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男。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某某,男。
委托代理人劉紅麗,黑龍江司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閆某某,男。
委托代理人張忠正,黑龍江油城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男。
上訴人李某某因與被上訴人劉某某、閆某某、王某某返還原物糾紛一案,不服大慶市紅崗區(qū)人民法院(2014)紅民初字第59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閆某某以大慶市九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的名義在大慶市紅崗區(qū)銀浪火車站開發(fā)樓盤。后該公司于2008年4月更名為大慶市震豇房地產開發(fā)公司,又于2010年4月更名為大慶興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2003年12月15日,李某某購買了閆某某開發(fā)的上述樓盤中的3號商服樓兩套,后實際居住并使用至今。2013年10月28日,王某某購買了3號商服樓兩套,交付預付款2萬元,并使用至今。2007年,閆某某將其開發(fā)的樓盤中的1、2、3號二層商服樓和4號帶車庫的六層住宅樓以200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案外人崔喜國。2007年10月18日,崔喜國以大慶市九鼎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閆某某為被告訴至大慶市紅崗區(qū)人民法院,要求確認大慶市紅崗區(qū)銀浪火車站前、城南二十街南側3號商服樓及上述樓盤中的3號二層歸其所有。大慶市紅崗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07)經民初字第1149號民事調解書,確認位于大慶市紅崗區(qū)銀浪火車站前、城南二十街南側3號商服樓歸崔喜國所有。
原審另查明,2008年3月19日,崔喜國以上述3號商服樓辦理過戶為擔保向劉某某借款280萬元,并將該房屋產權過戶到劉某某名下。2008年,李某某等人以大慶市房產局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撤銷劉某某的產權證。后李某某撤訴,以陳啟和為代表進行訴訟。大慶市紅崗區(qū)人民法院作出(2008)紅行初字第25號行政判決書,撤銷劉某某的產權證書。后該案上訴至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09)慶行終字第38號行政判決書,維持該一審判決。2009年7月31日,劉某某權屬登記作廢。劉某某不服,申請再審。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0年對該案進行再審,并于2014年6月18日作出(2010)慶行再字第5號行政判決書,撤銷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2009)慶行終字第38號行政判決書及大慶市紅崗區(qū)人民法院(2008)紅行初字第25號行政判決書,據此恢復了大慶市房產管理局為劉某某頒發(fā)的NA311726號房屋所有權證,現已執(zhí)行完畢。
原審再查明,李某某于2009年6月以大慶市震豇房地產開發(fā)公司、閆某某為被告訴至法院,要求二被告履行合同。在審理過程中,因大慶市震豇房地產開發(fā)公司變更為大慶興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因此變更被告為大慶興興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后因劉某某已于2010年9月申請再審并立案,故該案中止審理。
原審又查明,崔喜國因犯詐騙罪、虛報注冊資本罪,于2013年被判處無期徒刑。
原審還查明,現劉某某起訴三被告要求其返還大慶市紅崗區(qū)銀浪火車站前、乘南二十街南側3號商服中1、2、4、5門房屋,并對損失承擔賠償責任,并承擔訴訟費、郵寄費、律師費等費用。庭審中,劉某某要求對房屋損失進行鑒定,后撤回了鑒定申請,并書面撤回了要求被告賠償損失的訴訟請求。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訴爭的房產現已登記在劉某某名下,按照法律規(guī)定,我國實行不動產登記制度,權屬等確認應當以登記為主,因此訴爭房產的所有權人應當為劉某某。雖然李某某、王某某是在確認劉某某權屬登記的判決書下發(fā)前購買訴爭房產的,李某某甚至在崔喜國之前購買房屋的,但是由于其一直未辦理產權登記手續(xù),因此沒有取得所有權。劉某某的產權登記雖在2009年被撤銷,但因其隨即申請再審并立案,且訴爭房產經法院確認歸案外人崔喜國所有。李某某關于其不能實現的物權,應當另行起訴合同的相對方。同理王某某也應當另案訴訟。閆某某雖有一房多賣的行為,但由于其目前對訴爭房產并未占有使用,因此在本案中不應當承擔返還房屋的責任。綜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之規(guī)定,經審判委員會討論,判決:一、李某某、王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將大慶市紅崗區(qū)銀浪火車站前、乘南二十街南側3號商服中1門、2門、4門和5門房屋返還劉某某;二、駁回劉某某對閆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元,由李某某、劉某某各負擔50元。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關于登記對不動產物權效力,我國采用登記生效主義作為不動產物權變動的基本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的規(guī)定,不動產物權的設立、變更、轉讓和消滅,經依法登記,發(fā)生效力;未經登記,不發(fā)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因此,經法定程序登記在房屋所有權證書上的房屋所有權人,是房屋的所有人,依法享有對不動產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本案中,被上訴人劉某某依法取得了坐落于大慶市紅崗區(qū)銀浪火車站前、乘南二十街南側的3號商服樓的房屋所有權證書,該房屋所有權證書雖被大慶市紅崗區(qū)人民法院及本院通過一、二審行政訴訟程序撤銷,但經對該案再審后,本院已作出(2010)慶行再字第5號行政判決書,判決撤銷了上述原一、二審行政判決書;大慶市房產管理局亦在房屋所有權證書上注明將產權人恢復到劉某某名下。因此,劉某某是涉案房屋的合法所有權人,享有對涉案房屋占有、使用的權利,其有權要求被上訴人李某某、王某某返還房屋。對于未能實現物權的有關損失,李某某、王某某可以向房屋買賣合同的相對方主張權利,另案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綜上,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判決結果并無不當,本院依法予以維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李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孫文斌 代理審判員 齊少游 代理審判員 王 宣
書記員:姜海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