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楊某。
委托代理人劉慶余,河北君德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于某某,現(xiàn)羈押于秦皇島市看守所,戶籍地秦皇島市海港區(qū)新開里11棟4單元5號,公民身份證號碼:xxxx。
委托代理人錢秀云,河北君德風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楊某。
委托代理人江川,河北凱悅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楊某、于某某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秦皇島市海港區(qū)人民法院(2013)海民初字第273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12年1月7日,被告于某某從原告楊某處借款人民幣25萬元,并出具借條一份,載明:“今向楊某借款人民幣貳拾伍萬元整(250000元)整,借款人:于某某2012.01.17”。被告于某某在借條上簽字并捺手印確認。2013年1月11日,被告于某某、楊某出具委托書一份,載明:"座落在河北省秦皇島巿海港區(qū)工人南里25棟1-10號,建筑面積:61.74平方米的樓房一套,下房一間(秦皇島巿房權證秦房字第××號〉是我們夫妻共同房產(chǎn)?,F(xiàn)委托崔思揚為我們的代理人,代理我們辦理該房出售給楊某(公民身份號碼:××)的房產(chǎn)過戶手續(xù)。代理人在辦理上述事項過程中所簽署的相關文件我們均予以確認。……委托人于某某、楊某"。同日,秦皇島巿第二公證處出具(2013)秦二證民字第39號公證書一份,載明:“……茲證明于某某與楊某于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一曰來到我處,在我面前在前面的《委托書》上簽名、按指印,并表示知悉委托的法律意義和法律后果?!C員徐淑君二〇一三年一月十一日”。秦皇島巿第二公證處在公證書上加蓋公章予以確認。被告于某某稱原告與崔思揚是委托代理關系,并提交其委托代理人錢秀云與崔思揚之間的錄音予以證實。被告于某某稱通過崔思揚已還款本息共計297500元,認可尚欠原告本金23986.4元。被告楊某稱,被告于某某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沒有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其依法不應承擔還款責任。原告不認可崔思揚是其代理人,稱二被告主張向崔思揚還款或崔思揚在錄音中如何看待該筆債務與本案無關。二被告共同到公證處辦理公證,被告楊某稱只簽字不清楚公證內(nèi)容,對該筆借款也不清楚,這不符合客觀事實。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七十六條之規(guī)定,當事人對自己的主張,只有本人陳述而不能提出其他相關證據(jù)的,其主張不予支持。故懇請法院支持原告的訴訟請求。另查明,被告于某某與被告楊某原系夫妻關系,雙方于2003年12月1日領取結婚證書,于2013年5月27日協(xié)議離婚。再查明,2013年4月19日,被告于某某從崔思揚處借款10萬元,并通過銀行給崔思揚賬號匯款55100元。
原審法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債務應當清償。原告履行完出借義務后,被告理應在原告的合理催要期限內(nèi)償還借款,故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25萬元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予以支持。被告稱已向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崔思揚還款本息297500元,尚欠本金23986.4元。僅憑被告代理人與崔思揚的錄音及部分匯款憑證無法認定原告與崔思揚之間形成委托代理關系,且被告于某某與崔思揚之間亦存在借貸關系,原告也不認可崔思揚是其代理人。故被告現(xiàn)有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已還款本息297500元的事實,被告應承擔舉證不能的不利后果,對其提交的證據(jù)及辯論意見,不予釆納。夫妻雙方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產(chǎn)生的債務,應由夫妻雙方共同償還。被告楊某與于某某原系夫妻關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被告于某某對外所負的債務25萬元,被告楊某應承擔共同償還義務。被告楊某辯稱上述借款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但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實,故被告的辯論意見不予釆信。遂判決:被告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楊某人民幣25萬元,被告楊某對上述款項承擔共同還款義務。案件受理費5050元,保全費1770元,由被告于某某負擔,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交納。
本院認為,上訴人于某某承認本案中楊某提供的250000元的借條是其書寫,作為一個具有完全行為能力的成年人,應當知道出具借條的法律意義和后果。于某某稱通過崔思揚已還款本息共計297500元,尚欠本金23986.4元。被上訴人楊某對此不予認可,于某某所提供的其代理人與崔思揚的通話錄音不足以證明其主張。另外,因為于某某與崔思揚之間存在借貸關系,于某某提供的其向崔思揚匯款的憑證并不能證明其已通過崔思揚向楊某償還了部分欠款。
在民事訴訟中,當事人的舉證責任如何承擔法律有明確的規(guī)定。楊某上訴關于對于夫妻一方超出日常生活需要范圍的舉債,應類推適用表見代理規(guī)則,由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的主張沒有法律依據(jù)。上訴人楊某和于某某未能提供本案中債務是于某某個人債務的充分證據(jù),且法律并未規(guī)定被上訴人楊某對此承擔舉證責任,故上訴人楊某關于其不應承擔償還責任的主張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綜上,上訴人楊某、于某某的上訴主張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100元,由上訴人于某某負擔5050元,上訴人楊某負擔505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高曉武 審 判 員 史福占 審 判 員 卜慶武
書記員:徐鶴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