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李某方,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某華(李某方哥哥),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翁紹權,上海望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嘉棟(李某青兒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真如物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余舒浩,經(jīng)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夏恒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上海西部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
法定代表人:江蕾,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夏恒樑。
原審第三人:李嘉棟,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上訴人李某方因與被上訴人李某青、上海真如物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真如物業(yè)”)、上海西部企業(y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部企業(yè)”)、原審第三人李嘉棟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上海市普陀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07民初859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上訴人李某方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李某青、真如物業(yè)、西部企業(yè)簽訂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
事實與理由:1、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被上訴人李某青實際從未在上海市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內居住,即非系爭房屋的承租人,又非同住人,不具有購買該公有住房的資格,所簽訂的購買公有住房合同理應無效。2、一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一審法院根據(jù)“購買公有住房的對象為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公有住房承租人或其同住成年人”之規(guī)定,僅因上訴人李某方的戶口不在系爭房屋內,就認定李某青購買公房無需經(jīng)過上訴人李某方的同意是適用法律錯誤。
被上訴人李某青辯稱,不同意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被上訴人真如物業(yè)、西部企業(yè)辯稱,不同意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原審第三人李嘉棟辯稱,不同意上訴人的上訴請求,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李某方向一審法院起訴,要求判令:確認李某青、真如物業(yè)、西部企業(yè)之間簽訂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如下:
劉金鳳系李某寶、李某華、李某青、李某方之母。李嘉棟系李某青之子。劉金鳳原承租的本市成都北路XXX弄XXX號房屋(在冊戶口劉金鳳、李某寶、李某華、李某方、李嘉棟)動遷后,分得三套安置公房,其中劉金鳳、李某方、李嘉棟分得系爭房屋,承租人為劉金鳳,實際居住為劉金鳳、李某寶、李某方;李某寶分得上海市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簡稱“504室”),并為承租人,實際居住為李某青三口之家;李某華分得一套真光五街坊22號201室房屋。1995年李某寶去世后,為保全該房屋,由李某方將戶口遷入504室,原承租人經(jīng)變更后為李某方。劉金鳳去世后,李某青的戶口于2002年由崇明遷入系爭房屋內,并為變更后的承租人。2011年,李某青申請購買系爭房屋產(chǎn)權時,在冊戶口有李某青、李嘉棟。2011年5月,李某青與西部企業(yè)的代理人真如物業(yè)簽訂《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依據(jù)合同約定,李某青取得了系爭房屋產(chǎn)權。2015年10月,法院受理(2015)普民四(民)初字第2725號李某青就系爭房屋訴李某方排除妨害糾紛一案,后李某青于2016年1月11日撤訴。當月,李某青與案外人周某某、張某某簽訂《上海市房地產(chǎn)買賣合同》,該合同的李某青出售系爭房屋,交易價格為人民幣120萬元,2016年5月6日,系爭房屋產(chǎn)權登記于案外人周某某、張某某名下。
因系爭房屋由李某華占有,2016年8月4日,法院受理(2017)滬0107民初19818號產(chǎn)權人周某某、張某某就系爭房屋訴李某華,第三人李某方排除妨害糾紛一案,該案經(jīng)法院審理后,于同年12月19日依法作出判決,判決李某華遷出系爭房屋。因李某華不服判決提起上訴,2017年7月12日,本院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之判決。
產(chǎn)權人周某某、張某某向法院申請執(zhí)行(2017)滬0107民初19818號判決,因系爭房屋又被李某方、王建卿夫婦占有,2017年12月,法院受理(2017)滬0107民初29095號周某某、張某某就系爭房屋訴李某華、王建卿排除妨害糾紛一案,現(xiàn)該案中止審理。
2018年1月,法院受理(2018)滬0107民初209號李某方就系爭房屋訴李某青、真如物業(yè)、西部企業(yè)及第三人李嘉棟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后李某方于同年2月28日撤訴。
2018年4月,李某方再次訴至法院,請求判決支持如其訴請。
一審庭審中,李某方認為住房調配單、職工家庭購買住房協(xié)議書、房屋改戶申請及情況說明等證據(jù)均能證明,動拆遷后李某方為系爭房屋的安置對象,且一直居住于系爭房屋內,他處也無房,應為同住人。李某方購買系爭房屋產(chǎn)權應得到同住人同意,現(xiàn)李某青、真如物業(yè)、西部企業(yè)偽造李某方的簽名,李某青、真如物業(yè)、西部企業(yè)之間簽訂的合同應為無效。李某方既不認可本人為504室的承租人,也不愿意居住于504室。
一審法院認為,系爭房屋因原住房動遷分配取得,且李某方作為被安置對象之一,當事人不持異議,法院應予確認。根據(jù)當事人在有關訴訟案件中的陳述及生效的判決書,法院認定李某方同意將本人的戶口遷出系爭房屋并遷入504室內。李某青戶口遷入系爭房屋內后,申請購買的售后公房時,該戶的在冊戶口僅有李某青、李嘉棟。根據(jù)相關規(guī)定購買公有住房的對象為具有本市常住戶口的公有住房承租人或其同住成年人。因此,李某青在購買系爭房屋產(chǎn)權時,無需征得李某方同意,《職工家庭購買公有住房協(xié)議書》上也無需李某方簽名,李某青、真如物業(yè)、西部企業(yè)之間的簽約行為符合政策和法律規(guī)定,故李某方的訴訟請求,法院難以支持。李某青經(jīng)法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參加訴訟,不影響本案裁判。
一審法院判決:對李某方確認李某青與西部企業(yè)、真如物業(yè)關于上海市銅川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簽訂的《上海市公有住房出售合同》無效之訴訟請求不予支持。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無誤,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公民的合法民事權益受法律保護。李某方并非系爭房屋承租人。依照相關規(guī)定,在公有住房出售中,有購買資格的同住人必須符合本處有常住戶口且實際居住三年以上(除特殊情況外)、他處無住房或他處雖有住房而居住困難的。因李某方的戶口在他處,其不符合可主張產(chǎn)權或享有其它優(yōu)惠政策的共同居住人的條件。也即李某青購買產(chǎn)權無需征得李某方同意。綜上所述,李某方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以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以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283元,由上訴人李某方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員:鄔海蓉
書記員:劉建穎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