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杜某1杜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戶籍地唐山市灤南縣,戶籍地唐山市灤南縣,現住唐山市,現住唐山市。
原告:杜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址同杜某1杜某1。
二原告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永旺,河北開原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杜某2杜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學生,住址同杜某1杜某1。
法定代理人:杜某1杜某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戶籍地唐山市灤南縣,戶籍地唐山市灤南縣,現住唐山市,現住唐山市。系杜某2杜某2之父。
被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住唐山市,住唐山市。
被告:李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唐山市,住唐山市,現住唐山市,現住唐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趙雙義,河北陳建仲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杜某1杜某1、杜某某、杜某2杜某2與被告李某某、李某某第三人撤銷之訴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18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杜某1杜某1,原告杜某1杜某1、杜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永旺,被告李某某,被告李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趙雙義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杜某1杜某1、杜某某、杜某2杜某2向本院提出如下訴訟請求:1、請求人法院依法撤銷唐山市開平區(qū)人民法院(2018)冀0205民初261號民事判決,依法改判;2、由被告李某某承擔訴訟費用。事實與理由:李某某訴李某某農業(yè)承包合同糾紛一案,唐山市開平區(qū)人民法院于2018年4月20日作出判決,駁回原告李某某的訴訟請求,不支持原告解除合同的訴求。二被告李某某、李某某在2017年11月2日沒有征得原告的同意,私下違法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原告對二被告轉讓承包土地并不知情,是在被告李某某沒有向李某某支付土地轉讓款,二被告發(fā)生糾紛,在引起訴訟后,原告才得知二被告轉讓屬于自己的承包土地。原告杜某1杜某1與李某某系夫妻關系,杜某2杜某2、杜某某與李某某系母子女關系,李某某與李某某系親姑姑關系。因為被告李某某違法處分全體承包經營權人的承包土地,共同承包經營權成員對此并不知情,李某某是無權處分。法院的判決嚴重影響了原告杜某1杜某1、杜某2杜某2、杜某某的合法權益,故原告起訴請求撤銷原生效判決,并依法改判。
被告李某某辯稱,本案的涉案承包土地是全體家庭承包的集體土地,李某某只是共同承包人之一,無權未經全體承包人同意就私自轉讓全部承包土地,且受讓人還拒不支付土地轉讓款,李某某名下的承包土地是李某某全家在1999年原始取得,李某某的兒女根據承包土地30年不變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法律規(guī)定,屬于是涉案承包土地內的共同承包人,且兒女的戶籍自始就在李某某的家庭戶籍內,是夏莊村集體成員,是法定的涉案承包土地的共同承包人,這0.9畝承包土地是全家的共同的承包土地,李某某只是共同承包人之一,在沒有和家庭成員商議的情況下,無權未經全體承包人同意就私自轉讓全部承包土地,且受讓人李某某還拒不支付土地轉讓款。二、三原告對李某某向李某某轉讓全體家庭共同承包土地不知情,李某某沒有經過三原告的同意,也沒有和原告進行商量,是李某某和李某某的私自行為,李某某也沒有支付土地轉讓款。三、李某某的市民的身份不符合轉讓承包土地所有權的身份,李某某與李某某的轉讓土地行為,屬于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該協議是無效協議。根據國家法律規(guī)定,非本村集體成員不能進行買斷性的土地流轉,且李某某是市民身份,李某某與李某某簽署的土地轉讓協議因為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應當是無效的,因為各種因素的干擾而被錯誤判決,認可原告申請的撤銷訴請。綜上所述,我沒有經過其他共同承包人同意與李某某簽訂土地轉讓協議,其他共同承包人不知情,且李某某也沒有向我支付玖萬元的土地轉讓款,李某某的市民身份與我簽訂的土地轉讓協議也因為是國家法律不許可而無效的,請求人民法院依法撤銷判決,確認李某某與李某某的土地轉讓協議無效。
被告李某某辯稱,我們國家的戶口逐漸轉換為居民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流轉辦法》第九條規(guī)定,無論身份如何都可以流轉土地,土地承包法也沒有禁止。涉案的土地承包形式并不是如被告李某某及原告所述以家庭方式承包,而是以其他方式進行承包的。1986年夏莊村委會為發(fā)展采取自愿承包地的方式,并且自愿認領面積,由集體有償供給承包者樹苗,鼓勵承包者種植果樹,夏莊的果樹承包地面積不一,這種承包方式不符合家庭聯產承包。李某某自認的0.9畝的承包地,栽種樹苗。不是第一被告所講的原始取得。原審中證人證言能證實這一事實。2、從原告提供的承包合同內容及形式看,描述承包合同的種類有兩種,第一類別是土地承包合同,列為合同種類之首,這一含義就是口糧田。第二種其他各業(yè)承包,與第一類的合同類別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因此記載了其他形式承包。涉案土地系果樹地,顯示的位置在第二類合同中,不是家庭承包的范疇。3、雖然本案中夏莊村委會屢次出現數個證明不同的內容,證明是否屬實,是否符合事實真相,應當根據其他的證據加以印證。第一被告在夏莊具有家庭性質的承包土地,從提供的夏莊村土地登記簿可以顯示。第一被告的父親即李某某的兄長李連山,有以家庭承包的方式承包地5.5畝,其中包括本案的第一被告及第一被告的父母。作為原告主要證據之一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是不是以家庭承包聯產方式取得的,除了0.9畝果樹地外,還有1畝土地,是2009年6月15日由徐福增轉來,由此可見這一畝不是由家庭承包分配來的,是經過流轉取得。證書中記載的兩塊土地均不是以家庭為單位取得的承包,而是以個人的身份。第一被告在第一次訴訟中,事實理由中陳述李某某以其承包地流轉給今天的第二被告,當庭的陳述中也說明是自己,沒有其他人。承包合同中均沒有記載還有其他承包人,也沒有說明以家庭承包。原告訴請沒有事實依據及法律依據。三原告訴請撤銷(2018)冀0205民初261號判決書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1983年夏莊村委會以家庭為單位進行土地發(fā)包,采取的平均模式,在今天的訴訟中及261號案件中均沒有土地調整及撤回的證據,土地沒有進行過調整。第一原告從戶籍看是2013年7月是因結婚將戶口從灤南縣將戶口遷移過來,第二和第三原告出生均晚于1983年村委會土地發(fā)包的時間,不能成為以家庭聯產承包的方式取得承包權,如果有的話也享受在第一被告的名下,而第一被告的土地是登記在其父親名下5.5畝范疇之內,而非涉案土地,涉案土地不是以家庭聯產方式承包的。合同的簽訂及原開平區(qū)法院的判決并不存在侵害三原告的合法權益,三原告無法請求撤銷開平區(qū)法院的判決,三原告主體不適格。2017年11月2日夏莊村民多人簽署了土地流轉合同,并不是就一份簽署,其他包括涉案的流轉合同簽訂,簽訂的時候,本案的第一原告在現場,還包括三原告的其他親屬在場,還簽訂了其他流轉合同。從主觀上二被告簽合同的情況三原告是明知的,三原告并沒有主張權利,是默許的,也是無權干涉的。根據原告的訴請所述,引起訴訟后才知道屬于自己的土地被轉讓,發(fā)生糾紛就已經知道了自己土地被轉讓,現實中原告和第一被告是一個家庭,二人子女并沒有結婚,家庭之內如此大的事情不可能不知道,第一、第二原告已成年,應當知曉,第三原告的監(jiān)護人是本案的第一原告及第一被告,作為第三原告亦應當知曉。三原告不是不知道訴訟而沒參加,是觀望訴訟的結果,但上一案件被兩級法院予以駁回,觀望無果的情況才有的撤銷之訴。不符合國家民訴法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法定條件。無權請求撤銷已經生效的法律文書。基于上述事實及理由,三原告不是涉案土地的承包者,不存在侵害權益,三原告對他人對合同簽署無權干涉,請法庭查明事實,駁回三原告的訴請。
原告杜某1杜某1、杜某某、杜某2杜某2為證明其主張成立,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
1、原告杜某1杜某1與被告李某某的結婚證,三原告與被告李某某戶口簿,證明三原告與被告李某某之間的關系。
2、1999年3月18日李某某以家庭為單位與唐山市開平區(qū)洼里鎮(zhèn)夏莊村簽訂的《農業(yè)承包合同書》、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以及唐山市開平區(qū)洼里鎮(zhèn)夏莊村在2018年11月20日出具的《證明》各一份,證明李某某以家庭為單位承包訴爭0.9畝果樹地,因此原告均系承包人,系本案適格主體。
3、1999年的唐山市開平區(qū)洼里鎮(zhèn)夏莊村原會計甘志民、原村書記甘盛利出具的《證明》一份,證明李某某系代表家庭成員簽訂了《農業(yè)承包合同書》,家庭成員杜某1杜某1、杜某某、杜某2杜某2均系承包人。
4、李某某與李某某簽訂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一份。證明李某某在原告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擅自將家庭承包的土地轉讓,杜某2杜某2系限制行為能力人,根據民法通則及其司法解釋,監(jiān)護人不得擅自處置,或者作出不利于被監(jiān)護人的行為,如存在應認定無效。李某某單方擅自處分杜某2杜某2本人的承包份額且未告知明顯違背法律規(guī)定,屬于無效情形。
5、2018年11月11日唐山市開平區(qū)洼里鎮(zhèn)夏莊村出具的《證明》一份,內容為夏莊村委會在1994年度及2003年度及2013年度未發(fā)包過口糧地和承包地,結合被告提交的證據,證明該份證據有誤。
6、(2018)冀0205民初261號民事判決書,(2018)冀02民終6882民事判決書,證明該判決書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應依法予以撤銷。
被告李某某為證明其主張成立,向本院提供如下證據:
1、(2018)冀0205民初261號民事判決書,(2018)冀02民終6882民事判決書,證明二份判決并沒有侵害他人的權益。
2、夏莊村承包土地登記簿,證明上面記載李連山名下五人承包地5.5畝,第一被告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登記是在其父親名下的5.5畝。
3、2018年11月16日村委會證明一份,證明該證明的敘述與在卷其他證據證明的事實相吻合,該證明證明的事實是真實的。
4、2018年3月17日村委會證明兩份[原件在(2018)冀0205民初261號卷宗中],證明李某某原系夏莊村民,果樹地是有單獨檔案的,但是已經丟失。
5、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李某某取得承包經營權的權益,并沒有侵害三原告合法權益。
6、原某原某證言,證明爭議土地原系李某某種植。也證明原始取得承包權的是李某某。
被告李某某未提交證據。
經庭審質證,被告李某某對原告提交的證據1真實性沒有異議,對證明目的有異議,三原告的戶口均在1983年土地發(fā)包以后,其中兩位還在1999年之后,不能證明原告的證明目的。對證據2真實性沒有異議,不能證明是以家庭承包方式取得,記載只有李某某一人,同時證明地塊經過經營權流轉而來,不能證明原告的證明目的,對農業(yè)承包合同真實性無異議,但并不是以家庭的承包方式取得,是經過流轉取得,不能證明原告的證明目的。對村委會出具的證明有異議,村委會的證明極其不嚴肅,各取所需,應結合其他證據分析。對2018年11月20日出具的證明,作為李某某在2018年11月5日收到開平區(qū)法院送達的起訴狀副本及應訴、舉證通知書,舉證期15天,舉證期截止到11月20日,該份證明已經超過指定的舉證期,我方不再進行質證。2018年11月23日甘志明等兩人的書面證明有異議,應出庭作證,并在舉證期內申請證人出庭,并且也超過了人民法院指定舉證期,我方不予質證,希望法庭不予采納。對證據4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真實性、合法性沒有異議,不能證明原告的證明目的,從該合同的內容結合歷史狀況,根據(2018)冀0205民初261號案卷中的證言,原本為李某某承包土地,后期被他人在李某某不知情的情況下變更,經協商并經過村委會同意,土地承包經營權又通過轉讓的方式回到李某某名下,屬于合法有效的,并沒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對證據5有異議,村委會的證明不嚴肅,多次出具不嚴肅的證明,證明混亂,應結合其他證據佐證、分析村委會證明的真實性。對證據6兩級法院的兩份判決無異議,認為二份判決沒有侵害他人權益,應當予以維持。被告李某某對三原告提交的證據均無異議。三原告對被告李某某提交的證據1真實性無異議,對合法性有異議,該兩份判決原被告主體系二被告,恰能證明該案訴爭時三原告不知情,未參與,也能證明判決內容認定了二被告的權益,侵害了原告的土地承包權益,家庭財產權益。對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同判決質證意見。對證據2的真實性、合法性均不予認定,登記表中并未指出人數,正如被告李某某所稱,按照當時的習慣,村委會對于土地有多種的承包方式,只分配了五口人的土地,并沒有記載也無法證明具體人員,同時該份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性,法律并非禁止同一村集體內成員名下有多份承包地,承包多少、發(fā)包多少,是承包方與發(fā)包方的意思表示,雙方達成協商即可。對證據3夏莊村委會2018年11月16日出具的證據真實性有異議,該證據的前部分內容1983年以后對土地沒有調整,明顯違背了客觀事實,1997-1999年之間全國范圍內對土地進行了調整,夏莊村不是例外,因此該份證據明顯與客觀事實與當時的法律政策相違背屬于虛假證據。村委會與李某某之間簽訂的農業(yè)承包合同第一段話記載為為了完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簽訂的本份合同,該合同的最后一頁簽字蓋章處,承包方下面寫的是代表人,簽名為李某某,因此該合同足以證明0.9畝訴爭土地系家庭聯產承包的。分為種類只是為了方便管理區(qū)分不同地塊征收賦稅適用,而不能因為村里的制度將合同的主要意思扭曲改變。根據土地承包法第三條規(guī)定,荒地才適用的是招、拍等發(fā)包方式,其他土地均為家庭聯產承包方式。夏莊村存在大片的果樹地,果樹地并非荒地適用于本案的家庭承包,而且村委會已經出具了證明認可承包方為家庭承包,且承包方的成員為三原告及李某某。正如被告李某某所稱,戶籍或者市民不是市民不影響土地承包權益,進一步作證了村委會出具證明的真實性、合法性。該份證據記載2018.11.11出具證明有誤,足以證明原告出具證據5的復印件是不真實性,基于事實也存在該份原件。對證據4土地檔案丟失等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性,客觀事實是被告李某某一方到開平六街之后在夏莊村開具了無土地證明,然后1994年前后在開平六街取得了承包土地,根據土地承包法相關規(guī)定,遷移出去的村民,在其他村委會取得土地的原村集體不再為其保留。也是為了說明即使有相關的存檔,也只是檔案,并不代表其實際享有的承包權。對證人證言堅持261號案件的質證意見,對真實性、合法性均不予認可。被告李某某對被告李某某提交的證據1兩份判決有異議,判決有誤,不予認可。對證據2土地登記簿有異議,與本案無關,不予認可。對證據3、4在夏莊村委會開具的證明與事實不符,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對證據5土地承包轉讓合同是李某某沒有經過我私自辦理的,是以欺騙的手段辦理的,我手里并沒有,我261案件中起訴的時候是在村委會找的復印件,由村委會蓋章,我才起訴的。對證據6證人證言有異議,證言是李某某教給證人的說法,不予認可。經本院核查,對原告提交的證據1,符合證據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予以認定;對證據2中的《農業(yè)承包合同書》、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認定;證據3的證明因甘志民、甘盛利未到庭,不予認定;證據4李某某與李某某簽訂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的真實性、合法性,但對證明目的不予認定;證據6中的兩份判決書符合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予以認定。對被告李某某提交的證據1、2、4、5符合證據的合法性、真實性、關聯性,予以認定,證據6李連明證言因無其他佐證,不予認定。對原告提交的證據2、5以及被告提交的證據3中村委會出具的多份證明前后矛盾,說法不一,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對自己提供的證明自我否定再否定,故對其出具的3份證明均不予認定。
經審理查明,被告李某某系唐山市開平區(qū)洼里鎮(zhèn)夏莊村村民,杜某1杜某1與李某某系夫妻,杜某某、杜某2杜某2系其子女。被告李某某系李某某的姑姑,李某某原為夏莊村村民,于1992年將戶籍遷入唐山市開平區(qū)開平鎮(zhèn)六街村。2017年11月2日經夏莊村委會確認,原被告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根據相關法律、法規(guī)和國家政策,本著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經雙方協商一致,簽訂本合同,李某某自愿將其承包的位于夏莊村南的果樹地塊0.9畝土地轉讓給李某某,用于承包經營,轉讓土地期限為10年,自2017年11月2日至2027年12月31日止。李某某應于2017年11月2日前將土地交付李某某,此地塊在承包合同到期后,由李某某與夏莊村委會繼續(xù)簽訂承包合同,同時夏莊村委會不再給李某某安排其他承包地,若在承包期土地確權,由李某某確權,與李某某無關。同時對合同的變更和解除作出約定:1、經當事人協商一致且不損害國家、集體和第三人利益的,2、訂立本合同所依據的國家政策發(fā)生重大變化的,3、因不可抗力使合同無法履行。合同簽訂后,于2018年2月5日,李某某向本院提起訴訟要求解除與李某某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本院于2018年4月20日作出(2018)冀0205民初261號民事判決,駁回李某某的訴訟請求。李某某不服提起上訴,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8年8月8日作出(2018)冀0205民初6882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三原告認為本院于2018年4月20日作出的(2018)冀0205民初261號民事判決侵害了三原告的合法權益,向本院提出撤銷之訴。
本院認為,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是指農村土地承包人對其依法承包的土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一定處分的權利。根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承包方流轉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應當與受讓方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簽訂書面流轉合同?!笔紫?,李某某作為土地承包人與李某某簽訂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并且經過本村村委會的確認,故此轉讓合同合法有效。其次,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三十四條的規(guī)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主體是承包方,李某某作為《農業(yè)承包合同書》中的承包人,有權對其承包的0.9畝土地進行流轉。再次,三原告對二被告簽訂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知情與否不影響該合同的效力。農村土地承包是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以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戶戶主為代表,李某某為該經營戶戶主,其對外簽訂《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時李某某有理由相信其行為獲得了家庭成員認可,無需由被轉讓人向轉讓人家庭成員一一征詢意見。被告李某某主張被告李某某的市民身份不能承包農村土地,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并未對受讓方的身份進行限制,受讓方可以是承包農戶也可以是其他按照有關法律及有關規(guī)定允許從事農業(yè)生產經營的組織和個人,故其主張不成立。被告李某某辯稱涉案承包地原在1986年村委會發(fā)包給李某某,后同意給李某某耕種,但該辯稱證據不足,不予認定。原告主張被告李某某一直未向三原告與被告李某某支付土地流轉款,但本案中其并未提出該項訴訟請求,亦未提交證據。三原告與被告李某某可另行向被告李某某主張土地流轉款。為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三十二條、第三十四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第十條、第二十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杜某1杜某1、杜某某、杜某2杜某2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80元,由原告杜某1杜某1、杜某某、杜某2杜某2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龐劍萍
人民陪審員 雷飛
人民陪審員 方丹
書記員: 陳家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