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李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滄州市運河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分霞、王勝,河北寧昌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李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運河區(qū)。被告:滄州市運河區(qū)南某某鄉(xiāng)十二戶村村民委員會,住所地河北省滄州市運河區(qū)南某某鄉(xiāng)十二戶村。法定代表人:朱金國,該村村委會主任。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超,河北東方偉業(yè)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給付原告侵占土地賠償款137885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原告與二被告因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糾紛一案,于2017年5月11日經(jīng)滄州市運河區(qū)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并經(jīng)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開庭審理,作出(2017)冀09民終4597號終審判決認定被告村委會違法收回承包權,錯誤劃分給被告李某某,導致違法強占原告耕地,并在后續(xù)的征地補償中將征地補償款錯誤給付被告李某某,同時該判決認定涉案地承包權應屬于原告所有。該判決現(xiàn)已生效,但由于被告村委會的違法發(fā)包和錯誤發(fā)放補償款行為,導致被告李某某至今仍非法占有通過該涉案地塊所獲利益,經(jīng)原告多次催要,被告在目前已經(jīng)無法再歸還原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的情況下,拒不賠償原告相應損失。為了維護原告的合法權益,特訴至法院,請求法院支持原告訴求。被告李某某辯稱,涉案土地是我從村委會取得的,這塊地我已經(jīng)種了二十多年了,我領補償款黨支部、村委會也都知道。我對法院判決不服,我不同意給付原告補償款。被告十二戶村委會辯稱,涉案土地補償款是被告李某某在2017年5月領取的,當時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4597號民事判決書尚未作出。被告李某某持滄州市運河區(qū)人民法院作出的2016冀09**民初548號民事裁定書到村委會負責辦理土地補償款發(fā)放小組李青林(音)處要求領取涉案承包地的補償款。因李青林不了解原告與被告之間土地糾紛的相關事實以及不知曉被告李某某持有的民事裁定書尚未生效的事實,根據(jù)地畝帳等相關記載將補償款發(fā)放給了李某某。被告在此過程中既無主觀惡意也未與被告李某某具有共同侵權的故意。如果人民法院確認應向原告返還補償款,也應由被告李某某返還,與被告十二戶村委會無關。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李某因與被告李某某、十二戶村委會土地承包經(jīng)營權糾紛于2016年2月14日起訴至本院,本院于2016年2月14日作出(2016)冀0903民初548號民事裁定書,駁回原告起訴。原告李某不服,上訴至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9月27日作出(2016)冀09民終4895號民事裁定書,撤銷運河區(qū)法院(2016)冀0903民初548號民事裁定,指令本院繼續(xù)審理。本院于2017年5月11日作出(2017)冀0903民初737號民事判決書,駁回原告李某的訴訟請求。在此期間,被告李某某到十二戶村委會領取了涉案土地137885元的征地補償款。原告李某對判決不服,提起上訴。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7年9月22日作出(2017)冀09民終4597號民事判決書,認定十二戶村涉案小姜地1.09畝土地承包權屬于李某所有。后原告李某持生效判決向十二戶村委會和李某某索要補償款未果。
原告李某與被告李某某、滄州市運河區(qū)南某某鄉(xiāng)十二戶村村民委員會(以下簡稱十二戶村委會)侵權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5月1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7月18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李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分霞、王勝,被告李某某、被告十二戶村委會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涉案十二戶村小姜地1.09畝土地承包權已經(jīng)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冀09民終4597號民事判決書判歸原告李某所有,該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庭審中,被告李某某明確表示不會向上級法院提起再審。因涉案土地已被征收,故涉案土地補償款137885元應歸原告李某所有。但該款項在上述判決作出前,已由村委會發(fā)放給被告李某某,故李某某應將137885元土地補償款返還原告。又因被告十二戶村委會在案件訴訟過程中,涉案土地承包權未明確的情況下,將補償款發(fā)放給被告李某某存在明顯過錯,構成共同侵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二人以上共同實施侵權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連帶責任,因此,被告十二戶村委會應承擔連帶責任。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四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八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李某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返還原告李某土地補償款137885元;二、被告滄州市運河區(qū)南某某鄉(xiāng)十二戶村村民委員會對上述款項承擔連帶責任。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3058元,由二被告承擔。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