責任。
海興縣農村信用聯(lián)社股份有限公司依照河北省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債權轉讓處置暫行辦法的規(guī)定,以公開拍賣的方式將涉案的合法債權轉讓給原告楊某個人,并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該轉讓行為自簽訂拍賣成交確認書之日起即發(fā)生法律效力。
依照合同法第八十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本意,債權轉讓通知是為了避免債務人重復履行、錯誤履行或加重履行債務的負擔,但法律法規(guī)對具體通知的形式沒有規(guī)定和限制,本案中原債權人河北省海興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合社在全省范圍廣泛發(fā)行的報紙上登報通知債務人(借款人)付某某及擔保人劉某某債權轉讓的事實,并沒有損害被告的合法利益,應認定轉讓的效力自公告之日對被告產生效力,付某某對該債務仍負清償義務。
貸款利息是主債權的利息,屬法定孳息,依照相關金融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收取銀行貸款利息的權利只能由金融機構特殊享有,非金融機構和個人則無權行使。
另外考慮到不良債權的特殊性,尤其是在尚無合理定價機制且公眾普遍認為不良債權轉讓價格過低、受讓人未全部支付對價的情勢下,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金融不良債權轉讓案件工作座談紀要第9條的規(guī)定,本院認為,法律保護的債權范圍應是原告受讓之日所確定的貸款本息數(shù)額,對受讓日以后產生的遲延利息不予支持,本案中原告亦主張利息計算到受讓之日止,即2014年11月24日,本院照準;原告方主張被告劉某某承擔連帶償還責任,因未能提供其在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證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二十六條 ?之規(guī)定,對其主張不予支持。
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視為放棄應訴、舉證、質證及答辯等相關訴訟權利。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七十九條 ?、第八十條 ?、八十一條、八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八條 ?、第二十六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付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原告楊某借款本息共計34833.19元。
二、駁回原告楊某對被告劉某某承擔保證責任的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減半收取計335元,由被告付某某承擔。
審判長:張汝輝
書記員:李青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